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天一 黄叔界
解读广告艺术中的民族文化特色
文/周天一 黄叔界
本文探讨了广告艺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从中国传统的“家”“节”“情”文化内涵着手,对广告艺术进行分析,提出应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融入到广告创作中,而不能只停留于素材的简单应用。
广告艺术 民族文化
广告艺术是创作者对广告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广告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创作和发布始终依附于大众的生活习惯、思维意识、价值理念等,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文化体系, 包含有儒、释、道等各种文化思想,是多种思想的复合体, 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交融,逐渐演变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色。“文化之于人, 如影随形”, 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及审美观念、审美理想都会融合在广告艺术作品中,形成独特的创作个性和作品风格,使广告作品在塑造品牌的同时,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广大受众的生活习惯、民族风格、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民族心理等,因此,广告也才更容易被广大受众接受和认同。
家在中国人心中是神圣的, 是心中的图腾,无论身处何方,家总能让人动容。“家”在中国文化中拥有极高的地位,是中国文化得以生生不息,血脉相连的“根”。在中国文化里,家不是单一的存在,他有着丰富的内涵:小是家庭,是故土;大则是国家、是天下。在广告中成功运用家国情怀的作品不胜枚举,如早前的“青丝秀发,缘系百年”“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等作品,把产品品牌和家国情怀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产品品牌跟随着作品散发的情怀慢慢渗透到人们心里,形成难以磨灭的印记。“家”文化伴随着中国人成长,无论是小家还是大家,都容易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触动爱的思念。
雕牌洗衣粉的经典广告作品“下岗篇”是传递“小家”文化的代表作品。这则广告展示了一个下岗妈妈奔波着找工作,拖着疲累的身躯回家,乖巧的女儿很懂得家庭的艰苦,为妈妈承担了洗衣服的担子,而拮据的生活经不起一丝浪费,雕牌洗衣粉此时巧妙地通过小女孩进行真情告白:“妈妈说,雕牌洗衣粉,只用一点点,就能洗好多好多衣服,可省钱了。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广告画面展示了家庭里温馨感人的一刻,让观众感同身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告一经播出,获得极大成功,产生了强大的轰动效应,甚至连孩子们都深受影响,以能帮家人干活而感到骄傲。雕牌洗衣粉把产品“用量少”的特点结合家庭事件温暖地呈现出来,把商品广告传播融合到家庭生活当中,既传播了中国人的家庭文化,又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中央电视台《春节回家》系列公益广告是“大家”文化的代表作品。这一系列广告一经播放,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并受到全社会的普遍赞誉,被奉为经典广告。其中一则描写了一位在广东打工的农民工,为了能赶在春节前从广州回到贵州老家,骑着摩托车长途跋涉1350公里,用时五天四夜,天气恶劣、山路崎岖,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当亲手为一年未见的女儿穿上新衣、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那一刻,这一路的奔波、一年的辛苦都觉得值,这就是回家的意义,这就是中国人心中“家”的意义。广告画面中营造着浓重的家的氛围,家的期盼,无论是燃烧着的炉火,还是摇着尾巴的小狗,亦或是穿着棉袄在门外翘首以盼的孩儿,还有家里老父亲满是皱纹的笑脸,都让人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暖意和爱意。心中牵着家的那一根线,从遥远的距离,不断往家拉近,直到归家的那一刻,线与线融合,心与心交汇,感情在这一刻升华,让人们不禁为之动容,归家的甜蜜留在观众的心中,也将这篇广告留在了心中。
一个人的回家之路,代表了一群人的回家之路,代表了中国人的回家之路,无论是谁,无论在何方,至少,让心回家。广告影片中的文案,“这一生,我们都在回家的路上”道出了中国人独有的“家”文化。篇尾的文案,“全中国,让心回家”更是把“小家”升华到“大家”,把无数个归家的梦,凝聚成中国回家的梦。这一系列广告洞悉中国人心中“家国”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把“家”和“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地、以一种巧妙的联系无缝地结合,一方面促进人们对“家”的归宿感,另一方面促进人们对“国”的认同感。这则“双赢”的广告把国人的“家国”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赢得空前的反响,获得极大成功。
“家国”把中国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与人在一起就会产生“情”。中国是一个“大家”,“家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主要是论“情”。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中国人非常注重“情”,在与人共事的时候首先考虑彼此之间的关系,先“亲”,而后及“友”。这个情千丝万缕,纠缠不清,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文化。
在中国的广告作品中,讲究“以情动人”,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通过“情”更容易获得受众的认同。如啤酒广告以啤酒瓶为创意元素,巧妙设计成朋友组合的造型,以充满感情的广告语作为标题,“好朋友就是守口如瓶”“有些人,你只能和他一杯到底,有些人,你能和他一辈到底”“有些酒,我闷到肚子里,有些话,我闷到心里”等。其他以情感作为广告诉求的如“有朋友,总是会赢”“朋友记心间,大宝天天见”“喝杯青酒,交个朋友”“蒂花之秀,青春好朋友”等,这些不同产品的广告都选择了以“友情”作为主要的创意元素,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心里。相对而言,西方的广告艺术更多地是以幽默和智慧获得消费者认同。
