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从中央到村儿里,那么远的距离,压力怎么层层传导,落实到底?中央纪委有一招——重点督办,必要时直接查办。
就算是一个村子里的腐败问题,中央纪委也能直接督办。通俗点说,举报上来的一些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比较典型,群众反映集中、性质恶劣的,中央纪委就会重点提醒基层党委纪委:得限期把举报办结。
今年,中央纪委集中筛选出一批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征收、惠农等领域和基层党员干部雁过拔毛、吃拿卡要问题线索,通过省市纪委督促县(市)纪委摸清问题线索,全面整治。同时,省市纪委也有样学样,选取信访量大的县区,重点督办。
这样一来,中央的压力就通过督办这根“导线”,经由省市两级党委、纪委,传导到了县乡基层。督办直接针对的是县委和县纪委,这就督促县乡党委、纪委,扛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基层反腐,不能缺少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这就离不开基层监督的利器——巡察,巡视工作向市县的延伸。巡察不但能巡到市县,还能向乡镇村(居、街道)做伸展运动,给基层群众一条直接反映问题的渠道。巡察组瞄准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比如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干部人事权和资金资源分配权等方面的重点问题,以及相关的重点人、重点事都是市县巡察工作的重中之重。
既然是巡视工作的延伸,巡察在定位上也要把准方向:突出政治巡察,紧盯基层“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突出问题,把“六大纪律”作为标尺;巡察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成果运用、落实整改是关键;时不时再杀个“回马枪”,看看问题是不是真的改好了,党委和纪委是不是真的把责任担起来了……
有人物、有地点、有情节、有结果……要说有看头,纪委的通报曝光绝对不负读者。一时贪念起,大名和“故事”就挂在了纪委的网站上,为的就是形成震慑,让心存侥幸的打消念头,让已经犯错的主动交代问题。
今年以来,中央和各地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通报曝光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大。
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频发,或者突出问题整治不力、走过场以及查处问题不认真、责任处理不到位等问题,对“四风”和腐败问题听之任之,或者有案不查、瞒案不报的基层党委、纪委,都要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澎湃新闻网2016.9.20)
9月2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15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收费公路里程16.44万公里(不含已取消收费公路,下同),其中,高速公路11.70万公里;全国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为69488.5亿元,债务余额为44493.7亿元;通行费收入为4097.8亿元,支出总额为7285.1亿元,通行费收支缺口3187.3亿元。与前四年相比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
针对收支缺口比上一年扩大了一倍多的问题,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孙永红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一是建设任务重,债务增长速度快,还本付息的支出快速增长。二是当前收费公路已进入偿债高峰期。银行一般会给收费公路项目“建设期+1年左右”的宽限期,宽限期内可以只付息,少还本甚至暂不还本。待宽限期结束后,就会按贷款约定进入正常还债阶段,还本付息支出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统计公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为69488.5亿元,其中近7成是举借债务本金47668.8亿元。那么,收费公路的收支缺口会不会越滚越大,有没有偿债风险?
孙永红表示,从长远来看,收费公路的债务规模的增长并不是无限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待大规模建设高峰过去,路网趋于稳定,每年增加的债务也会随之降低,通行费收入则会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而增加,收费公路的偿债能力将不断增强,届时债务规模会逐步下降,收支趋于平衡,直至偿还全部债务。
与2014年相比,2015年收费公路运营管理支出净减6.6亿元,减少1.2%。虽然收费公路总里程净增加不多,但在高速公路里程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运营管理支出实现了净减少。
对此,孙永红表示,一是ETC的推广应用,在大大提高通行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人力成本;二是各地高速公路普遍实施了全面预算成本管理,细化落实成本管理,定期对成本、费用控制绩效进行考核,不断推进高速公路降本增效;三是全国高速公路网络规模效益逐步显现,大多数省份以区域为单位对高速公路实施集约化管理,单位里程高速公路的管理费用有所下降。
(人民网2016.9.20)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与上月相比,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个,上涨的城市有64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
简单的说,高价背后总免不了有钱的影子。而要看在市面上流通的资金,比较权威的应该看M2。什么是M2?M2指的就是广义货币。
M2=[流通中的现金(MO)+企业活期存款](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但其实上,M2也可以反映事实的购买力,因为从存款中拿出钱来其实并没有很难。
自2000年以来,M2增长超过10倍!而同期美国的M2增长是1.56倍!
换句话说,在市面上流通的钱多了,物价当然要涨。当然,所有物价上涨都是结构性的。也就是说,有一种物品可以多涨,其他的可能少涨。
举个例子。衣食住行,我们就从食谈谈吧。从长期看,农产品增长一直并不算快速,2000年东北大米的价格大约在0.8元-0.9元,2016年如果到菜市场购买大约是2.5-3元左右。那么,以0.8对2.5,涨幅大约是两倍。
而房地产涨幅要快得多,尤其是北京的房地产。2000年,北京二环路附近的房价大约在4000-5000元,现在逼近甚至超过10万元,价格涨幅接近20倍。
如果把大米价格和北京房地产价格一平均,可以看到涨价幅度大体上接近M2的上涨幅度。当然,由于这些年中国的物品和服务的供给是增加的,整体物价上涨其实要远低于M2的幅度。
但是在“货币之浪”的冲击下,完全不涨价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房地产吸收了大量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其他物品上涨的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201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