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沁阳“高抬火轿”乐舞文化变迁的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二)*

2016-02-04 09:02王喜伟
黄河之声 2016年14期
关键词:乐舞民间舞蹈河南

王喜伟

(郑州科技学院音乐系,河南 郑州 450007)

河南沁阳“高抬火轿”乐舞文化变迁的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二)*

王喜伟

(郑州科技学院音乐系,河南 郑州 450007)

河南沁阳地区有一种传统风俗,在春节期间,打春、闹喜、踩高跷、抬轿子成为一种民间乐趣。有一种民俗舞蹈,叫做高抬火轿舞蹈,他就是从民俗舞蹈中演变的并开始于河南沁阳地区。四面八方的群众在春节期间汇集到一起,敲锣打鼓,人上人海,扑面而来,舞蹈精炼,舞蹈形式别出心裁。高抬火轿舞蹈的艺术形式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主要是通过田野调查收集文献分析影视、图片等素材。并且呈现出,此次研究主要是为中华民族文化理论的扩充增砖添瓦。

河南沁阳;高抬火轿;文化意涵;因素分析;路径保护

一、历史探寻

位于河南省西北地区沁阳市的山王庄镇万善村,有一种鲜为人知民间舞蹈“高抬火轿”,沁阳是本乐舞的源头,“高抬火轿”的这一乐舞文化的诞生、流行、发展、传承就此地萌生。沁阳民间乐舞舞蹈“高抬火轿”在河南地区绝技记载着也是被收藏在内的。“高抬火轿”这种舞蹈表演形式在明朝时期就经历了脱胎换骨、洗心革面的变革,沁阳地区在明清时期内,本地区老百姓男女老少都会扭。

二、河南沁阳“高抬火轿”乐舞实践考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抬火轿”的这一乐舞的演出模式、演出时间、表演形式都具有了很多转化和修正既需要保留原有的奇、特、惊、险的艺术难度和艺术审美,使得看过的围观群众赞不绝口,拍手称快。在表演的开始,坐在花轿之中的女扮相,一半都是由男子来装扮的,其余男子,脚踩1米左右的高跷之上,双肩交替的抬花轿,时而慢走,时而蹦跳,时而快步,边跳边唱、翩翩起舞。其表演步伐优美生动,却又包含刚劲风趣幽默。“高抬火轿”这高难度的汉族民族民间乐舞活动的表演,从开始到结束中间任何演员没有任何保护的措施,这就可以证明,在表演"高抬火轿"的同时必须具有惊人的艺术技巧和超高的平衡性及4为抬轿子人的配合默契。其表演难度系数大,危险系数高,既惊又险又刺激,堪称汉族民族民间舞蹈一绝。高跷表演人员组成,表演时二人足踩高跷同时抬着花轿,演员负重抬轿子,踩着高跷,按拍子抬着花轿行走。高抬火轿在河南民族民间舞蹈中是不可不提的一项民俗乐舞,其舞蹈动作、服饰、队形、路线都是对当地人民群众的一种真实生活写照。文化传统、民风淳厚、历史悠久、思想纯粹。高抬火轿在练习和表演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团结配合、协调配合,与此同时,舞蹈反映了河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三、河南沁阳“高抬火轿”的乐舞思想精神分析

“高抬火轿”表现了布衣王爷朱载堉体恤“民贵官轻”的思想,更是爱民护法、体恤贫农、怜悯平头百姓的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生活,时至今日这种表演艺术已经慢慢演化成为一种大规模、集体性、民间性活动的舞蹈艺术。是河南沁阳当地民众农闲时期、庆祝新年节日的文化娱乐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有了更高的标准。即要具有“文化审美、文化生活”的要求,又要不脱离艺术的范围。在艺术这个大家庭中由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种艺术表演组成,艺术来源于生活,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

四、河南沁阳“高抬火轿”的乐舞失传的因素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化,我国的社会文化发展有了质地的提高。但非物质文化遗传因其生存环境逐步恶化,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造成很大的困扰。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高台火轿”这种民间舞蹈艺术面临失传的困境。根据对当地实际情况的具体考察。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经济、物质生活的快速提升,很多老百姓都会选择去待遇较为丰厚的外地打工,春节回家停留的时间变得极其短暂,由于“高台火轿”的表演时间是在春节前后,很多人因为时间的缘故不愿意抽出时间表演这种独具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民间舞蹈。

五、河南沁阳“高抬火轿”的乐舞路径保护

(一)重视舞蹈艺术家、非物质文化专家小组指导建议意见,是河南沁阳“高抬火轿”的乐舞路径保护的关键,精通舞蹈专业理论且又有艺术分析实践经验的专家们的指导,是保护河南沁阳“高抬火轿”的乐舞的关键。舞蹈专业的理论知识能从理论上对河南沁阳“高抬火轿”的乐舞路径保护进行全面的指导分析,使其成为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具有指导容易、可操作范围内快速有效高质量的对河南沁阳“高抬火轿”的乐舞保护。

(二)通过对河南沁阳“高抬火轿”的乐舞实地考察,收集的档案材料,有些记载笔记、图片随着时间的消逝已经开始发黄变霉,保存的录音、录像带也有破损不清楚,很多文献都已缺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需要整理资料,文件,文字,图片录音、视频等记载的东西。不能因为资金问题,时间问题、专业问题,让河南沁阳“高抬火轿”的乐舞的文化记载资料流失。

六、结语

“高抬火轿”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难以保存的困境。因此,政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对其高度重视,加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保护抢救措施。对频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动作,队形,文化,思想的整理和保护,加强对非物质艺术文化的保护和抢救措施,将散落在民间的传统舞蹈艺术传承,并使其尽量恢复原貌,保留其最初的思想内涵。而不是一味的将其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使其成为取悦于观众的一种创新的文化形式,力图坚守古朴,不忘初心。■

[1] 刘柳.论地域文化对河南民间舞蹈发展的影响[J].作家,2011,02.

[2] 中原文化的显著特点[J].黄河.黄土.黄种人,2007,03.

[3] 陈鸿.论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J].艺术教育,2006,03.

[4] 吕品田.中国社火艺术的形态特征[J].美术观察,1997,02.

2016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河南沁阳“高抬火轿”乐舞文化变迁的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研究成果(SKL-2016-959)

猜你喜欢
乐舞民间舞蹈河南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龟兹乐舞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