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与“慢”——有关“速食时代”设计观念的辩证思索

2016-02-04 18:24胡书灵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速食设计师时代

胡书灵 于 博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速”与“慢”——有关“速食时代”设计观念的辩证思索

胡书灵 于 博

(鲁迅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当下的设计已经走入了“速食化”的时代,伴随着中国巨龙经济的腾飞,中国设计市场势必引领全球的设计风向。但是,在面对设计是该遵循“速设计”还是该选择“慢设计”时,设计人仍面临着困惑。此文从辩证和发展的角度对“速食化设计”和“慢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未来中国更适合何种设计理念做出有益的讨论。

速食时代;速食化;速设计;慢设计;辩证思索

“速食时代”是指过度推崇速度和效率的时代,很多观点认为它代表着毛躁和虚浮。“速食化”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餐饮文化。而现在,速食现象已经渗透进整个社会的脉搏和血液,它成了一个时代的代表现象。

与“速食时代”对抗的是“慢运动”,它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卡罗•佩屈尼提出抵制快餐文化的“慢食运动”(the Slow Food Movement),号召人们反对快餐食品,推崇传统美食。此后,缓慢的生活、缓慢的城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2002 年 12 月,在印度班加罗尔“发展下的设计”的大会中,费奥德•雷克(Alastair Fuad-Luke)以一篇名为《慢设计——一种设计哲学模式的转向》(《Slow Design - A Paradigm Shift In Design Philosophy》)的文章架构起慢设计的理论框架。随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慢设计”,以慢速度、深层次,品味生活、创造艺术,并将它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

生活节奏加快是从饮食方式开始变化的,因此,人们用“速食化”这个词语来定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洋快餐进入中国后,选择速食食品来解决三餐从一种潮流变成百姓寻常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速食化”的时代里,设计给商业带来的效益增速功不可没。但是,当设计过分地追求快速生产、快速循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时,“速食化”的弱点也同样在设计行业中暴露出来。据调查,百分之八十的设计师都会使用“以成功的模板为基础,反复再利用”的设计方法,为的是节省创意和制作的时间。设计与资本循环紧密联系,设计市场化让许多设计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减。很多设计公司进化成了小而全的公司——什么设计都能做,可做什么都做不精……缺乏个性的设计平台、个性的设计理念和创造性的作品,这些都是“速食时代”下中国设计行业暴露出的问题。

很多设计师都开始质疑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速食化”方式,著名的书籍设计师朱赢椿就是其中之一。他倡导的“设计要慢下来”曾在中国设计界引起广泛讨论。他以图代文,让虫子去“写书”,作品《蚁呓》一书充分表达了“慢”的情怀,被评为2008年“世界最美的书”,而另一本《虫子书》全书无一汉字,却让他构思了五年。他曾说:“我追求在闲适的状态下创作,要求客户不许对设计的截稿时间提出要求”。

很多人说“速设计”的问题是错在把“得到利润”当作了成功。但是,当我们衡量着“慢设计”的闲情与自我,往往还会有些许担心。回想大洋彼岸曾经经历的那段资本过剩时代,人们在重压之下纷纷反思城市中的生活状态,这才有了向 “缓慢生活”的转变。但是,当我们看到冰岛、希腊、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在他们倡导的慢节奏下逐渐走向衰落,甚至国家破产,这种慵懒的蝴蝶效应也展现在我们面前。对比“速”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是不是“慢”的这种坚守反而造成了社会进步的缓慢?

常听朋友抱怨,说现在的服装品质大不如前:洗涤使衣料变形,且一年后款式就不再流行,所以寻常的衣服大多只穿一季。众多大众品牌都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做着快节奏的生产和淘汰。“速设计”就如同大众钟情的流行品牌ZARA、H&M,有着流行快捷、价位大众的品牌气质,但同时也有款式淘汰快和质量不扎实的潜在问题。对比来看,“慢设计”更像是高档定制,注重工艺、质量,款式个性但是价格不菲,并不适宜大众消费。就像朱赢椿设计的书籍,虽然获得了国内外专业界的认可,但仍因为书籍文字太少、空白太多而被诟病“浪费纸张、骗钱”。就连朱赢椿本人也承认他的设计需要邂逅,需要领悟慢生活的人去欣赏。由此可见,“慢设计”的接受者常是非常小众的。

