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的博世

2016-02-04 05:37:00整理润源
至爱 2016年4期
关键词:博世慈善公益

■整理|润源



博爱的博世

■整理|润源

“我们帮助的那些人,不知道他们做个锦旗多少钱,但我对他们说,这都是浪费。”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说。

低调和不求回报似乎是这家跨国企业长久以来在慈善领域的风格。过去十几年,博世各个事业部都在公益慈善事业上默默付出,但公益慈善事业上整个公司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系统性,直到2011年4月,博世在中国成立博世中国慈善中心。

慈善中心成立以来,博世聚焦中西部地区教育与扶贫事业,相继启动博世校园助学金计划、博世四川希望小学、博世爱心育苗助学金等慈善公益项目,支持高校、贫困受灾地区以及社区贫困学生的教育发展。

凝聚力量

博世中国做慈善从分散到集中的转折是受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汶川大地震期间,博世系统各公司、各部门都积极踊跃地为当地红十字会捐赠。

“第一期捐赠了几百万元给红十字会,但不知道资金最后会到哪里去。”心系灾区的员工想知道他们的捐赠具体用在了哪里、解决了哪些问题,这让大地震当月加盟博世中国的陈玉东觉得有必要建立跟踪反馈机制,直接跟进事情进展。

做慈善大家都比较担心中间环节太多,陈玉东表示,从博世中国本身来讲,目前如何做好各慈善项目的监控任务艰巨。他希望执行项目时减少中间环节来降低出问题的可能性。“虽然我们并没有专长去监管这个事情,但还是尽量做到项目实施本身我们要能够见得到,摸得着。”

董事会接受陈玉东的建议,为灾区拨款100万欧元(按当时汇率约等于1000万元人民币)。陈玉东亲自赴汶川寻找捐助项目,通过各种渠道促成直接捐建当地两所学校,为今后长期帮扶找到了固定目标。

当时正式的志愿者组织还未成立,博世员工和管理层当中自发志愿者积极性很高,博世苏州工厂、无锡工厂和杭州工厂都有自己的志愿者组织为当地服务。这些志愿者每年会到四川捐献的两所学校进行志愿服务和捐赠。

博世员工中流传着一句话——“给博世打工就是给慈善打工”,因为博世公司92%的股份属于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后者是一家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不从事商业活动,只履行公益意愿。自1964年成立以来,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已累计为自身和外来公益项目提供了约10亿欧元资金。

创始人和股东的善举影响了整个公司的文化。

汶川大地震后,一位意大利籍博世董事会成员希望在中国私人捐献一所学校,陈玉东通过上海红十字会、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为他推荐了一所云南的学校。

2012年底,这位董事退休,但是到目前为止,他大约私人捐助了35万元人民币,在云南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每年资助4个大学生。每次到中国来,陈玉东都会陪他到云南,但是没有做任何的宣传。

博世在华的3家工厂全部是中华环境友好企业,50%产品应用于安全、环保领域;在中国雇佣近3万名员工,外籍员工占比不到1%,尽最大可能将就业机会留给中国人;花费10亿元建办公大楼,其中很大一部分成本用在太阳能、地热等节能环保产品……

陈玉东的一次亲身经历说明了坚守企业社会责任底线能为公司带来的声誉。

一次赴东莞工厂视察,因为是临时来没有通知工厂,他在上班之前到了厂门口,看到很多打工妹在排队申请入职。陈玉东与这些求职者聊天,问他们为什么想到这家工厂工作。两个来自四川的打工妹告诉他,这家公司好,是园区里最好的公司。再问好在哪里,打工妹说,按时付工资,从来不克扣工资。

这就是底层劳动者对博世最真实的认同,这种根植于企业文化的慈善基因让博世很多员工对公益事业热情高涨。2011年4月,博世中国慈善中心成立,凝结公司、员工、资金、志愿者多方资源也就水到渠成。

