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麟作品中“长呼吸”技术解读

2016-02-04 08:18刘璐璐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
关键词:赋格旋律节奏

刘璐璐

(北京 100000)

王西麟作品中“长呼吸”技术解读

刘璐璐

(北京 100000)

王西麟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曲家之一,在国际乐坛上获得了较高的认可与评价,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音乐历程中,始终坚持用音乐诉说苦难人生。本文以社会和时代为写作背景,文献史料为基础,依托于作品和音响材料,用作品分析、史料论证等方法,力求在历史、社会的发展中对王西麟音乐创作思想进行分析,以求王西麟进行较为深入的阐释抑或解读。

王西麟;喜剧的对话;悲剧性;边缘化

王西麟说:“长呼吸技术是交响乐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它使音乐具有不减弱的而且逐渐增强的动力性,同时又使音乐在结合上一气呵成而且具有统一感。”

一、长呼吸技术的概念

“长呼吸”是王西麟提出的、建立在诸多作曲要素之上的带有交响性、展开性的综合写作技巧。作曲家常将音乐作品中的一个元素(和声,节奏,旋律等)做为支点,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结构场”。在这个“结构场”之上,乐句之间模糊界限,形成“一气呵成”的在某种程度上不可分割的大片段音乐,而“结构场”之间的互相转换形成了“长呼吸技术”独特的曲式结构作用力,一个长大的呼吸,往往可以由诸多“结构场”构成;而对位,模仿,帕萨卡利亚等传统作曲手法都为“长呼吸技术”服务。据此,长呼吸技术主要有四个技术特征:其一:由小到大:动机、乐节、乐句、乐段之间模糊界限,形成不停顿之势;其二:由同一节奏形态形成结构场,并据此在不同节奏形态的过渡中获得结构场得转换;其三:节奏惯性的引申为结构惯性,同一节奏的不断重复形成节奏惯性,并以此作为长呼吸内在动力的一部分。其四:在上述基础上,高潮的准备、到达、保持与下降环节都具备了一气呵成、矛盾冲突动力强的特点,并且可以形成若干高潮。长呼吸技术,来源于西方交响音乐,这是毫无疑问的。西方交响音乐发轫于工业革命时期,其规模宏大的乐队编制、音色的富丽堂皇均与机器工业革命形成比照。以长呼吸技术为特点的交响乐作品在西方音乐中大量存在,特别是苏俄音乐,长大的旋律线条如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单一节奏形态的重复保持、结构场的转换如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展开部的“马达节奏”。从审美意味上看,长呼吸一词,自然与长、大、绵延联系在一起。这与东欧文化的气质相符合,更与王西麟漫长的人生苦难相符合。

二、单旋律的长呼吸

王西麟《第四交响曲》(op.38)第一部分赋格段,开始处由低音大提琴奏出主题,D商调域。音乐从D音开始,不断攀援,到达高潮点a音,之后又回落到D音上,形成了一个拉长了的(被修饰过的)5度音程关系。对比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长呼吸乐句,就可以看到苏俄音乐对于王西麟创作的深刻影响。可以说,长呼吸技术来源于西方交响音乐的特质与音乐基本发展手段、来源于伏尔加河上纤夫的长叹、来源于植根在王西麟内心深入的悲剧情结。在此基础上,王西麟借鉴学习西方现代派技术手段,不断丰富与完善长呼吸技术手段在音乐表现力上的作用以及音乐美学意味上的内涵。下文将就王西麟部分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长呼吸技术特点做详细作曲技术分析。

三、多旋律的长呼吸——复调技巧下的多维结构

如果说,单一线条形成的结构场是一个人的呼吸,一个人的对话,那么,在复调思维之下形成的结构场,便是多人的呼吸,多人的对话。上述谈到的《第四交响曲》片段,只是其作品第一部分赋格段的一个主题。而作曲家运用低音大提琴陈述完主题之后,在大提琴声部,上5 度模仿主题,此后中提琴,I、II小提琴声部依次上5度分别模仿主题。形成了一个长达126小节的带有浓郁中国音乐旋法特点的赋格段。在此,不仅每一条旋律有单一的小的结构场,由于运用旋律叠加重复的复调思维,以及音域提高,乐器音色的微变化,整个赋格段落形成了更高层次上,从单一的“线”到多维的“面”的“结构场”。而这个结构场便是建立在单声部音级运动旋律与复调对位模仿的技术作用基础之上的。

四、长呼吸结构特征

综上,节奏为支点综合多维的结构大致有以下特点:单一节奏型(一拍时值)机械性,组合节奏型(多拍时值)规律性重复;一个长呼吸之内,可有多个结构场,而节奏形态是微变,渐变,而非突变;一旦进入某结构场内,节奏即发挥其惯性作用力的作用,且持续时间越久,作用力越强,结构场之间的转换力量越大,紧张度越高;在整个“长呼吸”过程中,和声,旋律可自由发挥,乃至完全打破规律性的乐句数量,呈现出零散的材料组合,叠加,最后由惯性节奏统摄到一个统一的结构场之中;节奏形态不仅仅是乐曲某一部分的结构原则,乃至可能是整乐曲的统摄原则;长呼吸力量总是上升的,当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时,高潮便顺其自然而来,这样形成的高潮时有预备的,缓缓进入的。“长呼吸”是建立在诸多作曲要素之上的带有交响性,展开性的综合写作技巧,并且至始至终是一种创作观念,而非绝对的理论观念。

五、结语

对于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来说,王西麟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作曲家,其以深邃的哲理思想和立足于现代中国的传统批判精神在创作美学上独树一帜;其长呼吸技术与其个人创作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异于一般中国作曲家的特色,分析总结其作曲技术特点有益于我们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断提升,也有益于现代音乐创作观念的不断提升与开拓。

[1]檀革胜.灵魂与技术的深度交融——王西麟《四重奏》(Op41).整体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2).

[2]王亮.解读王西麟《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中的“合唱音块”[J].北方音乐,2011,(03).

[3]秦志钰.人类需要悲鸣和思索——观王西麟《第四交响乐》有感[J].福建艺术,2010,(05).

[4]鲁石.中华音乐魂的传承与交响——王西麟和他的新作《喜剧的对话》[J].中华魂,2010,(03).

刘璐璐(1990—),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相关的工作。

猜你喜欢
赋格旋律节奏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YOUNG·节奏
7月,盛夏的旋律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