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赟露
(广州工商学院音乐系,广东 广州 510000)
关于民族声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
魏赟露
(广州工商学院音乐系,广东 广州 510000)
民族声乐是我国艺术苑坛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创作作品之一,其在中国民族艺术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的洗礼,辉耀华芳、绽放异彩。伴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推动力的大众传媒产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作用下,民族声乐在保留原有艺术精髓的同时,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革新,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质的的飞跃。基于此,文章从大众传媒的内涵及其作用出发,就关于民族声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这一课题进行分析,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民族声乐;大众传媒;思考
民族声乐是指能够彰显中国不同民族传统特色的音乐,它们是运用民族语言、民族审美来表现民族的一种音乐风格,是表达民族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载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族声乐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经历了漫长的传播、教育与发展,民族声乐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结构,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创作手法的融合、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融,民族声乐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姿态。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的相继出现,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的繁荣发展适逢我国民族艺术事业发展黄金期,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作用下,民族声乐与大众传媒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体系中,都进行了相互介入和融合,与此同时,也为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所谓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印刷类传媒和电子类传媒两大类,它一种在现代化科技不断发展催化下产生的现代化传播手段,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传播者到信息接收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一般来说,大众传媒具有如下突出作用:①收集信息,传播信息。大众传媒所进行的信息收集活动并不是机械化的,而是把所有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后,才传播给公众的。②提高决策的认知度。大众传媒和决策的共同面向对象都是社会大众,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渠道,能够促进社会大众更加深入了解政府决策的内容。③“焦点效应”的作用。大众传媒向外所传播的基本都是社会和大众所需求的信息,通过大众传媒不断向外传播信息,能够使有关人员在信息的获取中深入了解大众的需求。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大众传媒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大众传媒最终演变成为了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核心载体,其在对民族声乐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我们无法质疑的。第一,能够对民族声乐文化及时有效保存下来,促进了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在2015年暑假,山西卫视民歌风情音乐节目《歌从黄河来》亮相荧屏。《歌从黄河来》通过宣传挖掘民族声乐歌曲的内涵,使其成为了当下年轻人追捧的潮流文化,并带动人们一起去聆听发自民族内心深处的声音。随着《歌从黄河来》的播出,人们对民族声乐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和不为人知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人们;同时,还达到了弘扬民族声乐文化,繁荣民族声乐文化的目的。第二,众传媒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民族声乐新的活力,为民族声乐的创作、表演等提供了更多的元素和灵感。
(一)传承传统,继承与发扬民族声乐文化
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经过文化的沉淀,意蕴丰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的艺术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现代音乐艺术文化的发展。伴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升级与发展,它为人们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和信息宝库,通过大众传媒技术的应用,可以采用少数民族人民乐于接受的方式来传承与发扬声乐文化。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群众都能够善舞,唱歌跳舞基本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要元素。以苗族人为例,他们从祖先开始,就习惯通过唱歌跳舞来解除疲惫,有些还会通过唱歌寻找自己的知心爱人。为此,大众传媒在传承与发扬民族声乐文化时,可以通过歌舞弹唱、声乐歌舞或者歌剧等形式来把丰富多彩的声乐文化展现到世人面前。此外,大众传媒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多层面、多维度地展示民族声乐文化,以达到传承与发扬的目的。譬如说:可以针对互联网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的特点,建立介绍民族声乐文化的专题网站、论坛等,通过网站、论坛的信息传播,以扩大民族声乐文化的影响。再如:影视手段所具有的声情并茂的传播特点也能让场景更加真实,观众也能够沉浸其中。
2014年央视春晚舞蹈《茉莉花》,刚开场多媒体大屏幕背景所呈现的画面,把观众带入到耳熟能详的旋律中,当舞者脚踩西方芭蕾足尖鞋,手执中国民间花边扇,翩翩起舞时,不禁让人想到了“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在这个舞蹈表演中,除了舞者的精彩表演为人所震撼,舞台的场景以及灯光的变化等,更是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生命的节奏和韵律,读到了“盛开”着“年味儿”的茉莉花。
(二)博采众长,凸显民族声乐文化特色
“内容为王”是传媒行业的铁律,这对大众传媒传承与创新民族声乐文化也同样适用。大众传媒只有制作富含鲜明现代文化特色的作品才能实现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饮酒歌》《黄河怨》《思想》《我爱你中国》等声乐作品以其鲜明的,各具特色的民族特色获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认可,而这些作品因为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黄河渔娘》中,导演运用大众传媒技术展示了“黄河渔娘”美丽、质朴、柔情的形象,也充分体现了音乐自身的风格特点。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大众传媒也应凸显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三)加强宣传,推动声乐的传播与发展
第一,增强广播传媒的使用力度。相比于其他的大众传媒传播方式,广播传媒对信息的传播更为直接,更易于大众接受。广播传播不仅不受空间、地域的禁锢,同时也不会耗费听众专门的时间,大众可以通过手机、随身听等科技设备随时、随地地收听广播。而民族声乐也可以通过广播传媒这一渠道,为更多的人所熟知。第二,利用电视或者电影等提升影响力。现阶段,国内的电视普及率已接近100%,而观看电视节目也逐步成为了老百姓的日常活动。在影视节目的传播影响下,我们可以运用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增强民族声乐的影响力,以促进民族声乐的传播与发展。
(四)创新教育,推进声乐教育的开放性和人性化
民族声乐文化是其所特有精神标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声乐得以在文化相互激荡的21世纪浪潮中站稳阵脚的根底,其所透射出来的是民族精神所特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民族声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无法脱离学校教育,因而必须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传承和发张传统民族声乐文化,让后人能够根据所处的时代背景对文化作进一步的改善、发展和创新。当然,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必然途径,在此过程中无法脱离教育的存在。大众传媒视野下,大众传媒技术给民族声乐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推进教育的开放性和人性化发展。 大众传媒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阵地,基于大众传媒的民族声乐教育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信息科技与现代化教育的有效结合,它能够有效地把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到民族声乐教育中,从而扩宽学生的视野,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艺术事业乘着改革的春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民族声乐作为我国民族艺术苑的瑰宝,其发展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走向国际发展舞台,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大众传媒深入应用的今天,我们必须要从时代发展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所特有的优势,借大众传媒之力,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进步,让其早日腾飞世界。
[1]张延莉.舞台上的“原生态”和原生态的“舞台”——从青歌赛“撒叶儿嗬”组合谈起[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1).
[2]刘新利.大众传媒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中的角色承担[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3]刘颖.基于“使用与满足”探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媒介使用——以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5).
魏赟露,女,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