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大雪记忆

2016-02-03 09:51
新民周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松江班车大学城

任小愚

上海长大的孩子,记忆中很少见过漫天飞雪的场面。小时候读到谢才女的咏雪诗“未若柳絮因风起”,会觉得难以理解,雪怎么会像柳絮?在上海只见过下小雪珠,一粒粒混着雨丝落下来,既不轻柔也不飘逸,还不如说撒盐比较像。

同样的道理,上海的孩子对于“雪泥鸿爪”“雪上空留马行处”之类的形容是缺乏直观感受的,因为雪珠直挺挺地砸到地上,马上变成了水,几乎见不到一星半点的白,哪里来的积雪能印个爪子上去?

但是印象中,上海还是有过那么几场屈指可数的大雪。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大雪会在人们的记忆中停留很久,一到冬天就翻出来回味一下——“不知道今年会不会下一场××年那样的大雪?”“今年这场雪和××年那场没法比啊。”对很多上海的80后来说,一场罕见的大雪是成长回忆的一部分。

2008年雪后的上海豫园。

匆匆那年的一场雪

小凡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她印象最深的一场雪是在2004年底,那时她是一名高三学生。

小凡记得,学校给高三学生安排的教室,据说是整个校园风水最好的。虽然她不懂风水,但从教室望出去的风景确实不错,正对着主花坛。不过高三学生没几个人有兴趣抬头看风景,大家都在教室里埋首做题。

下雪的那天是个例外。不知谁最先发现外面下雪了,大家跑到窗口望出去,地上白茫茫一片,花坛已经“千树万树梨花开”。上海孩子几乎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大家一下子雀跃起来,沉闷紧张的自习气氛一扫而空。

几个男生最先跑下楼玩雪,团起一把地上的积雪,朝同学身上扔过去,对方再掀起一轮反击。楼上的女生们趴在窗口观战,不知谁团了一个雪球,往二楼教室窗口扔上来,大家尖叫着躲开,索性也下去参战。班主任到教室里,发现没几个学生在自习,大家都在下面玩雪,也笑笑不阻止。

“高三是压力最大的一年,大家难得有机会可以释放一下,那场大雪成为高三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亮点。”小凡回忆。

后来小凡到北京读大学,见识了真正的大雪。“下雪天,圆明园里的昆明湖结了冰,盖上厚厚一层雪,人走在上面,突然就体会到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小凡喜欢在雪天逛故宫,里面游客寥落,好像走进了书里的世界。丹陛石上积了雪,上面的图案若隐若现。红墙和琉璃瓦也在大雪的映衬下,变得越发鲜艳。如果碰巧在某个宫院寻到一株雪中红梅,画面更是美得不可方物。

人们说,一场雪会把北京变成北平,北京的雪确实能满足文艺青年的一切幻想。但小凡也喜欢上海的雪,虽然上海的雪总是很迷你,下好几个小时都堆不了一个雪人,如果你想文艺一把烫壶酒赏雪,酒没热雪就停了。但上海的薄雪有家常的味道,每个上海小囡都有那么几桩和雪有关的淘气事。

更何况,和雪有关的记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美食。

韩剧里面说,初雪的日子要吃炸鸡喝啤酒。确实,高颜值的男女主角坐在窗边,看着漫天飞雪喝啤酒,这样的画面既养眼又暖心。但是在上海人家的习惯里,下雪天桌面上是不大会摆这两样吃食的,因为不落胃。

啤酒冷冽爽口,夏天解暑再好不过,下雪天喝却是一个透心凉。用宝钗的话来说,冬日饮冷酒,倒要用五脏六腑去暖它,不免伤身。所以倒不如烫上一壶上海黄酒,最好是兑了蜂蜜或黑糖的那种,就着雪景慢慢饮,暖心暖身。

