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环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浅析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技巧
苏玉环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在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声音,但其中最为奇妙的莫过于人类的嗓音。对人类而言,唱歌并非难事,但如果想达到专业水准却必须经过一番严格的训练。歌唱者首先要掌握与演唱相关的技能,才能始终在歌唱中处于平衡状态。我国民族音乐不仅风格多样,演唱方面的技术也相当丰富,大量研究结果均表明,歌唱者在呼吸方面的训练、歌唱语言标准以、演唱姿势及共鸣原理,都会作用于演唱的效果。本文重点了解和学习与歌唱呼吸、歌唱语言咬字吐字及歌唱共鸣相关的基础知识。
民族声乐;发音;演唱;技巧
歌唱者在歌唱时仍然会保持呼吸,但这种呼吸状态与平常生活中的呼吸存在差别。平常的呼吸状态很难淋漓尽致地传达声乐艺术所要表述的情感。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呼吸状态与内心情感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当歌唱者处于歌唱状态时,无论是音乐时值还是旋律变化,抑或是调式转变,都会使音乐呈现出不同色彩,歌唱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达到这一水准。从上述内容可知,尽管从原理上讲,歌唱中的呼吸和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一致的,但在技术及表现方面却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只能通过专业的训练,歌唱者才能掌握歌唱状态中的呼吸技术。因此,对于歌唱和呼吸间的关系必须正确地看待,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掌握科学呼吸方法,并且通过实践累积丰富的经验。
无论是声乐学习者,还是专业的歌唱演员,都必须掌握歌唱共鸣的知识及技巧。在最开始学习声乐时,大多数初学者都存在声音力度不足的问题。纵然是在声乐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功底的演员及声乐艺术家,也必须不断实践,才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共鸣腔体并不断拓展。那么,什么是歌唱的共鸣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的,是所有在演唱中参与共鸣的器官。人类在歌唱时,参与共鸣的器官主要是喉腔及咽腔,其中咽腔又可详细划分为鼻咽腔、喉咽腔以及口咽腔。虽然在歌唱状态中,鼻腔、鼻窦、气管、胸腔以及头骨等也会有一定的感觉,但在歌唱中却无法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并非歌唱共鸣器官。
那么,作为一名歌唱者,要进行哪些训练才能充分发挥各共鸣腔体的作用呢?对于这个问题,声乐界教育界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虽然很多声乐教育家在这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却并未形成统一范本。但对于错误歌唱状态的看法却基本一致:在歌唱状态中,歌唱者的面部肌肉如果过度紧张,会影响声音的活力;下颔如果朝前伸就会导致共鸣腔发生变化;舌头灵活度不够会影响声音的质量水平;肩颈部如果过度紧张也会导致声道形态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声音质量下降;如果演唱者的情绪过度紧张还会影响其对于声乐情感的表达。与上述情况相对,大部分声乐教育家对于良好歌唱共鸣状态的看法也是相同的:当歌唱者处于良好状态,其声道十分放松,能自如地调整各个腔体的状态,使之保持平衡,演唱者既不会觉得挤,也不会觉得卡,并且各个部位的肌肉都显得十分地协调,使共鸣效果始终保持在最佳水平。
在歌唱状态中,歌唱者的咬字发音也与日常生活中的发音有所不同。相比于日常生活中的发音,歌唱状态中的发音更为讲究也更为夸张,一则,歌唱状态下的发音应当符合声音传播的标准;二则,要符合歌唱共鸣的标准;三则还要尽可能显得自然流畅。所谓“字正腔圆”,也就是说,对歌唱者而言,咬字清晰是最为重要的。
(一)良好的发音习惯
在平时的生活中,歌唱者要注意咬字与吐字,必须掌握汉语发音的规律。一旦发现自己在咬字和吐字方面存在问题,就必须立即纠正,否则会影响歌唱的效果;如果歌唱者平时一说话,各个腔体就会紧张,也会对歌唱者的情感表述造成极大影响。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歌唱者的习惯越是良好,在歌唱时就越是从容自若。掌握汉语言四声调,不仅有利于准确表达歌曲的语气,还有助于歌唱者向听众传达情感。
(二)放松嘴唇、舌头、下领骨
在演唱过程中,歌唱者如果懂得放松各个腔体,就能正确地咬字吐字。在共鸣腔体中,咬字吐字时起关键作用的是嘴唇、舌头以及下颔骨。上述各个部位中肌肉最多的部位是嘴唇,并且不同的人,说话时的习惯也不一样,还有些人一说话面部肌肉就会紧张,因此,放松嘴唇及舌头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存在一定的难度。下颔骨一旦收缩,说话者就会情不自禁地咬紧牙关,声道形状也会随之变化,导致发音紧张,各共鸣腔体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歌唱者对于作品的表现力也将会进一步被削弱。所以,歌唱者要想在歌唱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就必须不断加强各个共鸣腔体的训练,各个声乐教室中之所以安放镜子,也是为了给歌唱者提供方便。
清晰发音、一流音质与腔体肌肉状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而整个咬字发音过程,其实也就是不断协调各个腔体肌肉的过程,演唱者只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才能充分展示歌曲的风格,通过自己的歌唱淋漓尽致地表述歌曲的情感。只有将清晰咬字吐字与正确发音技巧结合在一起,才能铸造出世间最为绝妙的乐器,从容自如地演奏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
[1]郝晓蓉.演唱技巧及艺术风格统一背景下民族声乐研究[J].音乐大观,2012,(09).
[2]陈蓓.民族声乐演唱中技法与艺术风格融合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3]刘雪梅.浅论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表现[J].中国音乐,2007,(03).
[4]张清华.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艺术风格的有机统一[D].湖南师范大学,2010.
指导老师: 孙冬冬,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苏玉环(1988—),女,汉,河南省舞钢市,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