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地方电视台音像资料管理初探

2016-02-04 03:51李晓颖
陕西档案 2016年1期
关键词:音像资料数字化

文/李晓颖



数字化时代地方电视台音像资料管理初探

文/李晓颖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给地方电视台的音像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如何盘活这些地方媒体资产,让音像资料记录历史、服务未来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数字化时代是指信息领域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数字化时代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也给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身处广播电视金字塔底端的地方电视台。

一、地方电视台音像资料管理现状

1、存量大:随着我国施行“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方针的制订并落实,地方电视台应运而生,全国共批准设立地县级广播电视媒体3195座,据不完全统计,这三千多家地方电视台从建台几十年以来累积下来有价值的存量电视节目资源不少于数千万小时,再加上每年新增的电视节目资源也不下百万小时,所以几乎每个地方电视台都有数万小时的音像资料存量。

2、载体复杂:地方电视台的成长是一部缓慢的、浓缩的广播电视发展史,从建台初期普遍使用的的2吋带、3/4吋磁带,到前两年普遍使用的小DV带,到数字化时代来临以后的DVD碟片、数据存储卡、硬盘应有尽有,这林林总总的音像资料有模拟信号的、也有数字信号的,由于大多数地方台实力有限,并不能完全按照时代的发展要求统一其存储格式,所以众多载体以其独有的模式并存着。

3、管理落后:长期以来,地方电视台由于受到上级媒体和新媒体的多重挤压,收视规模不断萎缩,广告营收更是呈现断崖式锐减,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地方台把有限的资源投资到节目生产和播出上,而对于音像资料的管理既不重视也不投入,宝贵的音像资料面临永久消失的危险,这一切促使地方电视台着手思考数字化时代音像资料管理的新模式。

二、数字化时代音像资料管理模式的转变

1、变内容存储为全程化管理:早期地方台的音像资料管理,使用的是“仓储”式的管理方式,工作人员把所有磁带分成新闻、专题等不同类别,以节目生成时间或节目期数为序,在带盒上贴上标签,辅助有相应的文字登记的笔记本相互印证,借阅和使用要通过人工的翻找和专用设备才能实现。这种传统的节目资料管理不仅程序烦琐,容易造成磁带信号的衰减和损伤,而且不利于检索和统计,管理开发也很困难。早在上世纪90年代,BBC、CNN等媒体就开始投巨资建设音像资料管理中心,并逐渐形成了以音像资料管理共享为目标的资料馆模式、以多渠道快速共享为核心的多媒体分发模式和以音像资料为基础的生产、营销结合为目标的全流程模式3种音像资料管理模式。这三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数字化时代音像资料的存储、开发和利用,也很好地完成了音像资料的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过渡和传承,为音像资料管理开辟了全程化的管理模式。

2、变分散管理为集约化管理:集约化管理是指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统一配置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管理模式。2003年,中央电视台投资5.8亿元,集合人力、财力、管理诸要素,建立起大容量的音像资料数字化加工处理系统,集约化管理模式首开国内音像资料管理先河;杭州电视台从2002年媒资升级到到2010年全新的智能化密集架库房、创新的磁带分类与上架模式同时与全台局域网的无缝对接,实现了音像资料管理的大飞跃,引起全国同行的高度关注,为地方台音像资料管理提供了借鉴。

3、变音像资料为内容资产:当音像资料进入电视生产和流通领域时,可以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从国内外已有的成功案例来看,音像资料的开发营销前景喜人。BBC公司将不同主题的画面放在“艺术画廊”网页上,销售价格为每分钟2000英镑,经典画面为2500英镑;中国新闻影片资料的销售价格为1500 元/分钟,1949年前的资料为9000元/分钟,作为地方电视台,很有必要对当地有价值的音像资料和素材进行集中收集,让独有的音像资料走向市场,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音像资料管理的角度看,是音像资料从管理到开发,再到产生效益,迈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户县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音像资料数字化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An Exploration of the Theme in “Paste” by Henry J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