《红楼梦》里,雪天最好的下酒菜是烤鹿肉,现代人是没有这个口福了。上海人冬季喜欢吃羊肉御寒,雪天来一盘孜然羊排,大概也可以与烤鹿肉媲美。家里烤羊肉不方便,但一砂锅红烧羊肉是每家每户都会做的,上桌前撒上一把碧绿的蒜叶,那是会香得掉眉毛的。如果嫌羊肉砂锅麻烦,外面买两斤白切冻羊肉也凑合。

火锅自然也是雪天的应景食物,端上桌一屋子都是暖暖的。但与火锅相比,砂锅的味道更加香醇浓厚,老一辈上海人做的三鲜锅,蛋饺、肉皮和丸子都是标配。现在都市年轻人更喜欢砂锅的日本变种——寿喜锅。用昆布干和木鱼花熬出高汤,加入白菜、香菇、蘑菇、金针菇、葱段、雪花牛肉片、鸡蛋等各种食材熬煮,淋上寿喜酱油,是雪夜极好的陪伴。

大雪见证城市进化

2004年上海大雪的时候,小深还是一名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一新生。那场上海难得一见的大雪,给她留下的印象并没有多少理想化的浪漫,而是现实中的困顿。

下雪那天是个周五,上完半天课,本地学生中不少人都会选择回家过周末,尤其是刚入学不久的大一新生。当小深和同学们全副武装好,背着包、提着拉杆箱、打着伞走出寝室楼,走进漫天大雪,还没意识到这次的回家之路会分外艰辛。

那个时候上海地铁9号线还没开通,松江大学城的学生往返市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靠班车和公交车。松江大学城离松江中心城区还有一段距离,学生先要从大学城坐班车到松江火车站,换乘公交车沪松线到徐汇区万体馆,之后再转车回家。

下午1点,小深和同学们走到校门口等车。由于突降大雪,从大学城到松江汽车站的班车全部停运,只有少数几路公交车还继续载客。而这几路车都是从华东政法大学发车,开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已经是松江大学城最后一站,车厢内早已拥挤不堪。

小伙伴们在雪地里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等来的公交车一辆比一辆挤,大家的期望越来越低。空载的出租车也不见一辆。有人提出报警吧,有困难找警察。但拨通110之后,警方无奈地告诉他们,所有警车都已经出动维持交通秩序,雪天路滑,高架上发生了多起连环撞车事故,警力非常吃紧,没有余力来帮助他们了。

大家只好另想办法。小深想起从松江大学城到地铁1号线莘庄站的班车还没停运,不如到莘庄去坐地铁回家。于是大家拖着行李去班车点,一步一个脚印踩在积雪上,滑轮箱从雪地上拖过,留下两道深深的痕迹。虽然小深戴着帽子和围巾,但在雪中折腾太久,鼻尖和耳朵都冻红了。

到了班车站点,大家又排了很长时间队,总算都上了车,小深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车厢内暖气开得很足,人多拥挤空气混浊,令小深几欲作呕,只能在心里默默盼望着早点到站下车。而雪天路堵,车行缓慢,等到了莘庄地铁站,已经是下午5点。

小深正好赶上了晚高峰时段,地面交通因为大雪而拥堵异常,不少下班族都选择坐地铁回家,挤地铁变成一件体力活。小深随着人流挤上地铁车厢,感觉自己已经耗尽了所有力气。小深最后回到家将近晚上8点,平时2个多小时的回家路程,因为这场大雪花了7个小时。

一场大雪考验出城市交通运力的不足,但令人感到安慰的是,这座城市在不断进化。

2007年12月,上海地铁9号线开通,松江大学城的学子们往返市区便捷了不少,交通部门专门开辟了几条公交线从大学城到地铁站。小深记得,2008年上海下大雪时大家就没那么狼狈。

如今上海轨道交通已经发展到15条线路,到2020年将扩展到19条,市区步行600米就会有一座地铁站。随着城市交通设施的进化,人们因为雨雪冰冻天气而遭遇困顿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少。

猜你喜欢
松江班车大学城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悍马的“接班车”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自动班车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骑马到松江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
淄师学人
———王松江
人字门在松江银河泵闸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