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处理
——以《孟姜女》为例

2016-02-03 17:34周玉屏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北方音乐 2016年9期
关键词:艺术处理孟姜女高师

周玉屏(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论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处理
——以《孟姜女》为例

周玉屏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高师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方培养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声乐演唱技能,引导学生理解、欣赏和演唱相应程度的声乐作品。论文以新编民歌《孟姜女》为例,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情感内涵、演唱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艺术处理

高师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方培养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唱歌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占主要地位。因此,高师声乐教学中,应该在让学生掌握一定发声技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这主要依赖于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才能实现。处理声乐作品过程中,会涉及到乐理、曲式、和声、音乐史、视唱等课程,其专业综合基础好坏,直接影响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的深度,因此,高师声乐课程应该以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为契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自主了解每一首声乐作品的内涵,完美实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论文以新编民歌《孟姜女》为例,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情感内涵、演唱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希望对学生处理声乐作品有一些启发和参考价值。

一、要求学生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

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极其代表作。如新编民歌《孟姜女》的词作家刘麟,作曲是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王志信根据江苏小调民歌《孟姜女》的原曲调改编创作结合而成。歌曲创作背景来源于广为人知的民间故事:秦朝时期一位叫万杞良的青年男子被抓去修长城,此后了无音讯,妻子对丈夫甚是思恋,于是踏上万里寻夫路的凄惨故事。新编民歌《孟姜女》的作曲家王志信将春、夏、秋、冬四季设计为四个主题乐段并相互衔接贯通,其中通过速度、力度、调式调性、节奏等变化,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孟姜女万里寻夫的苦难经历和情绪变化起伏,令人不禁潸然泪下。如果学生了解《孟姜女》的故事及王志信先生的其他民族声乐作品及表现手法,一定会深深地被其婉转、动情、悲惨的故事旋律所感染,为歌曲的二度创作、深刻表现歌曲中孟姜女的悲痛情绪和凄惨经历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声乐教学过程中,作品的艺术处理从宏观上要把握其曲式结构。曲式结构是一首作品的框架,它体现了词曲作家的创作思路和音乐的发展轨迹,让学生在学习和演唱中有层次、有方向地去理解作品。如新编歌曲《孟姜女》是自由的变奏性的多段体并列的曲式结构,全曲的曲式结构分析如下:前奏(5小节)+第一段[8小节+4小节间奏]+第二段[10小节+间奏(3小节)]+第三段[17小节(8+9)+间奏(10+1)]+第四段[32小节+14小节]。歌曲《孟姜女》是六声徵调式、四句体乐段、各句篇幅整齐均匀、落音分别为商徵羽徵、“起承转合”乐段结构等。为了适应歌曲具体内容和特色等加入了“变体”“加花”等手法,使得旋律更加流畅曲折。

(二)旋律、速度、力度及节奏等音乐要素分析

声乐教学过程中,作品的艺术处理从微观上要把握其旋律、速度、力度及节奏等,是艺术处理的主要范围,音乐通过旋律、节奏的变化,速度、力度的对比,让作品富有层次,增强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如歌曲《孟姜女》第一乐段慢板速度进入音乐,在民歌的基本曲调上稍作修饰,音乐旋律更富有流动性。其中第一乐句是以切分节奏开始,让音乐陷入思念、幽怨的情绪,紧接着连续使用紧密性较强的四十六(XXXX)、附点四十六节奏型,含蓄地表现出孟姜女心中思念丈夫及不平静的心情。第二乐段的旋律速度方面比第一段显稍快,演唱时气息流动性较强一些。许多切分节奏的出现,乐句的音乐线条拉长、变宽,仿佛眼前呈现出孟姜女踏上漫漫寻夫途中的画面即视感。旋律的变化巩固了主题,装饰音的运用增强了旋律色彩。四度音程在第三乐句中的完美出现,旋律感觉瞬间暗淡没有曙光,似乎在讲述孟姜女幸福生活的一去不复返。末句是一个扩展句在“逢”字后加了两小节带哭腔的长托腔,从而打破了之前的旋律平衡,使得音乐情感更加充实。较比第一乐段而言,本段更加表现了孟姜女期盼着丈夫归来却隐忧、失望的沉重心情。第三段的旋律颇有民族小调律感,音乐旋律听起来更加婉转延绵,给听众焕然一新的感觉。清角音的出现让旋律听起来更加寂寥悠长。本乐段基本上相对第一、二乐段而言旋律上做了大量的扩充,使得在音乐表现上更有特色。力度记号的对比,让音乐旋律和情绪婉转起伏,同时因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区的变化深刻表达了孟姜女期盼、思恋、痛苦的情感发展路线。第四乐段旋律运用了我国的传统的戏曲元素与表现手法,音乐极具张力,主旋律部分为哭天喊地的高亢拖腔,使音乐表现力大大增强。结尾部分突然在速度上比前面速度慢一倍。其中第一乐句有喧叙调的元素,之后采用模进手法、速度渐快,音乐情绪不断发展推进,清角音增强了音乐情绪中的爆发力和表现力,全曲在最后部分达到了音域、情绪和力度的高潮,烘托出沉痛的悲剧氛围。

三、指导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及演唱

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这样才能较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个性特征及心理活动等,继而结合歌唱技巧再现故事情景、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完整而深刻表达作品内涵。如歌曲《孟姜女》在古老而传奇的故事光环笼罩下,音乐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演唱者在演唱该声乐作品前必须了解这个故事并融入其中,才能做到真切、自然地真情流露。全曲委婉流杨、细腻柔美、唱词丰富。第一乐段是叙述部分,讲述了新春团圆时节,孟姜女的丈夫被迫去造长城,本乐段本以较为缓慢流畅的节奏婉转幽怨地诉说孟姜女的寂寥情感,因此气息要平稳,感情处理相对淡一些,如倾诉般的感觉。

第二乐段孟姜女在夏夜里想象天上牛郎和织女相会的画面,期待与丈夫重逢,心情复杂,百感交集,因此在速度上比第一段要稍快,气息密度加大,情绪较之前强烈。第三乐段旋律持续上行,在之前的哀愁幽怨的情绪在此刻慢慢地转为了希望。第四乐段以冬天为背景,七、八度大跳音程的运用,生动地呈现了孟姜女不畏刺骨寒风,在历尽艰辛的寻夫道路上坚强不屈,一直保持着内心最强大的信念。歌曲的结尾部分,类似哭诉般的音调在高音区反复徘徊,表现了孟姜女哭天喊地的绝望与悲痛。

总之,歌曲的艺术处理是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声乐作品的学习和演唱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其掌握的发声技巧,结合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进一步把握歌曲的主题、感情基调、情绪等,通过速度、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完成作品的艺术处理,完整呈现作品内容,深刻表达作品内涵。

参考文献

[1]郑伟.浅析高师声乐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J].时代教育,2010 (01).

[2]王万珍.浅论歌唱教学中的艺术处理与表现[J].电影评介,2007 (09).

[3]臧欢.新编《孟姜女》歌曲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 (0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XJK013CGD118)。

猜你喜欢
艺术处理孟姜女高师
孟姜女哭长城?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论中国古诗词歌曲的艺术处理
群文活动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简谈咏叹调《啊!人们都叫我咪咪》的人物形象与艺术处理
从高师视唱练耳学科角度出发探讨“内心听觉”——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孟姜女姓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