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沈姣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路径研究
文 / 沈姣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生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学生党员档案的基本内容,揭示了学生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创新方向,分析了高校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实现高校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全媒体时代;学生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队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我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力量。大学生是中国共产党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相对较高的群体。大学生党员群体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导性力量。鉴此,高校应当做好学生的党员档案建设工作。
大学生入党需要呈交一系列相关材料,这些材料是大学生经过党组织启蒙教育和培养的证明。党组织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查后,将最终确定是否允许该学生入党。材料包括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党校学习资料、思想汇报、团支部推优资料、学生成绩单、政治审查材料、考察谈话记录、入党志愿书、预备党员转正材料等。[1]
中国共产党是深入社会各个阶层的组织,学生党员应当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进行实践。党员的职责是服务群众,大学生党员应当在日常生活树立服务同学、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观念。高校通过记录并分析学生党员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品质,能够评判该名学生是否符合党员的实际要求。
大学生要获得党员资格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接受党的知识教育过程。在成为正式党员之前,大学生需要学习党的相关知识,包括党的发展历史、党的基础知识和党章等。在学生成为正式党员到毕业期间,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组织生活情况和专项教育情况,并在生活和学习中深入贯彻党的指导方针,践行身为党员的义务。大学生的党员教育活动是培养大批高素质和良好政治觉悟的党员的重要途径。[2]
党员档案的奖惩记录由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表彰和得到的处分两部分构成。大学生党员在各种活动中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并为学校、群众和社会做出贡献后,党组织将会对该学生做出表彰并给予荣誉称号和奖励。[3]但如果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违反了党的章程,将会受到严肃的处分。
在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移动终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输入媒体化趋势已经形成。人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信息接受和表达,而这种技术也可以应用在档案的建立和查阅方面。如今,大学生在进入校园后要填写大量相关信息,传统的纸质填写有多方面的不便之处,所以学生均希望使用电脑或手机实现各种档案的信息输入。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当今时代对信息传达速度也有较高的要求,现有的各种媒体在传达信息上极具便捷性。传统的档案调取程序较多,需要回到学校提出申请,在转递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各种意外,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在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完成后,学生调取和转递党员档案只需通过互联网登陆并下载便可完成。
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党员实践、党员教育和奖惩记录在内的各项信息资料,是构成学生党员档案的基本内容。学生党员通过各种媒体如手机和电脑等,完成对各项资料的填写任务,然后由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输入学生信息,并实现维护和更新。[4]
当今社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就业难度大大提高。自己的简历如果更加出彩,对毕业生寻找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党员档案作为简历的一部分,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相对优势地位。因此,丰富党员档案的内容十分重要,尤其是关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高校可以在学生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加入这个版块,将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把表现学生信息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存入学生党员档案中。在这个版块中,学生可以展示自我,通过各个形式的材料对自己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描述。这有利于档案持有者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为提高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背景下档案信息的可信度,也为了加大党员档案对学生信息描述的准确程度,可以在大学生党员档案建设过程中加入客观评价版块。客观评价版块由教师评价和民主评议两部分组成。教师根据该名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中的表现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形成档案中的教师评价。民主评议则由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评价构成。民主评议能够对该学生的实际表现做出真实评价。
首先,缺乏资金投入。任何一项新举措的发展都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甚至需要政策的支持,高校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也同样如此。党员档案对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对大学生的学习甚至毕业后踏入社会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党员档案的各项投入应当合理增加。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我国数字化档案建设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经费等投入并未增加。通过调查可知,数字化档案技术的建设对计算机配置要求高,运行和维护也需要高额的经费,同时要向外包公司缴纳技术费用。
其次,缺乏高素质的党员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人员。在党员档案录入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实现数据的传输,使学生党员的相关信息准确录入到数字化档案平台中去。在数字化党员档案维护期间,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数字化系统维护能力,避免高校党员档案数字化平台出现故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全国各高校在党员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人员招聘时,并未经过严格的程序,部分工作人员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不过关,无法满足高校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际要求。
再次,高校缺乏对党员档案数字化的认识和理解。党员档案记录了大学生从提出入党申请以来到成为正式党员期间的各项资料,记录了大学生接受党教育和影响的历程。它是考察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高校党员档案管理部门只重视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考察,却不关注大学生党员档案的建设。党建领导的大学生党员档案建设方针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学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对党员档案作用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导致党员档案信息的整理较为粗糙。同时,部分高校在进行学生党员档案建设时坚持使用传统的档案建设方法,不容易接受现代高科技在大学生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所具备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首先,申请资源投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为应对高校在发展数字化党员档案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高校相关部门应当向教育部门申请更多的经费用于数字化党员档案建设。在申请资源时,高校应当做好申请清单,避免资源浪费和虚报。对于自身现有的资源,高校应当合理利用。高校完成学生党员数字化建设可以以学校的校园网为载体,将校园网中已经包括的相关信息录入到数字档案中去。校内从事信息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当在熟悉校内网络系统的基础上,掌握目录编辑、检索工具开发和数字化档案系统编程等技能,以减少高校在建设党员档案数字化平台等方面的投入。
其次,重视工作人员的招聘和培训。高校在招聘学生党员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时,应当对应聘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进行笔试和面试,根据笔试和面试结果择优录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信息平台的不断更新,高校将会引进更加先进和专业的技术实现党员档案的有效管理。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方法,高校的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将会面临新的困难。高校应当不定期对现有的高素质工作人员班底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多元的计算机知识结构、日常业务、办公自动化技能和网络操作技能等。为增强高校间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法的交流,各高校应当定期开展党员档案管理人员交流活动,促进大学生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法的创新。[5]
再次,更新高校关于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观念。实现高校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是让高校管理层明确党员档案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和接受大量信息。如何将其中的有效信息归入档案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是当前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党员档案数字化能够保证录入学生党员信息的准确度,既不对学生作过高的评价,也避免了录入信息失误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基于此,高校应当改变传统的党员档案管理观念,真正认识党员档案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并大力支持校内的党员档案信息化建设,使高校党员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实现大学生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校只有及时转变观念,增强对学生党员档案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档案建设的投入,并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才能完成党员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
[1]赵思.浅析党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刘玉兰,韩海涛,田伟.全媒体时代高校学籍档案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山西档案,2016,(4).
[3]蒋茁,赵桢.高校党员档案精细化管理探索[J].山西档案,2016,(4).
[4]李斌,孙素娟,赵阳,等.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精细化管理研究[J].河北企业,2016,(9).
[5]王珺.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6)06-0058-03
(责任编辑:虞志坚)
沈姣,女,(1983-),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