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现代青年畏难等靠情绪调查研究

2016-02-04 15:45胡亚辉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

胡亚辉 陶 伟 1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430

河北现代青年畏难等靠情绪调查研究

胡亚辉*陶伟* 1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051430

摘要:为实现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宏伟目标做好人才储备,该论文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的方法积极在青年人的代表——大学生中寻找现代青年畏难等靠情绪的根源与问题所在。希望通过此调查,青年人可以自省且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环境方面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帮助,引起社会共鸣。

关键词:立志教育匮乏;家庭教育走偏;学校德育教育失衡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思想辖区范围内的河北省,必须围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完善思路,为做好协同发展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行动基础。当前我省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宏伟目标,要求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长期的战略思想、战略任务来坚持和实施。宏伟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朝而促,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然而中间力量就是我省青年人,而有为的青年人大多数来自于大学生。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忧患意识等优良品质是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保证。针对此问题,在河北传媒学院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和沧州市的大学生中各选取50名为调研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3份。与近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走访、座谈,深入了解当代青年的生活、学习、工作状态及真实心理等。

一、当代青年从小缺乏立志教育

调查问卷及访谈显示59%的大学生心中没有长久铭记的、让自己学习的品行兼优的榜样,大多是追星一族,更加崇尚“颜值”。只有23%的大学生心中有对未来的规划并有坚定实现的信念。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俺不找父母意愿选择的大学和专业。70%以上的大学生从来没想过在经济上尽快独立,到目前为止,85%以上的大学生没有自己打工挣过钱,经济来源都是父母。

从小孩子的独立、自我生存意识不强,甚至几乎没有。凡事找父母一切就解决了,自己始终置身事外。在中国大环境的影响下、父母老旧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从小就没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始终作为父母的附属品,把父母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迎合父母的期盼,父母一言堂的家庭还比比皆是,真正民主的家庭有几许。孩子从来就没有时间、没有胆量、没有足够的思想去考虑父母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正确与否,与时代合拍与否。父母,乃至学校并没有细致、深入、长期地将孩子的理想教育放在第一位,并没有协助孩子根据他或她的特长、兴趣、时代需求等及时、正确地不断引导孩子坚持或更正他或她们的志向,尤其没有给孩子一个远大的理想憧憬,并帮助孩子一点点向远大目标靠近,让他或她一步步体会努力的成就感,自我奋斗后的兴奋与快乐。

二、家庭教育走偏方向

问卷显示95%的父母都过分疼爱孩子,在家里几乎不让孩子做家务,7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生活水平中上等,月零花钱基本在1800元左右,吃穿只占1/4,学习用品占1/18,其他开销占到1/3。访谈中得知女生买化妆品和男生买烟酒的开销数目也不少,他们还在旅游、娱乐、交友、宴请、购买时尚用品等方面花费很多。

根据以上的调查问卷回答情况及对学生的走访交谈,我们深刻体会到家长或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父母从来不问、不顾、不想、不理睬孩子的心理与需求,一厢情愿地奉献自己全部的所谓真爱。父母的爱孩子真能承受的来吗?没有人顾及孩子的感受。一个家庭最终培养的是品德优秀、行为端正、独立自主、能力过硬、技术精湛、适合群居、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社会人,不是父母的复制品或永远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雏鸟。父母一味地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环境:充足的钱财、富足的生活条件、慵懒舒适的生活状态、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在幼小的孩子心里:我已经什么都有了,需要什么,父母肯定会给我,有了父母,什么都不是事,父母是万能的。甚至很多父母给孩子买好了楼房、汽车、安排好了工作,有的媳妇也帮助找好了。孩子生下来后,像个白痴似的等着就好了。这就是很多家长给孩子造成的心里印象。小时候,例如家务这样的小事父母不屑于让孩子去做,自认为“卑微的事”父母都代劳,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做大事的,这样才能培养高贵的人格,谁知事与愿违,天长日久,孩子养成了好吃懒做、虚荣傲慢、华而不实的人。长大后,他们自然也就没有拼搏、进取的心了,现代有知识、有见识、有思想的年轻父母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确定自己最终打算培养什么样的人,再规划好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三、学校的德育教育力度不够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很多学校盲目的追求生源、追求经济利益,忘了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很多高等院校已经把德育工作变成一种空洞的口号、一种美丽的装饰、一块应付上级检查的遮羞布,缺乏本质上的、行动上的实践与落实。德育课也是滥竽充数而已,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师生也一样不予重视,教师上课是在走过场,考试前学生猛背狂记,及格万岁。没有真正将德育教育深入人心,缺乏“德渗于行、行彰显德”的深入教育与践行。在重大的考试或大学录取新生时,德育教育也没有占据明显的分数比例,更鲜有学校采取一种更加有效的途径或方法来测试学生的品行,以“德”为基点录取新生,单纯看知识考试的成绩,忽视了情商发展与教育。

四、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问卷中显示,39%的学生会逃避困难,遇事经常从众;26%的大学生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22%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缺乏行动毅力与决心;只有13%的大学生会坚持自己的选择且实践到底。其中有46%以上的大学生长这么大没有遇到任何困难,认为生活很顺,许多父母得给解决了。在当今,中国腾飞的时代,老百姓普遍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有更好的条件提供给孩子,中国式的父母也有充足的能力为孩子铺路、搭桥、架梯子。普遍很多家长互相比试,看谁给孩子准备的钱多,看谁给孩子找的工作好,看谁有能力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靠的是关系与金钱。很少有人比试谁家把孩子培养的更独立、自立,更有能力谋取自己更好的未来。家长错投了精力,孩子接受到的思想就是:我不需付出努力、不用费那个劲,我父母把房子、车子和票子都给我准备好了,工作也会安排我进某某单位,我啥也不愁。结果造成当代青年好吃懒做、怕难等靠的坏习惯。

*作者简介:胡亚辉(1977-),女,研究生,河北传媒学院,讲师;陶伟(1982-),男,研究生,河北传媒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1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