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楠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先生”性别争议之我见
何英楠* 1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先生”一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指称意义随社会发展不断演变,一些用法的性别指向也在变化,近来在当今社会能否再用“先生”来指称女性表示对其的尊敬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热议。本文试从“先生”性别指向模糊的应用范畴及其模糊的历史演变等方面进行解读。认为从历史根源来说不可否认的是用“先生”指称女性是对女性的尊敬,但从社会应用角度、语言发展角度和历史文化角度考虑认为在当今社会表示对女性的尊敬称其为“先生”需谨慎。
关键词:称谓语;先生;性别指向
2015年10月13日中国新闻网发布的新闻“军事医学科学院致信祝贺屠呦呦先生获诺奖”引来社会热议。为何称屠呦呦女士为“先生”?“先生”能否用来指称女性?可见“先生”在一定用法上的性别指向是模糊的。因此本文从“先生”性别指向的问题切入,试对其进解读。
一、“先生”性别指向模糊之应用范畴
“先生”的称谓内涵十分丰富,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①中这样解释:老师;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尊称有身份有声望的女性);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从众多语料中总结出“先生”的称谓范畴既包括“先生”这一单独称谓,又包括“先生”与一些其他成分组合而成的复合称谓。
在这些复杂的称谓范畴中,“先生”一些用法的性别指向是模糊的,既用来指称男性又可指称女性。首先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其性别指向会模糊,才能更深入的分析其性别争议。下面搜集了一些称女性为“先生”的语料:
“庆龄先生:武汉分别,忽近十年。”
“作家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冰心先生所藏的字画。”
“汇集了杨绛先生全部的创作作品。”
“受何香凝先生之托”
“只用提‘中关村的李佩先生’,她就能收到了。”
……
总结上述语料可知用“先生”指称女性时其用法大多为“名+先生”或“姓名+先生”。而其指称意义都为“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人的尊称”,这时被尊称的人既可为男性又可为女性,这样就使得其性别指向变得模糊。下面将对“先生”这一称谓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先生”性别指向模糊之历史演变
首先“先生”性别指向模糊是有历史根源的。汉语词汇经历了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发展的过程。据记载“先生”最早是由“先”和“生”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先生”何时定型成词难以考证,但可确定的是“先生”作为称谓语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CCL语料库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先生”最早出现在《诗经》之中:“诞弥厥月,先生如达”,意为“姜源怀胎满十月,初生之子很顺当”。朱熹《诗集传》②解释:“先生,首生也。”朱熹认为“先生”在这里的意思为最先出生的人。《辞源》③中对“先生”这一词也有这样的解释:“始生之子,犹言头生。”所以可以认为“先生”最初是作为一个词组出现的,为“先我而生”之意。
后由“先我而生”引申为“父兄”的意思。《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对“先生”的注解为“父兄也。”在《孟子·告子下》中:“先生将何之?”其中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韩诗外传·六》中:“古之谓知道者为先生,何也?犹言先醒也。”两处文献中“先生”被解释为年长有学问的人。⑤
后来指称意义变化成为对年长者的尊称,在《战国策》中:“卫客患之,乃见梧下先生”,这里的“先生”即指长辈。④再到《礼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这里首次被用来指称老师,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⑤
至此,不管是“先生”最初的意思还是后来的“父兄”、“长辈”、“先生”在中华民族重礼崇德的社会中都显露了一种深沉的敬重之情。用“先生”表示尊敬的根源就在于此。并且,最初“先生”并无性别指向。《尔雅·释亲》中这样体现:“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⑤在这里“先生”虽还是词组,但也是其最初的用法,并无性别之分。在后来的文献史料中除“父兄”之外“长辈”、“先生”等也并没有明确表明只指称男性,而不能用来指称女性。
近代,人们对德高望重、有突出贡献的女性尊称为“先生”,如毛泽东曾在给宋庆龄的信中称其为“庆龄先生”,在给何香凝的信中称其为“香凝先生”,此外还有杨绛先生、冰心先生。因此从历史根源角度看,用“先生”尊称女性并无不妥。
但是,性别指向模糊也有其存在的现实条件。“先生”从最初的“先我而生”发展至今期间历经了很多变化,饱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直今也被广泛应用。2月1日在新华网检索“先生”达到1420万条相关结果。从这些语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先生”在当下应用最广泛的是用来指称成年男性,如:
“女士们,先生们”。
“先生,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联系人:王先生139xxxxxxxx”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用法。以致于我们认为“先生”是一个用来专指成年男性的称谓语。在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先生”的这一义项的解释也是不同的,反映了其性别指向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四版:“对知识分子的称呼”。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尊称有身份有声望的女性。)”⑥
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多次修订出版展现了语言的发展变化。时代的变迁、价值观念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从语言的发展变化之中也能剖析出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的变化。《现代汉语词典》近十几年的再版对“先生”的释义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是为了收录普遍用法,以适应社会心理,来制定规范用法。从中可分析出受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先生”从还没有被认定为普遍指称成年男性的称谓语,仅用来指称无性别指向的知识分子;到所指称对象扩大到也可指称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其性别指向逐渐偏向男性;再到2012年在词典中括号内标注的“有时也尊称有身份有声望的女性”,其性别指向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并且变得模糊。从历史文化角度看用“先生”指称女性并无不妥,那如今再对有身份有威望的女性称“先生”来表示尊敬是否合理?