陈玉东这样描述他在博世体会到的公司与慈善之间的关系。他说:“如果不给客户提供价值,不给员工股东提供价值,公司没必要存在。当满足这两点之后,再走一步,做一些不与商业价值挂钩的慈善事务,这是公司所需要走的另外一步。”

他认为,博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底线包含企业内部责任、产品、善待员工等,慈善公益则是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方向。

看得见摸得着

教育和扶贫是博世专注的领域。

为什么如此选择?陈玉东说:“我们目前只是先走出去,先做教育和扶贫,因为这两个对民众来说能看得到,并且直接受益。”

曾负责慈善中心运作的姚勤进一步解释道,在中国,博世的企业社会责任有着特殊表现,其内容不仅仅体现在企业本身,更多地是要与中国社会现状与需求关系更加密切,所以重点发展扶贫和教育这两个领域。

2012年至2015年三年间,博世中国慈善中心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博世博爱工程”“博世职教工程”“博世扶贫工程”“博世社区工程”四大慈善工程共40个慈善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与扶贫事业。在走访了中西部8个省份16个县市30多个村镇学校,深入了解情况后,中心制定了三年规划。

怎样确定这40个项目的实施区域和内容?姚勤介绍了博世中国选择项目的四个原则。

首先是确定在扶贫和教育领域,管理层对此曾有详尽的分析,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教育、贫富差距和环境问题。博世中国把慈善重点放在前两个,一是因为环保本身就已经存在于博世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和业务方向之中(2012年,博世集团的48亿欧元研发资金中有近一半投入到了环保节能技术开发上);另一个原因是,教育慈善是助人成才并对国家民族影响深远的慈善事业。博世认为,将教育与扶贫两者结合起来的慈善模式,是从根源上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可行方式。

第二项就是遵照中国政府的扶贫和慈善发展纲要,了解政府在地方上的扶贫布局、工作动向。比如在宁夏食堂项目中,就要具体了解到哪些地方确实需要资助、哪些学校可能会撤并,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并实地考察。姚勤说:“中国的每个五年发展规划,我都会详细研究。业务发展如果和政府方向相悖,就很难发展起来,慈善计划的制定也是如此。”

第三项是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项目要有实体。“不能仅仅给孤儿院捐一点钱,在媒体上造成一点影响就完了。”姚勤说,“我希望在博世慈善中心起步阶段就打好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即使以后换了负责人,也可以在现在的方向和项目上继续走下去。打造博世中国独特的慈善品牌,不是三两年能做到的,但是必须在一开始就考虑到。”

第四项是慈善项目要有利于公司志愿者活动的开展,给公司员工了解社会、贡献社会的途径,也让社会通过活动了解博世。

“博世博爱工程”是为贫困地区提供基础教育资助,而“博世职教工程”是为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提供资金、培训和就业机会,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

广西河池“博世励志班”资助项目是后者的代表。河池地处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97%为山区,人口中84%是少数民族,文盲半文盲占1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48.6%,辍学现象严重。河池全市共有18所中等职业学校和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博世励志班”项目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河池市职教中心学校提供3年500万元援助资金。

2007年开始,博世在苏州太仓的一所职业学校进行合作试点,引入德国双元制的培养模式来培养人才。从2010年开始,项目逐步拓展到长沙、北京。太仓项目中已经有100多名毕业生进入博世系统。对贫困地区的职校生来说,能进入合资企业工作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

最后,陈玉东说:“不管怎么样,我们做了。”

猜你喜欢
博世慈善公益
博世
汽车纵横(2021年10期)2021-10-18 03:42:24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47期)2020-07-27 16:03:39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42期)2020-07-27 16:02:10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1期)2020-01-10 06:57:33
慈善之路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46
博世再攀新高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36
慈善义卖
博世用“新”谋未来
汽车观察(2018年9期)2018-10-23 05:46:34
公益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大社会(2016年8期)2016-05-04 03: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