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论有格当作别样读
——评周毅《国画山水画论篇章研究》

2016-02-04 04:38池昌海沈贻伟
未来传播 2016年3期
关键词:周毅画论国画

池昌海 沈贻伟



画论有格当作别样读
——评周毅《国画山水画论篇章研究》

池昌海沈贻伟

言语交际的研究是很有趣味的。当语言文字被码在词库里的时候往往“静若处子”,其读音、字义(词义)、词性都被相对地规定下来,努力达到让学习者和使用者都能共同遵循的规范;而在语言文字被使用到某个场合,即进行言语交际后,则往往“动若脱兔”,语言文字因语境、语气的不同,使用者和使用范畴的不同,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等等,其内涵和格调都会发生细微而奇妙的变化,让我们体味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周毅的《国画山水画论篇章研究》是一部以言语交际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篇章类型——现代国画山水画论篇章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论著。在这部论著中,周毅揭示了语言和国画交际中言语的魅力,与我们分享。

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源远流长,名家名画众多,汇集成我国厚重且灿烂的文化库藏。而识画有眼,读画有辞,论画有格,自晋代起,出现了许多评议国画的文章,有《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等这样相对完整的画论篇章,还有《林泉高致》《苦瓜和尚画语录》等那样的山水画专论篇章,民国初期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一书中便提及此类篇章二百余种,可见其已经蔚然而起并能成为一种被学界认可的文章体例。国画进入现代,更受到学者和艺术家们的关注和鉴赏,画意画技得以系统梳理,画史源流、笔墨传承得以考辨,国画画论也相对稳定地构成其自有的篇章特征。然而这些篇章特征少有学者关注。

特征需要发现。周毅借以她多年集成的读画赏画的个人爱好,渐渐注意到了历代对国画山水画的评述中特有的语言现象。画论不同于古代诗话、词话和文论,它是画的解读,是解读国画山水画线条和色彩中内含着的传统文人的审美意趣和民族情操。国画尤其是文人画讲究意境和意象,强调抒写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这对相应的画论提出了避实就虚的评述要求。周毅就此发现了画论的语料自成一派,具有特有的句式、互文和篇章现象,她进而兴之所至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系统的收集、梳理、比较、归纳,经3年的努力,终于有了这部二十余万字的著作。在此之前,偶有对画论词语进行考释的人,成果也唯廖廖,周毅对此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空白,堪是难能可贵。

我国五代两宋之后,山水画渐为国画的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历代画家们创作出了不少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画好才能博得至评,而画论的频繁与成熟也推动着国画山水画的创新和发展。周毅对这类言语交际情有独钟,建成了3个专门的语料库,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对国画山水画画论篇章的词汇选择、句式表征进行量化比对分析。这一工作是富有价值的,其一让我们看到言语和国画交际之中传统文化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意与象的对话和默契;其二让我们体会到画论特有的语言现象构成的文化根源和历史过程。自建语料库也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周毅在辛勤的库建工作之后,从篇章结构、篇章的评价句式、篇章论证的弱析理性、篇章的典雅体特征、篇章的语图互文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研究,不仅有语言学理论的支撑,还涉及到艺术学、哲学、文化学等学科,使她的研究更有面的拓展;而且她还进行跨文化语用比较,从汉英画论中画家称谓、作者读者的称谓切入,探析汉英画论中主体身份建构,力求揭示汉英画论篇章所隐含的不同社会规约和价值认知。这样一来,周毅的努力让本来看似单一的画论交际研究厚实了许多。

发现常常在细微之处产生价值,也如同当今社会发展中常见的那个口号:“细节决定一切”。言语交际的过程中也常常因细微的不同而构成其篇章的特征。周毅在拥有大量语料的比较之后,欣喜且敏感地列出了这些特征。譬如“把”字句这个汉语里常用的句式,在画论篇章中却受到不同的制约。周毅认为,“国画山水画画论篇章为非叙事篇章,叙事性要压缩,在句法语义上的表现就是表致使、处置的典型‘把’字句低频。这表明语体对句式具有制约性,‘把’字句在论证篇章中的语法意义趋向认知和评价,与论证体篇章论证为主的特征相契合。国画山水画论对画家画作进行评价,作者利用‘把’字句拔高,表现其主观性。但32个‘把’字句在10586个句子中的比值较小,仅占0.3%,显示画论作者在语言结构的选择上总体倾向于中性的表达。”*参见周毅《国画山水画论篇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44页。这个发现很有趣味,画论作者在论画时出于一种论述的需要和心理的体例认知,使笔下的文章呈现了细节的变化,而这样的例证也为我们对其他篇章的研究具有益处。

周毅在谈及画论篇章的典雅体句式时,也有多处发现。大家知道,现代汉语中真正欧化的成分是有限的,更多的还是包括文言在内的汉语自身的语法系统。在画论中,画面景物描述便常常用四言对举格式,如论《范湖草堂图》:“画中荷池柳榭,古木怪石,田陌交替,均勾勒精致,设色清丽,乃任熊之精心杰作。”如论及《早春图》:“图中水气浮腾,薄雾轻笼,新叶初发,春水流畅……其构图幽奇,意境清旷,石状奇特,山光浮动。”等等,不一枚举。这些典雅句式在画论中的运用表现了画论作者对风雅的认可和喜爱,“绝不是文体之别,更包含雅俗高低的价值评判。”(陈平原语)周毅对此也是深有同感并论之有据的。

这部著作还打开英语世界中的国画山水画的画论,比较在西方画论作者眼睛里的审美意趣。周毅还是以语言功能为视角,以对应的汉英国画画论的主体建构为切入点,研究汉英山水画论话语主体建构的结构表征和特点,通过英语世界对蕴含丰富中国文化的山水画的评议,了解“他者”视野里的“我”,在对“我”有所新的认识的同时,了解中西社会和文化的不同,从语言维度对东西方跨文化交际作出若干解释。当然,这很有意义的研究在本著作中的比重不大,属初步的探索,我们期待周毅能有更有价值的论述。

沈贻伟,男,教授,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

〔责任编辑:赵晓兰〕

作者简介:池昌海,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文系。

猜你喜欢
周毅画论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一部完整系统的画论史—评张曼华《中国画论史》
周毅:“中国糖王”的鬼斧神工
国画欣赏
苏州主厨挑战世界,有一种蛋糕叫“古典美人”
顾恺之艺术成就浅议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国画等
顾客就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