梁媛*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471934
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洛阳
梁媛*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934
摘要: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是以文化交流为主流的。无论是为古代中日友好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的遣隋使、遣唐使;还是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各个领域开展的中日文化交流,古都洛阳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洛阳对于追溯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渊源,在新形势下促进河洛文化的对外传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日;文化交流;洛阳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无论是在横向的地理空间上,还是在纵向的历史长河中,都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中日之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的文化交流,都能追溯到很久之前。在当今全球化的新背景下,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洛阳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
中日文化交流中,洛阳是最早和日本进行交流往来的中国城市。隋唐时期,两国古代交流达到高峰。日本遣唐使曾前后十九次来到中国,持续时间长达三百多年。大批的遣唐使从中国带回了汉学典籍、佛教、政治制度等,日本从中取其精华、吸收利用,大大促进了日本社会的繁荣发展。
很多遣唐使都曾到访过洛阳,并且与洛阳的文人雅士交流颇多。例如,第九次遣唐使团中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698年-770年)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甚至还取了汉名——晁衡。公元717年,阿倍仲麻吕随第九次遣唐使团先后来到洛阳、长安学习交流,并在国子监太学学习汉学典籍。甚至还参加了科举考试,一举中的并在朝中担任九品司经校收、左补阙、卫尉少卿等官职。这一方面说明阿倍仲麻吕在中国学习的刻苦与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的中国作为先进大国兼容并包的气度和胸怀。不仅如此,阿倍仲麻吕还与当时流连洛阳的一众文人雅士交往甚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东都洛阳任职的唐进士储光义。储光义曾题《洛中贻朝校书衡》一诗赠与阿倍仲麻吕。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
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
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唐·储光义(706年-763年)
其中,诗名中的“洛中”即指洛阳。此诗不仅赞美了阿倍仲麻吕的的人品才学,更描写了二人一起促膝长谈,共诉长期分别的思念之情,赞颂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而且,储光羲的诗名也因此诗远播日本,至今仍被供奉于日本京都的诗仙祠中。
除此之外,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说起中国的哪位文人的影响最深,那毫无疑问则是中唐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白居易,出生于洛阳东的新郑县,死后葬于洛阳的香山寺白园,而白园就位于洛阳龙门石窟的东山琵琶峰上。这位诞生于中原大地,常年定居于洛阳,死后又不离故土的伟大诗人在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洛阳情有独钟的情怀和羁绊。这些诗作不仅在中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日本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皇室贵族都为之倾倒。被日本人尊为“学问之神”的平安时代著名学者菅原道真曾称赞道“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五卷是也。”据说就连嵯峨天皇也酷爱白乐天的诗文。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双璧《源氏物语》和《枕草子》更是深受白氏文学的影响。尤其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不仅作品中直接大量引用了白居易的诗歌,并且在创作方法和创作思想上也都对白氏文学进行了吸收和借鉴。比如,白居易常在诗歌中模糊时代来借古讽今。在著名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中,白居易借“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来讽喻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故事。这一模糊时代的写作技巧也被紫式部运用在了《源氏物语》中,在源氏物语的开篇就写到:「いづれの御時にか、女御·更衣あまたさぶらひたまひける中に、いとやむごとなききはにはあらぬが、すぐれて時めきたまふありけり。」这段话的意思是:“不知是哪朝哪代天皇的后宫,众多的女御、更衣中,有一位家世出身并不高贵的更衣独独受天皇的宠爱”。同样也是模糊了朝代背景,更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因此,不仅是内容上直接大量引用了白氏文学,在写作技巧上也有所借鉴。可见白居易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之深。
综上所述,从古代开始日本人民对古都洛阳的印象和情结必然是其他城市不可相提并论的。
