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播音主持“专业核心课程群”考核方式的思考*

2016-02-04 12:16许芫颜
山西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

许芫颜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408100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播音主持“专业核心课程群”考核方式的思考*

许芫颜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

摘要:课程考核不是随意的实践活动,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织和实施必须遵从一定的教育原则,遵守一定的教学规律。在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核心课程群考核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挖掘学生创新精神提升综合能力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考核

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分别由《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四门课构成。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帮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从播音发声动力系统的培养锻炼到各类稿件的分析播报以及最后形成具体的广播、电视成品节目进行一个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指导。而这类“专业核心课程群”的考核方式也应随着大众传媒发展的新趋势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当前“专业核心课程群”考核方式现状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为播音专业的入门课程,授课时间为一学年,该课程属于课含实验的范畴,考核形式多为笔试加口试,其中口试内容多为授课教师自行拟定的字词或短文的播读。《播音创作基础》为播音专业第二学年的基础拓展课,亦属于课含实验范畴。该门课程主要帮助学生较系统的掌握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并在实践中能熟练运用发音、用声技巧,完成各种类型稿件的创作及播读。期末考核形式多以“笔试加口试”和“单独口试”两种形式为主。口试内容为授课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拟的稿件播读及录制,与第一学年《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口试的短文相比,稿件篇幅更长。《广播播音与主持》和《电视播音与主持》分别为播音专业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的业务拓展课程,均属于课含实验范畴。考核多以具体的广播和电视节目呈现,选题由授课教师命题或学生自拟。

由此看来,现今播音主持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各自为政”的隔离性考核,无法体现播音主持的专业特性。《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与主持》和《电视播音与主持》在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表面上虽是四门不同的课程,但严格意义上来讲应同属《实用播音教程》下的不同“章节”,每个阶段的侧重不同而已。现今的考核形式均为各年级授课教师自行拟定,学生跨年级专业性的交流不多。

(二)考核形式过于单一、陈旧,不便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及发展。目前播音主持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口试为主,考核内容设置冗繁、标准较为模糊、指标难以准确量化,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考核结果。例如,《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和《播音创作基础》这两门课的行课周期均为一学年,就现行的考核形式来看,两学期的口试内容重复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一个先行后续的体系,这种考核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专业核心课程群”考核方式的建议

(一)建立“一学期一考试、一学年一汇报”的考核机制

在“专业核心课程群”中作为入门与基础拓展的“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授课时间均为一学年,因此可在第一学期做以理论为主口试为辅的阶段性考试,“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的口试可以参考并采用“普通话等级考试中前两部分”的内容,以字、词为主;“播音创作基础”的口试可以采取短文的播读与录制。第二学期为提升性考核,因此就应该建立“舞台展示”的“汇报”机制。培养播音专业学生的“舞台意识”,增强自信心与凝聚力。

(二)尝试“同专业、跨年级、多课程”的联合汇报形式

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汇报可以尝试“同专业、跨年级、多课程”的联合汇报。“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主要是以基础字音与发声为主,展示内容可以为长篇绕口令的准确度与气息展示、贯口段子的展示等;“播音创作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展示内容可以为散文诗的朗诵、寓言故事与童话故事的演绎等;“广播播音与主持”与“电视播音与主持”可以将具体的广播、电视节目在舞台上现场呈现。

(三)探索“以赛代练,融赛为考”的实践检验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在“学中做、做中练,学练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可以探索“专业核心课程群”的“以赛代练,融赛为考”的实践考核形式。根据四门课程的开课时间与授课对象,鼓励动员学生参加“经典诵读”、“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齐越朗诵艺术节”、“夏青杯朗诵大赛”以及“各级广播电视台及传媒机构举办的以选拔招聘人才为目的的赛事”等,以备赛的质量、参赛入围获奖情况等作为相应课程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四)开放“受众参与评价”作品考核

“广播播音主持”与“电视播音主持”最终多以具体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形式来进行课程考核,除了可以参加现场舞台汇报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将成品节目直接面向受众。比如将具体的广播节目上传到“荔枝FM”、“蜻蜓FM”等网络电台,视频节目上传优酷、搜狐等视频平台,以节目的收听率与点击量作为相应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在期末利用微信平台直接进行优秀作品的评选,投票结果也可以为相应课程考核成绩提供指直接的依据。

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日益变化,业界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选择标准早已从“单一播报型”向“采编播一体化的复合型”转变,主持人身兼多职已属常态。因此,在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核心课程群考核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挖掘学生创新精神提升综合能力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金玉萍,何星烨.大众传媒发展新趋势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报业,2012(7).

[2]蒋晓宇.论职业教育中《播音与主持》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西部广播电视,2015(9).

[3]蒋莉芬.对播音主持专业特色化教学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034-01

* 长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核心课程群考核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3009)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
浅谈我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
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灰色聚类的课程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英语词汇学教学之初探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慕课平台的公共数学课程考核方式初探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考核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