中国哲学里有“义利之辩”,它教我们在观念上要有辩证的头脑,不能简单地认为速就是错的,慢就是对的,反之亦然。那么,我们如何去平衡速与慢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当我们细数“速设计”与“慢设计”的特点,就可以总结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1、“速设计”推崇工业化、流程化,尽量节约成本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而“慢设计”崇尚个性化、自然化,更重视表现自我而忽视商业利益。2、“速设计”追求潮流和快速发展,追逐设计成果的更新换代;“慢设计”则主张细水长流,重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3、“速设计”习惯重拳出击于表面,重视设计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慢设计”则更加重视设计的细节与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4、“速设计”推崇高速度,将灵光一现的点子迅速变成商业成果;而“慢设计”推崇慢节奏,将大量时间投入基础计划和生产过程。5、“速设计”追求最高的关注度和迎合众多数量的受众群体;“慢设计”往往比较低调,追求受众群体的细分类,更希望迎合与自己有相同信念的受众。可见,速食与慢餐都有各自被选择的理由。而从设计角度来说,速与慢更是各有长处。那么,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下,设计师们的设计思维又该遵循什么方向呢?当我们能够用辩证和发展的思维去探寻,就能够得出一些结论。

“速”“慢”之中,应以人为本,彰显自我并不重要,为大众服务才是设计之本。“慢设计”有士大夫情怀,有与世俗审美相区隔的观念。这种情怀能够出好的设计,但有时不够接地气。好的设计需要有文化、有内涵,同时也要被大众和世俗所接受。这种平衡无论对“速设计”还是对“慢设计”来说,都应该努力做到。中国平面设计祖师靳埭强先生设计了“中国银行标志”“汉字系列海报”等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他的设计简约现代,同时又蕴含着浓厚的中国味道。靳埭强曾经形容设计是做“裁缝”:要别人穿起来舒适,看起来美观,又合他的心意。他还说:“漂亮的设计不一定是好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正因如此,靳埭强不仅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下最受欢迎的设计者,也成为中国现代设计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由此可见,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设计师应在保持自己个性和设计自由的同时,满足大部分受众的需求和渴望。既要为大众做好服务,又要时刻怀着一颗引导大众领悟设计、感受文化的心。

“速”与“慢”的关系要辩证思考,不可极端。在做设计时更需要将速度与质量结合,做“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在对100位专业设计师做的调查中,68%的设计师表示:在接到方案任务时,“尽快”是客户的普遍要求,而“时间紧迫”恰恰是让设计师最头疼的。曾经与SONY、Google等知名品牌合作的广告代理公司Moving Brands就接到过一个神秘的订单:要求团队设计一套完整、正面、瞬间打动大部分人的个人品牌形象系统,设计的对象是希拉里·克林顿,用途是竞选美国总统,方案的设计时间只有五天……五天,Moving Brands依照创立品牌系统的一系列步骤,进行了调研、确立广告语和视觉呈现形式,并最终出色地交出了策划方案。试想,如果这个项目是慢慢来想、慢慢来做,历史上首位有可能当选美国总统的女性恐怕就要错过大选了。由此可见,重视计划、重视管理、重视效率并有快速的应变能力是优秀的设计者和设计团队必备的。系统地计划好方案的设计流程并按照计划把握时间,这样才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并节省大量的时间,使设计工作更加有效率。

“速”与“慢”是可以融和的。获得了普里兹克奖的日本建筑设计师坂茂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坂茂使用纸来做搭建建筑的空间部件,由于材质轻巧、价格低廉且便于组装,人们称坂茂发明的是“快速搭建”。在遭受自然灾害的灾民居住地,他仅用一天就为灾民盖起一座纸筒教堂。坂茂是一位人文主义设计师,对自然和生态有着极大尊重,从这一点来看,他必然是一位“慢设计”倡导者。但是,当我们分析他的作品时不难看出,采用廉价材料来取得临时的、最大的实用性是其价值的最重要体现,这是“速设计”的明显标签。1977年涉足建筑,1995年成为联合国难民署顾问,到2014年获得普利兹克奖,坂茂的设计生命经历了无数历练。正是这些历练与沉淀成就了他作品“速”的生命,而将“速”与“慢”融合在一起的就是作为设计师的耐心和责任感。由此可见,在自身内涵与修养的积累方面,设计师是要慢下来的。这种慢重在坚持,重在耐心,重在长久。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在关键时刻将“慢”转化为“速”。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这种调整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转向慢速,而是要向合理的方向和更高的质量发展。大画家石涛曾提出“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他指出绘画和用笔的方法都与宇宙的真理有关。可见,艺术与设计之中也包含着天地本质的道理。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速设计”与“慢设计”,取个中优点才能不留遗憾。总之,做设计,要不忘初心,心态上有慢的责任心和慢的耐心。方法上要有的放矢,有速的反应和速的效率,不极端、不刻意。将快与慢平衡、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既“有益”又“有意”的设计。

B0

A

猜你喜欢
速食设计师时代
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谷益生”聚五谷 速食餐味道鲜
闪电是速食米粉
反智的速食阅读
设计师的存在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速食美味营养不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