洛阳与日本的交流不仅仅停留在古代,在现代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洛阳就成为了河南省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这在全国的对外交流也处于前列。1981年4月6日,洛阳与日本冈山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洛阳成为全国第11个与国外缔结友好关系的城市,也成为首个与国外城市建立友好关系的地级市。可以说,洛阳与日本冈山缔结友好关系,开启了现代洛阳与日本友好交流的里程,同时也打开了洛阳走向世界的大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洛阳能够与日本冈山缔结友好城市源于深切的缘分和友好的情谊。很多日本人可能不知道中国河南,但他们却知道中国洛阳。知道《西游记》中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是洛阳人,《三国志》中忠勇的关羽就葬于洛阳关林,被日本人津津乐道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和白居易都与洛阳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冈山与洛阳也有着很多共同点,比如两个城市处在同一纬度,同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和工商业城市。于是,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座城市终于于1981年4月6日在日本冈山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从此之后,两个城市在文化、教育、学术、医疗、旅游、工商业等各个领域都展开了积极的交流。在改革开放初期,洛阳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为宣传洛阳、开拓视野、扩大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双方珍视友谊、友好往来,为中日人民加深理解、增进互信、促进友好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洛阳与日本冈山市的友好交流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2016年,我们将迎来洛阳与日本冈山缔结友好城市35周年的纪念日。这必将给洛阳和冈山人民带来中日友好交流的又一个新的高峰。
除了中日友好城市方面,洛阳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也经历了三十多个年头,逐渐成为了古都洛阳的一个特色鲜明的名片,但却鲜有人知这“牡丹花会”却与日本有着深刻的渊源。1981年,洛阳与日本冈山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在与日本的交流中洛阳人知道,日本每年都有樱花节,日语称作「花見」。其中的「花」就特指樱花。樱花节赏樱也成为日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洛阳自古就以牡丹名扬四海,洛阳人于是想到仿照日本,筹办属于洛阳自己的“牡丹节”。1983年4月洛阳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牡丹花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洛阳“牡丹花会”发展成为了国家级别的文化盛会——“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据洛阳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一组数据显示,2005年洛阳市入境游客客源中排在前十名的国家及地区中日本位列第五,成为洛阳入境旅游游客最多的亚洲国家。可以说在亚洲,日本对古都洛阳的兴趣最高、最为亲近。随着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的起伏变化,以及洛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日渐加深,洛阳对日旅游业也有了新的变化。但不管怎样,日本仍然稳居亚洲国家中对洛阳旅游文化最感兴趣的国家之列。这也突显了日本人民对洛阳深厚文化独特的亲近感。
在文化研究领域,为了以更国际化的视野促进河洛文化研究,2010 年11月27-28日,来自中国和日本的近二十位学者在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召开的“洛阳学国际研讨会”上,共同催生新兴学科——“洛阳学”。“洛阳学”的诞生是在日本,也充分表明了日本学界对古都洛阳的高度兴趣。相信“洛阳学”的诞生和研究发展,一定能从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宗教学、建筑学等各个领域更好地带动关于古都洛阳的研究。同时,也进一步推动现代洛阳以更充满魅力更积极开放的姿态走上国际舞台。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是以文化交流为主流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的中日文化交流中,洛阳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人对洛阳的情有独钟,一方面是源于古都洛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则是源于现代洛阳塑造出的更加具有魅力和特色的城市形象。无论古今,洛阳这座独特的城市都对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因此,洛阳这座文明古城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注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洛阳对于追溯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渊源,在新形势下促进河洛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更多新的依据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孟令俊.河洛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J].洛阳大学学报,1997,9: 15 -17.
[2]王仲殊.论洛阳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J].考古,2000,7: 70 -80.
[3]张书田.中日交往话洛阳[J].中州统战,1994,12:38-40.
[4]黄婕.在日本邂逅洛阳[J].牡丹,2015,4:44-47.
[5]牛铁锤.日本和尚与中国牡丹[J].牡丹,1995,2:8-10.
[6]杨泓.从考古学看唐代中日文化交流[J].考古,2012.
[7]村井康彦.洛阳与长安[M].角川书店,1978.
[8]气贺泽保规,陈涛.洛阳学在日本诞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作者简介:梁媛(1988-),女,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4-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