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水利局,250099,济南)
山东济南市立足地域实际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范式
张曰良
(山东省济南市水利局,250099,济南)
水生态文明;试点;模式;济南
济南是水利部确定的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水利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突出泉城特色,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济南市以建成 “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水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总体目标,按照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总体布局,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构建起了科学严格的水管理、安全集约的水供用、健康优美的水生态和先进特色的水文化“四大体系”;着力打造了南部山地生态屏障功能区、城市泉水景观生态功能区、沿河湿地保育生态功能区和北部平原水网生态功能区“四大生态区域”,形成功能完善、健康和谐的生态格局和“河湖连通惠民生,五水统筹润泉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试点期间,实施了河湖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节水减排和泉城水文化培育等410余项建设任务,完成投资309亿元,27项指标和 10项示范工程实现预期目标。在创建过程中,济南市立足全国首个试点定位,充分考虑地域实际,突出泉城特色,积极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范式。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以民生为本,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切实提高全市人民的水福利,统筹多元主体共建,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
1.政府主导,部门合作
将水生态文明市创建与国家生态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等建设有机结合,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七城联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和协调解决试点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印发《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意见》,将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共同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
2.市场运作,保障资金
充分发挥市级四大投资集团融资平台作用,运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济西湿地、华山湖、北湖等湖泊湿地和重点河道的治理全部由投资集团进行土地熟化和运作实施,全市试点建设投资中社会资本投入比例达到55%,有效保障了各项建设任务的资金来源和后期维护。
3.社会参与,共享共建
借助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水生态文明教育读本进校园、水生态保护志愿者、环保世纪行等多种形式,提升全社会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成立全国首个市级水生态文明研究和促进会,为热心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企事业单位、各界人士搭建良好的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举办济南泉水节,打造天下泉城5A级景区,推进泉水直饮,让民众共享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试点建设中,坚持人水和谐,提升建设理念,积极探索适合于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节水减排齐抓,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生态景观相融,打造健康宜居的城乡水环境;地表地下连通,建设现代生态安全水网;文化与科技同兴,提升水生态文明理念”。主要做法是:
1.节水减排齐抓,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倡导节水优先,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抓手,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严格控制 “三条红线”,强化水资源科学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把各县(市)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分值比例达30‰。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实施阶梯水价,推行节水强制性标准,推广节水器具,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考核。加大节能减排和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前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提高企业再生水循环利用水平。
2.生态和景观相融,打造健康宜居的城乡水环境
遵循区域水资源和水系的自然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坚持生态和景观相融合,优化生态功能区空间布局。在南部山区,坚持保护为主,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强化水源涵养;在城区融“山、泉、河、湖、城”于一体,彰显泉城特色风貌,做到显山露水;在农村实施水系综合整治,提高防洪除涝能力,体现河道水系的自然和生态。在空间布局上,依据地貌、区域特点,建设南部生态保护区、城市泉水景观区、沿河湿地保育区、北部平原水网区,各区相融相通,突出特色风貌,形成功能完善、协调统一、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系统总体格局。
3.地表地下连通,建设现代生态安全水网
区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整体视角下统筹推进河湖水系和地下水资源的统一治理和管理,打造安全、高效、生态的融地表地下为一体的“现代水网”,保障城乡水安全,恢复水生态。地表水系,实施河道清淤疏浚和拓宽整治,增大河流行洪和生态空间;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多源互给,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当地地表水互连互通,联合调度,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通过上下游水系联动和局部人工循环,增强水体流动性;通过河湖生态保育和修复,形成区域水生态基础设施。地下水系,加强水源涵养与渗漏带保护,增强地表水下渗补给;实行最严格的地下水管理模式,严控开采规模,制定应急限采措施和方案,推进水源置换工程,引用黄河水、水库水置换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用地下水,恢复历史地下水水位和历史地表—地下水补给—渗漏关系。
4.文化与科技同兴,提升水生态文明理念
