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艳 刘德东
涉水项目建设对河流水系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探讨
梁金艳刘德东
河流水系是干流与支流相互沟通、自由流淌形成的独特系统,具有行洪排涝之功、航运灌溉之便、供水发电之效、旅游景观之美、生态维系之益、人文滋养之利。人们自古逐水而居,河道两岸优越的水土资源、便利的交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一方面城乡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依赖和要求愈来愈高;另一方面在城乡建设过程中,由于不断侵占水域、排放污染物,使城乡水系的生态问题十分突出。水系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堵断、分割和毁坏现象时有发生,河道、滩地被占用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削弱了河流水系的防洪排涝能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功能。
本文就城乡发展中的涉水建设项目与河流水系之间的影响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1.对河流水系系统性的影响
河流水系是一个公共空间和天然的大系统,上下游、干支流联为一体,不可分割,某一局部河段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的连锁反应。例如有的建设项目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占用甚至填埋当地小河汊。从当地考虑对防洪排涝等影响不是很大,况且所占水域影响与开发建设后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还是利大于弊;乡村有的排水沟久已干涸,村民建房时会侵占排水沟。但从全局角度讲,小河汊被填和骑沟建房会把洪灾转嫁到了水系的其他地方;或是短期内对自身没影响,遇到大水年份,就能看出侵害水系系统的后果了。
2.对河流功能性的影响
河流具有行洪、排涝、航运、发电、供水、养殖、生态等多种功能。交通利用河道通航、架桥、建码头和港区;工业企业利用河道取水、排污;农业利用河道引水灌溉等,不同的行业对河道利用的角度不同,甚至有些相互冲突。上述的利用中,从量的角度来看,不少要占用河道;从质的角度来看,不少项目施工期或运行期要污染河道;从生态的角度来看,涉水工程或多或少影响和改变了河流的生态系统。长期以来,涉水工程侧重于满足人类社会对水的多种需求,而忽视了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需求。由于涉水工程引起的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和不连续化,降低了生境的多样性,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也降低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并最终影响人们对河流的利用。
3.对河流演变性的影响
河道的演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河道被占用了,其后果并不会立刻显现。即使通过防洪评价或其他专题论证,论证的结论也往往是影响不大,对洪水位、流速、流态的影响数值较小。在实践中,由于水流的流体特点,河道的局部区域被占用了,水流仍可以通过下切河床或冲刷对岸来达到冲淤平衡,进行自我调节。占用河道有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缓慢的、渐变的、非刚性的,从时间上看,具有滞后性;从人们的心理层面看,具有麻痹性,当人们发现其恶果时,可能情况已经变得不可逆转。
1.制定城乡水系规划
根据城乡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水系历史和现状及已有规划等方面资料编制城乡水系规划。城乡防洪排涝水系布局应从全局出发,注意与流域防洪排涝水系格局相衔接,符合自然、经济和社会情况,因地制宜和量力而行。防止侵占水系、破坏水系;在城乡建设中对河流水系的改造应充分论证,确要占用水系的,也应给水以出路,不应减少原有水面面积。在城郊建设过程中,明沟、坑塘改建为城市雨水井和管道集水排水,如工期较长,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分期实施,不能将原有水系完全破坏直至项目完工。
2.实现水域占补平衡
对于被淤积、阻断、缩窄的河道,应进行疏浚、沟通和拓宽;对于围湖养殖和围湖造田侵占的湖泊水体,应实施退渔还湖和退耕还湖;对由于城市建设被侵占和填埋的河道、沟渠、水塘等水体,应进行修复。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应当先行或同步进行建设替代工程或采取功能补救措施。
水域的占补平衡要遵循就近补偿为主、异地补偿为辅的原则。由于水域“远水不解近渴”的特殊性,一定的区域必须具有一定的水域率,以满足本区域行洪排涝等方面的要求,即使其他区域的水域率很高,也无法解决本区域的问题。如果确实无法就地新建替代工程,且建设项目又必须占用水域的,应按照当地修建替代水域工程的造价,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缴纳占用水域补偿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用于河道整治、水域建设,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实现水域的占补平衡。
3.制定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
水利部门常常因河道水系没有确权划界,缺乏河道相关保护规划、水面率等控制性规划或指标。虽然有行政许可的程序,但较难具体把握建设项目对水域的影响程度,河流管理难度大,水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总之,实现人与河流和谐相处,必须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规范人们的行为,要依靠法律法规,依据相关的河湖管理办法、蓝线规划等手段,来强化河湖管理,保护河流水系系统的完整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系的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对新时期的河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部门应认真领会中央治水新思路,抓好城乡水系规划编制,完善水系布局,理顺河湖管理与保护体制机制,强化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有效执行,充分发挥河流水系功能,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33000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