中央电视台2014年春晚广告《筷子篇》,以筷子这一中国传统元素作为引子,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之间的情感关系,通过筷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如其文案所表明的那样,“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情感”。公益广告《关爱老人——打包篇》描述了一位父亲记性越来越差,忘记了很多事情,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认不出来。儿子带他外出吃饭,看到盘子里仅剩的两个饺子,父亲竟然直接用手抓起来放到兜里,儿子对此感到不解,充满了责备尴尬的神情,而父亲却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了。”父子间的亲情在这一刻爆发,所有人都被打动了,“他忘记了很多事情,但他从未忘记爱你”,这句话道出了千万个中国人心底的声音,道出了中国式沉默的爱。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里总不会那么直白地表达个人感情,相信“大爱无言”,在表达爱的时候,更多地是以行动替代。
因此,广告设计应深入挖掘我国重视情感的文化心理,仔细揣摩民族情感表达的方式,才能创作出具有浓厚民族文化气息的广告作品,才能激发受众的心理认同感,并为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长期记忆,广为传播。
西方人表达感情比较外放,中华民族却比较内敛,情绪都藏在心底,情感的交流需要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承载,节日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过节就可以把大家聚在一起进行感情交流,就具有了家族的凝聚力,各个不同的族群交流融合成了国家。
西方除了圣诞节、万圣节和复活节等几个全民性的节日之外,更多的是母亲节、护士节、成人节这种单一人群的节日,而且节日的形式相对简单。中国人喜欢过节,除了过自己的节日之外,连很多西方的节日也照过不误,节日文化成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几千年不断的文化长河演变了丰富多彩的节文化,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都已经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中国的节文化也跟中国的美食一样,在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国的节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和提升,商家都在绞尽脑汁通过各种节日促进产品销量的提升。每当过节,以节日为主题的各种广告铺天盖地,几乎所有的促销广告都打上了“节文化”的烙印,包括各种影视广告、平面广告、户外广告等。不说春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这些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也不说复活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这些国外舶来的西方节日;就连清明节这种属于悲伤冷清的节日,也都已经成为了中国人进行广告促销活动的重大日子,一样充满节日气氛;更不用说“11月11日光棍节”这个由年轻人娱乐戏谑得来的节日,通过电子商务的传播,演变成“全民网络购物狂欢节”,这都归功于中国多姿多彩的节文化。
在中国每逢节日,各种广告必定蜂拥而上,让人们时刻感受到强烈的节日气氛。节日广告作为一种现象,在中国长期持续,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进化,演变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广告艺术的创作风格越来越显得无边界化,相同的广告风格可能在多个国家都有出现,但是不能趋同的是深植在创意内核的文化心理。在全球文化经济大融合的趋势下,虽然广告语言应具有一定的国际共通性,但也应特别注意广告艺术的个性表现,这种个性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秦汉文化、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戏曲等艺术创作资源极其丰富。作为传播知识、传播文化、传播价值的广告人应挖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广告创作中融入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成鲜明的民族个性特征。一直以来,在民族文化为广告创作所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重大的误区: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把民族文化的运用形式化和表面化,而真正具有民族文化涵养的广告作品,应将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及精髓融入广告创意中去。
民族文化是广告艺术发展的基础,而广告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促进新的文化创造,再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又形成新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五十六个民族的特色文化交织成中国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凝结成中国脉,无尽绵延、传承!
作者 周天一系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
黄叔界系钦州学院陶瓷与设计学院讲师
本文系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少数民族图案与现代广告设计应用研究”(项目编号:LX2014103)、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培训体系构建与研究”(项目编号:2013JGB255)、钦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百家姓》图形化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3XJKY-288)的研究成果。
[1]陈秋萍.广告创意的民族文化内涵[J].广西社会科学,2005(07).
[2]陈其端.谈民族文化元素与广告创意[J].大众文艺,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