济南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济南市在传承与创新泉水文化的同时,深入推进科学技术研究,丰富水生态文明内涵,不断提升水生态文明理念。拍摄《天下泉城》《小清河》等专题片激发人们爱水、护水的意识;举办济南泉水节,打造泉水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弘扬泉水文化,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编制名泉申遗文本和管理规划,入选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效地保护了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编写出版《济南水生态文明读本》,大力开展“建设水生态文明”系列宣传活动和水生态保护志愿者行动,为水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实施水生态文明科技支撑计划,开展了水生态文明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与省水利厅、山东黄河河务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济南水生态文明建设;成立济南市水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进行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
结合区域实际,注重突出泉城特色,创新机制体制,打造亮点工作。
1.成立南部山区管委会
济南市南部山区是全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泉水补给区、饮用水水源地和旅游休闲区,在全市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切实加强南部山区保护,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泉水涵养功能弱化等问题,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处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统筹推进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旅游、镇村建设等专项规划多规合一,对管委会和三镇考评突出绿色保护、绿色发展,不再考核GDP、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济南市生态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开展保泉“四条红线”划定与管控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文化标记、世界标志,保持泉水持续喷涌,是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试点期间,济南市秉承“保泉必先保山,保山必先保林”的思路,开展了泉水直接补给区、泉水重点渗漏带、城市河道水系、城市山体四条保泉生态控制红线的划定工作,着力构建“点—线—带—区”的保护格局。加强规划红线管控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建设发展行为。依托法律法规实行最严格的林地保护、山体保护和水库周边、河道两岸的生态保护,努力维护完整的泉水生态系统。
3.大力开展城市山体公园建设
城市山体公园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形象为目的,推进城区山体绿化和山体公园建设,实现城区山体绿化全覆盖。项目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2014年,济南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区山体绿化工作的意见》,每年统筹1亿元专项建设资金,根据山体绿化标准以及考核验收情况,进行统筹奖补。经过 2年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马山坡、药山、腊山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代表性山体公园,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4.编写全国第一套水生态文明教育读本
编写完成 《济南水生态文明读本》(小学版和初中版)。小学版读本以四联漫画的故事叙述手法,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版读本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设置了若干课题,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开展读本进校园活动,为全市635所中小学赠书约12.2万册,在中小学广泛普及“人水和谐”的思想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读本进校园,水生态文明从学生抓起,不仅是水生态文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搭建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软平台,对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意义重大。
5.成立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是全国第一个以水生态文明命名的区域性社团组织。研促会的成立,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技术、标准的研究和推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规范引导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广泛参与,吸收水利、环保、市政等会员单位20个,热心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 200人为会员,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咨询和培训等工作,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为会员提供技术合作、信息沟通。开展了“彰显泉城特色,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等课题研究,吸纳各行各业建设新思路、新技术,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6.探索建立“一河双人”河流生态保护制度
2013年全市124条河道全部实行河长制,市、县(市)区、乡镇(街办)政府逐级签订“河长”目标责任书,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水利、监察、财政、城管等部门组成督查组,督查河道管理情况。组建河道巡查保洁专业队伍,在每条河道的河岸显要位置设立“河长”信息公示牌,开设“12345市长热线”、“116水利服务热线”和新闻媒体等监督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一河双人”河流保护制度,聘任济南电视台主持人分别作为小清河、玉符河河流公益代言人,并适时开展有关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代言人的优势,制作河流生态保护公益广告在济南电视台滚动播放;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相关宣传活动。
通过三年试点实践,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下一步,济南市将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突出抓好最严格地下水管理,制定地下水超采区整治方案,加大水源置换力度;完善河湖水系连通,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着力实施水网生态化,对河流、渠道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防护功能完善的生态水网;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持久地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
责任编辑 张金慧
TV+X171.4
:B
:1000-1123(2016)19-0026-03
2016-09-21
张曰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