三、对“先生”性别争议的看法
“先生”到底能不能用来称女性,众多学者各持己见。周有光先生以“女士不宜称先生”为题撰文,认为称女士为“先生”会“混乱性别”,并且反映了“重男轻女”,也会造成“用词混乱”⑦。而学者李远明认为“女士无妨称先生”⑧并分别从上述三个角度驳斥了周有光先生的观点。众多网友的看法也不尽相同,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称谓语“先生”所引发的性别争议呢?女性到底能不能被称为“先生”?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了剖析:
(一)社会应用角度——性别误导
语言随社会而变,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词语用法要适应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的需求。笔者2016年1月26日在腾讯问卷平台做了一个关于“先生”性别指向的小问卷调查。截至1月29日共238人参与。当被问及“你觉得是否所有成年男性都可以被称为‘先生’?”时百分之55.5%的参与者表示“是,好多场合都称成年男性为先生”,44.4%的参与者表示“否,只有有威望的成年男性才可以被称为先生”。当被问及“你觉得在当今社会‘先生’这个词更带有性别指向还是更带有谦敬指向?”时52.1%的参与者选择“性别指向,区分男女”,47.9%的参与者选择“谦敬指向,是不区别性别的敬称”。这表明“先生”在当今社会大众心理上更多的是带有性别指向的泛尊称。当被问及“假设你不知道屠呦呦的性别,你的朋友说道:‘屠呦呦先生得奖了,真牛。’你第一反应更可能觉得她是男性,还是女性?”时70.6%的参与者选择了男性。紧接着被问道“上题中‘屠呦呦先生’中的‘先生’一词是否让你对其性别产生误导?”时72.7%的参与者表示这里的“先生”对其产生了性别判断的误导。因此这项问卷调查表明在“先生”已成为带有性别指向的泛尊称,并且在此情况下再对女性称“先生”来表示尊敬易产生性别判断的误导。
(二)语言发展角度——背离明晰
称谓语的运用要顺应语言发展的潮流。在汉语传统习惯中,指称时人们不大在乎指称对象的性别。如古代汉语中,“他”作为人称代词既可指男又可指女;兄、弟也可以兼指男女;必要时候用“女兄”、“女弟”来指称女性;儿、孙亦可兼指男女,用女儿、女孙特指女性。故用“先生”称呼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古代汉语这种习惯的延续。而随着语言的发展,性别的区分逐渐清晰细致。近现代以来,与外语的广泛接触,指称对象的性别区分愈加清晰,现代汉语中另造“她”专指女性,而“他”专指男性;在港台地区有“妳”,与“你”相对来特指第二人称女性。故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在有“女士”这一称谓语的情况下再用“先生”指称女性则背离了语言发展的潮流。
(三)历史文化角度——男权思想
称谓语“先生”所引起的性别争议其实还显现了中国古代男权思想遗留问题。首先表现在“先生”作为一个带有浓厚尊重意味的称谓语从没有性别指向到逐渐偏向男性。自母系社会后,人类步入男权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在这一长久的社会体制之下,男性一直处于主宰地位。“先生”从最初“先我而生”演变为偏向男性的泛尊称,正是男性尊贵地位的体现。其次“先生”成为指称成年男性的泛尊称的同时又用来对有身份、威望的女性来表示尊敬。上述提到的问卷调查中对于“你觉得是否所有成年女性都可以被称为‘先生’”这个问题达到93.7%的参与者表示并不是所有成年女性都能够被称为“先生”。在被问及“你觉得什么女性才可以被称为‘先生’?”时79%的参与者选择了“某一方面成就很突出,受人尊敬的女性”,67.6%的参与者选择了“很有知识的女性”,37.8%的参与者认为“社会地位很高的女性”也能够被称为“先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大众心里并不是所有的成年女性都能够、都可以被称为“女性”,且判断女性是否能被称为“先生”的社会标准很高。这与上述所提到的问卷调查题“你觉得是否所有成年男性都可以被称为‘先生’?”的结果“遥相呼应”。表达尊敬的方式很多,并且称谓语“女士”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有着深厚文化根基的尊称,为什么要用一个已经成为带有男性标识的泛尊称来表达尊敬?难道女性只有取得莫大成就,才能够用男性的称谓来表达的尊敬,才能与男性相平?不得不说这里面多多少少都蕴含着男权思想的遗风。
四、结语
“先生”作为饱含着尊敬意味的称谓语,其指称意义随社会的变更不断演变。不管如何变化,作为交际工具就要适应社会需求,以满足社会心理。日前“先生”用来尊称“有知识、有身份的人”这一称谓义的性别指向所引发的性别争议,既有尊称女性为“先生”的历史根源,又有“先生”已成为带有明显性别指向的泛尊称的现实存在条件,我们需要立足当前来解决争议。
“先生”指称女性是表示尊敬之意毋庸置疑,但在其已成为指称男性的尊泛称的情况下,对有身份有威望的女性表示尊敬而称其为“先生”就有失妥当了。因为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性别误导,并且违背了语言的发展潮流,此外还隐含着古代男权思想的遗留问题。因此,在当下对女性表示尊敬称其为“先生”需要慎重考虑。
[注释]
①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2012:1408.
②朱熹.《诗集传》[M].中华书局出版社,1958:190.
③辞源修订本第一册[Z].商务印书馆,1979:278.
④刘向.《战国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163.
⑤陈慧.《先生称谓研究》[D].武汉大学,2005.6.
⑥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2002:1361,2005:1472,2012:1408.
⑦周有光.女士不宜称先生[J].《群言》,2005(7):45.
⑧李远明.女士无妨称先生[J].《汉宇文化》,2007(3):95.
[参考文献]
[1]辞源修订本第一册[Z].商务印书馆,1979:278.
[2]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2002:1361,2005:1472,2012:1408.
[3]陈慧.先生称谓研究[D].武汉大学,2005.
[4]周有光.女士不宜称先生[J].《群言》,2005(7):45.
[5]李远明.女士无妨称先生[J].《汉宇文化》,2007(3):95.
*作者简介:何英楠(1992-),女,汉族,河北保定人,贵州民族大学文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