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2-04 12:46:35肖喜涛
山西青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竞争力

肖喜涛*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530023



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肖喜涛*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全球经济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也在迅猛发展,教育日益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重点。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早已突破了地域限制。当前,如何应对国际竞争、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最大实现好国家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把握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才能更好促进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

教育服务贸易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各国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赚取更大经济利益,都在积极开拓国际教育服务市场。我国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与主要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抢占国际教育服务市场,我国应掌握好自身现状和存在问题,制定有效对策促进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借此不断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在中国教育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的规定中,我国对境外消费采取完全没有限制的原则。境外消费在教育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方式中所占比重最大,教育服务的境外消费方式包括留学、进修与学术访问等,其中出国留学所占比重又最大,我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现状可直接反映教育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状况。

(一)境外消费进口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视和支持,出台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使得出国留学的环境更为宽松,我国出国留学教育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留学教育需求更为旺盛,年出国留学人数保持在10万以上,2015年度出国留学人数达52万,我国不仅是最大留学生生源国而且是教育服务进口第一大国。我国近95%的留学生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其中留学美国人数最多,2015年度留美人数则超过30万,再次成为留美生源国之首。我国的留学生主要以学习商科、工科、文科为主,其目的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

(二)境外消费出口现状

历年来,我国来华留学工作得到较快发展,来华留学生人数大幅增加。2014年,来华留学生共37.7万人,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我国周边东南亚国家,来源较为单一,我国留学教育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影响还较小。留学生接收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政府奖学金鼓励下的边疆地区。语言和医学为在华留学生的首选科目,其次是戏曲、历史等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专业。2014年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为16.4万人,同比增长10%,但只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3%,硕、博士研究生共计4.8万人,仅占来华留学学历生的29%。汉语言的进修生、短期生和本科生是当前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硕、博士研究生比较少,存在教育消费整体层次不高现象,这与去发达国家留学生大多攻读学位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二、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服务贸易存在严重逆差

主要有两个表现:一是出国留学人数超过来华留学人数。2014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为45.9万,与来华留学人数37.7万相比差距近10万。二是国外留学费用和来华留学费用相差悬殊。若以留学国外每人每年花费14万元到18万元计算,2014年就有约700亿至900亿元贸易进口;按来华留学每人每年花费8万元计算,约有300亿元贸易出口,仅2014年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就达400亿至600亿元。

(二)国际留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发达国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欧美等发达国家占有国际市场份额的60%以上,美国以超过全球教育市场的五分之一稳居榜首。新的留学目的地国家之间竞争也异常激烈。亚洲许多国家把招收国际生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日本就提出了“接纳30万留学生计划”,目标是在2020年达30万留学生。我国在《留学中国计划》中规定到2020年,年留学生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提高到15万人。

(三)国家教育服务质量整体不高

一是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且质量低。教育经费占GDP6%以上是支撑教育现代化的基石。但我国2012年才实现4%的目标。经合组织国家在上个世纪末平均水平就达到了5.8%,韩、美、加等国则超过了6%。偏低的教育投入,造成我国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强和高校声望总体不高,既没有盈余的教育资源,又没有良好的高校声望,挤进世界前100强的也只有清华、北大两校,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出口能力。

二是学科优势不明显且与市场脱节。学科优势不明显,文科和医科仍是留学生就读的主要专业领域。目前,来华留学人员中,文科专业占69%,医学专业占13%,理工科专业只占8%。因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科学技术较落后,除了汉语言、中医等学科外,我国少有领先世界水平的优势专业和学科。我国大多数高校不仅缺乏专业实践课程,而且课程很难跟上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不仅忽视了实际工作所需能力的培养,而且还造成了用人单位找不到好人才的尴尬局面,这进一步凸显了我国教育服务与市场脱节的问题。

三是缺乏宣传营销且学位国际认可度低。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目前,高校吸引和招收留学生的途径主要有朋友推荐、留学中介、国际教育展览、网络资源和交际交流五种,宣传渠道不多且水平不高,很难达到市场的需要。由于我国参与国际教育服务的时间很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没有与世界完全接轨且达不到国际公认标准。我国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但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学历和学位仍不能得到认可,因此加剧大学毕业生在国外就业难程度,种种原因形成了来华留学主要以学历学位为辅、语言学习为主的局面。

