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的“信仰之惑”

2016-02-04 07:18
新传奇 2016年16期
关键词:信仰孔子现代化



现代化进程中的“信仰之惑”

现代化带来了“迷心逐物”的现代病

现代化推动全球化。经济正融为一体,空间距离在减少,生活水平在提高。可是:我们居住在新的、但却污染着的环境之中。人类总体绝对生活水平在日趋提高,相对差距却在日趋加大,绝对贫困化仍在蔓延;人类的总体平均寿命在生命科学的进步中延长,但个体感受的不幸和痛苦却在同步增加;人们跑得更快,声音传得更远,看见的东西更多,移动的幅度更宽,变成满身都是机器的血肉之躯,可精神却缺少关照。

当代西方社会在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上帝之死”带来了信仰迷茫和精神焦虑。

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远离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方面,人们的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

另一方面,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诸如一些人理想信念出问题,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部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现代化带来了“迷心逐物”的现代病。人失落了信仰,也就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大家都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社会不能和谐稳定,发展又如何协调持续?

现代化改变着人类。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已“后现代化”还是在努力实现现代化,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信仰危机。

而现在中国人的信仰只剩下一个字:钱。有了钱,就可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当金钱统领一切的时候,政治,文化,新闻等,似乎都在商业化。其结果是灵魂的丧失,道德的混乱。

信仰危机引发的腐败问题

信仰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信仰危机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可小觑。

反腐一直是当下的热点。今日中国屡禁不止、极为严重的官场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党员信仰大面积失落、以及全社会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有关。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家官员作为这个社会的治理群体,他们的整体精神面貌极大地决定了国家官僚机构能否良好运作;如果官员群体的精神世界不健全,即使再好的制度也无法正常运转,还谈什么制度设计、体制改革,因此不能寄望用制度来解决一切。

如何才能走出今天严重的信仰危机?笔者认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统可以给我们以重要启发,那就是“修身”。过去数千年来,中国人在信仰上走的是一条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非常不同的道路,那就是:不把任何一个具体的外在目标——包括鬼神或某个理想王国——当作信仰对象。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历代儒家不仅不把鬼神、也不把某种脱离当下生命需要的远大目标当作信仰的主要对象。孔子“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为己”精神,表明他认为信仰的主要任务不过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成就自己、实现自己的过程,因为信仰的本质在于“成人”,不能脱离个体生命的需要。

那么,儒家修身思想如何能让人建立起牢固的个人信仰呢?这套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信仰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体验过程。因此,所谓儒家式或中国式信仰,就是对自己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信仰,其中包含生命尊严和人格独立性的确立。它的超验基础在于:与万物同流,与天地同在。因此,“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对生命不朽的追求,也代表古代中国人精神信仰的最高境界。

在中共党史上,刘少奇早年就曾认识到共产党员如何吸收中国传统的修养思想问题。从儒家修身传统出发,重建共产党员的信仰世界,给千千万万党员找到了合理的信仰方向,对于从根本上反腐以及进行治理现代化改革来说是可以尝试的一个方向。

信仰危机是社会浮躁的根源

我们内心非常需要信仰,人心里没有信仰,日子是不好过的。

上世纪80年代,英国前首相撒切尔曾说“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为什么?她说因为中国没有一个可以输出的主流意识形态。你别小看这个“铁娘子”,这话既尖刻又到位!中国现在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好像谁也说不清,嘴巴能说清楚的似乎又和现实不一样,言行不一致。说我们中国还有“阶级斗争”可以输出,那是毛泽东时代干的事,“输出革命”,我们搞“文革”时弄的巴黎也出现“红卫兵造反”。现在有什么思想文化可以输出?孔子!花了好多钱在世界各国建了许多“孔子学院”,便宜了外国人,原来外国人学中文要花钱,有了孔子学院,外国人找到个免费学中文的地方。

其实孔子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孔孟学说一家可以囊括的。

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人心皈依的地方。因为整个社会文化没有定型,人们的心就无所依存。这种心病的表现被概括为“浮躁”,社会普遍地“浮躁”。

当然,你可以说我信仰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是若干年以后的一种社会形态,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那不是信仰而是理想,是要你努力奋斗去实现的。说到信仰,必须是“彼岸”的事情,与现实的政治理念、社会理想有区别,信仰有更深的精神深度。我们现在不仅有“信仰危机”、“信念危机”,连信任都产生危机,社会普遍无诚信。所以,要重建我们的信仰,重建人的价值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我们不能重建我们的信仰,构建我们的价值体系,即便GDP超过美国,也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就拿电影来说,像美国的《2012》、《阿凡达》,虽然是商业大片,但你会发现它们都有文化内涵,反映英雄主义、环保意识,有一种人文关怀。而我们的大片,看得你眼花缭乱,看完了啥印象也没留下。虽然国产大片国内的票房收入越来越高,可是走出国门就少有观众,很难卖出去,为啥?因为我们的影片缺少世界各国观众都能接受的普世价值!

所以我说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重构文化。现在中央号召我们努力建设国家的“软实力”,其实“软实力”并不“软”。你必须具备有普遍凝聚力、强烈感召力、无可置疑的说服力的文化价值体系,你的文化产品在世界面前才能“硬”得起来。

有人说:“哎!别着急,别着急,只要经济发展上去,那文化就一定会上去,咱们先经济后文化吧!”

这话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经济上去了,就有更多的钱投入教育事业、文化事业以及文化场馆的建设,可是那些并非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本,不是文化的核心。硬件不能代替软件。教育,首先是教心,教人怎么做人,如果没有核心的价值观,你拿什么教学生?只能教些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技巧等等应用层面的东西,触及不到灵魂,学生的心灵得不到塑造,就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只好照本宣科,这就是我们一直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原因。

猜你喜欢
信仰孔子现代化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