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丽娟
(辽宁省辽中县牛心坨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辽中 110200)
夏秋季节产蛋鸡绦虫病的防治措施
石丽娟
(辽宁省辽中县牛心坨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辽中 110200)
[摘 要]夏秋季节,产蛋鸡高峰期,产蛋下降,观察粪便有白色绦虫节片,结合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经合理用药控制病情。
[关键词]产蛋鸡绦虫防治
鸡绦虫病是由赖利属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常见的赖利绦虫有棘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和有轮赖利绦虫等三种。中间宿主为蝇蛆、蚂蚁、甲虫等。各种年龄、各个季节均能感染,夏秋、冬初多发。绦虫致病特征性粪便铁锈红色呈“高粱样粪便”,粪便上有白色“芝麻粒样”绦虫节片。感染后破坏肠道功能,损害蛋鸡生产性能,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015年10月末,3000只鸡,210日龄,个体消瘦,鸡冠发白,产蛋下降,蛋色变淡,蛋重变轻,畸形蛋增多,粪便稀薄,个别啄肛,零星死亡。
观察病鸡精神沉郁、呆立,鸡冠发白,羽毛松乱无光泽,采食正常,饮水量增加,粪便稀薄,有铁锈红色,检查粪便中可见有蠕动的乳白色芝麻粒到米粒大小的单个绦虫节片或带状绦虫节片。虫体的代谢产物可引起病鸡自体中毒,呈现神经症状如痉挛等。
病鸡十二指肠降部向下进入空肠前段可见虫体,绦虫头节吸附于小肠,破坏肠壁完整,寄生部位呈灰黄色针尖大结节样病变,中央凹陷,引起肠黏膜肥厚,充血,出血性肠炎。大量虫体聚集时,引起肠堵塞,可造成肠破裂和腹膜炎,严重时导致死亡。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剖检病死鸡十二指肠部位,在充足的光线下,可发现白色带状的虫体或散在的节片,在解剖镜下快速剥离挑出头节,将头节和虫体末端部的孕卵节直接(不需固定)放入乳酸苯酚液中,透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也可在活禽的粪便中找到白色小米粒样的孕卵节片。用生理盐水或常水做成临时的头节压片,立即可作出鉴定。
(1)切断传染源:消灭中间宿主(蝇蛆、甲虫等),及时清理粪便,搞好环境、用具等消毒。
(2)预防性驱虫:饲料中加入环丙氨嗪、 丙硫苯咪唑等定期驱虫。60日龄青年鸡,120日龄初产蛋鸡,各驱虫一次。成年产蛋鸡,每年5月、8月份各驱虫一次。
(3)发病时全群投药:用吡喹酮、氯硝柳胺等治疗,按照说明用药5d,如有混合感染可对症同时用药。一周后可再驱虫一次。之后产蛋和体重等可自行恢复。
作者简介:石丽娟(1970-),女,辽宁辽中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