(四)政府相关政策制度存在缺失

一是奖励政策、勤工俭学政策和医保制度不完善。奖励政策不完善,导致我国留学生奖励政策无竞争力。主要表现为来华留学奖学金名额少、种类少、金额低。据《美国奖学金》介绍,2000年,其奖学金总额高达500亿美元,而2008年中央财政对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投入才5亿元人民币。我国不鼓励留学生在华勤工俭学。我国现行法律不允许外国留学生和进修学者在中国就业,而且兼职的限制也较多,容易造成自费生经济负担过重而放弃来华留学。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在英国,只要来英留学超过半年,就可无偿享受国家健康体系的服务。而我国,享受政府奖学的来华留学生有医疗保险,而自费生则只能自己购买。

二是学校招生资格缺失、管理制度和考试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学校不多,很多非重点的公立院校和很多民办学校被排挤在外,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出口规模。而且我国学校管理留学生制度较为落后:存在政教不分情况,我国留学生管理机构把教学只能和相关行政职能合二为一,这种模式不符当前需要;管理人员不足,很多管理人员还要兼管对外交流、对外派出等工作。在招收留学生时,大多数高校实行考试,很多外国学生则难以适应。在发达国家,几乎都采用申请制。

三、我国发展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对策

(一)实施教育服务贸易逆转战略

发挥优势,增强教育服务产品的竞争力。在专业优势方面,传统学科专业和新兴学科专业的需求在不断增强,比如传统的汉语、医药、戏曲等专业,新兴的法律、体育等专业,充分利用专业相对优势扩大教育出口,同时加快孔子学院建设步伐。实行教育服务化、贸易化、产业化。对教育的产业属性的忽略,也是造成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存在巨额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理顺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政府职能要与时俱进,进行适当调整,健全行政管理机制,积极推动中介机构的运行,努力构建良好的学校和社会环境。

(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掌握好WTO有关教育壁垒规定,调整好国内教育政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积极参与国际教育领域的合作,既要丰富教育贸易的提供方式,又要多措并举应对重重贸易壁垒。发挥好我国部分技术的比较优势。尤其像高铁技术、航天技术和纳米技术,可为正在进行工业化初期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宝贵经验,利用成本优势迅速占领这块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份额。

(三)努力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一是推进教育投资多元化和促进教育资源整合。逐年加大政府投入,合理利用外资,鼓励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才能快速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绝对优势。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已超过1400所,对公办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还提升了我国整体教育服务质量。优秀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发挥联合办学的放大和汇聚作用。我国招收留学生的高校中,留学生云集少数名校,发展严重不均衡,可以考虑区域内高校联合招生的模式,按学科和专业来联合培养留学生,实现优势互补。

二是尊重市场规律、以丰裕学科优势带动薄弱学科发展。多样化的消费群体拥有着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需求,这要求学校更加重视对新的国际教育市场的开发和经营。首先要对国际市场教育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课程和加强师资力量。分析好国际教育市场,明确好奋斗目标,提供好有质量的教育服务,制定好有效的营销策略,集中主要力量占领国际教育的目标市场。在我国的教育资源中,汉语、中医等学科是王牌学科,经济、工科、管理、法学等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国要重点发展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科,并以此为契机,带动一些相对薄弱的学科发展。

(四)完善政府相关政策制度

一是政府要积极改革、加快完善留学生“奖、兼、医”政策。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提高奖学金的额度、改革奖学金的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吸引优秀留学生来华学习。拓宽筹集资金渠道,从学校到团体,从地方到国家,可设立不同的奖学金基金,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可设立专项奖学金。同时适当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正,允许来华留学生有更多兼职的权利。同时要完善现有的来华留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让医保覆盖更多来华留学生。

二是要加强学校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放宽入学条件。让更多的教育法人拥有招收来华留学生的资格。目前我国有资格招收留学生高等院校不及30%,很多普通公立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很难有招收外国学生的资格。学校只有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市场需要,制定好良好的培养计划,拥有先进的管理制度,才能增强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吸引力,才不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招生上实行宽进严出政策,逐步放宽外国留学生的入学条件,灵活考察申请者的素质和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考试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明媚.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营销,2011 (10).

[2]廖万红.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下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发展[D].广西大学,2006(12).

[3]王峰,何宜晓.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与相关定位[J].改革,2014 (7).

[4]蔡艺.国际教育服务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效应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2).

*作者简介:肖喜涛(1988-),男,汉族,湖南邵阳人,广西师范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4-0077-02

猜你喜欢
竞争力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汽车观察(2018年9期)2018-10-23 05:46:42
在校大学生兼职对培养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供应链助力直企打造非核心竞争力
未来电视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制笔(2017年3期)2017-10-18 00:49:09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31
日本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华人时刊(2016年19期)2016-04-05 07:55:59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