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6-02-03 16:52张尽锋孔令媛英李文丽郭荣富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4期
关键词:嗜血血清型猪群

刘 红 张尽锋孔令媛 潘 英李文丽 周 卓 张 丽 郭荣富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省弥勒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弥勒 652399)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刘 红1,2张尽锋2孔令媛2潘 英2李文丽2周 卓2张 丽2郭荣富1*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省弥勒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弥勒 652399)

猪副嗜血杆菌病在我市中小规模养猪场中时有发生,呈散发、高发态势。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致病疾病,在其他疾病、饲养管理不当、断奶、转栏、运输、高热潮湿等应激条件下,常呈原发性感染,引发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严重全身性疾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往往给猪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常与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沙门氏菌病等疫病继发感染,本文根据我市近年来发病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期刊文献中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研究的结果,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特点、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

1 流行病学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传染性疾病,也称格拉泽氏病。属于巴氏杆菌科,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态无运动性杆菌,带荚膜的菌株一般呈球杆状,无荚膜的菌株则形态多样。目前猪副嗜血杆菌共鉴定了15 种血清型,且各血清型之间交叉免疫力差,主要血清型为4 、5 和13 型,还有20%左右的分离菌株利用现有方法尚无法分型。通过不同血清型菌株经腹腔途径感染SPF(无特定病原)猪后发现,各血清型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极大的差异,其中血清1、5、10、12、13、14型毒力最强,患猪常归于死亡;血清2、4、15型为中等毒力,患猪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血清8型感染表现为轻微的发热症状;血清3、6、7、9、11型感染猪后无明显临床症状。

猪副嗜血杆菌属猪的上呼吸道常宿菌,屠宰场40%的猪能分离到细菌。在正常条件下不致发病,在各种应激因素作用下,呼吸道中的猪副嗜血杆菌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表面纤毛活动显著降低,损伤纤毛上皮,引起化脓性鼻炎、病灶处纤毛丢失以及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的细胞急性膨胀,黏膜损伤为细菌和病毒入侵的创造了条件。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征、流感或地方性肺炎、高热潮湿、缺水、猪只断奶、转群、混群、运输等情况下,常常诱发该病。

猪副嗜血杆菌经常伴随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支原体等混合在一起给猪场造成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在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蓝耳病、猪2型圆环病毒感染的猪场,副猪嗜血杆菌在临床病猪中的分离率高达22%~30%。

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以30~60kg的仔猪和架子猪最为易感,成年猪多呈隐形感染或仅见轻微的症状,也可引起部分公、母猪严重的全身症状。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的传染源为病猪、临床康复的猪和隐性感染猪;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本菌还可通过创伤而侵害皮肤,引起皮肤的炎症和坏死。

本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中易死亡;60℃5~20 min可以杀死,4℃可以存活7~10 d,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本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噻呋、喹诺酮类、替米考星、泰妙菌素等敏感,但易出现抗药性,对头孢类、红霉素、氨基甙类、林可霉素、大观霉素普遍具有抗药性。

2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发病初期高热、稽留,体温40.5℃~42℃(严重的可达43℃),体表皮肤发红,精神委顿,食欲废绝,畏寒,扎堆而卧,昏睡不醒,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咳嗽,心跳加快,耳梢发紫,眼睑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关节发热、疼痛,共济失调,发生脑膜炎时表现肌肉震颤、麻痹、惊厥;当病菌经过皮肤的创伤侵入或随血液侵及皮肤时则可引起局部的皮肤发炎或坏死。

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四肢无力或跛行,病猪进行性消瘦,皮肤苍白、耳尖发青或变紫,关节肿大,被毛粗乱,耳朵发绀,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严重肿大。

母猪表现为流产,延迟产仔、死胎、木乃伊增多,产后无奶,便秘,粪便干硬,常见粪球表面附着一层黏液,严重者黏液带血。个别母猪产后高热、呼吸急促,可发生急性死亡。严重病例表现为神经症状,步态不稳,横冲直撞,最后全身抽搐,衰竭死亡。初生体重小,精神状态差,一旦发病,常整窝高烧,腹式呼吸,呼吸急促,昏睡不醒,继而顽固性腹泻,后相继死亡。

3 发病特点

3.1条件致病性疾病

当猪体健康、饲养管理得当、环境适宜时,病原不引起猪群发病,但常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发病,如:饲养环境管理卫生条件恶劣、饲养密度过大、舍内通风不良、氨气浓重、高温高湿或阴冷潮湿、转群、并栏、频密调栏、不当的阉割、注射、长途运输、极端气候等等。

疾病也是继发本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猪群发生了呼吸道疾病,如猪喘气病、流感、蓝耳病、伪狂犬病和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的猪场,本病的发病率更高,危害程度更大,也更加剧了原发病的病程和危害。从我市对部分规模养猪场病原学监测情况来看,所抽检猪场几乎都有肺炎支原体和圆环病毒2型带毒污染,且受污染猪场内带毒状况较普遍,所抽检猪只几乎全部带毒。

3.2耐药性产生快

猪副嗜血杆菌在当前猪场所有致病菌中,是耐药性产生速度最快的一种细菌,从我市部分猪场防治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经过看,使用新的抗生素,开始使用效果良好,但在使用半年后就开始耐药,一年后完全失效。

3.3混合感染

猪副嗜血杆菌病作为继发病原一般在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Ⅱ型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及猪流感发生后引起继发感染,猪副嗜血杆菌还可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沙门氏杆菌等混合感染。

4 病理变化

本病最具特征性的剖检变化是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严重的病变部位呈豆腐渣样病变。腹腔可见肠系膜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整个被纤维素性渗出物包裹,肝脏肿大常与腹腔粘连;胸腔积液,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部分病例胸膜与肺脏发生粘连,肺脏发生间质水肿,心包积液并粗糙,增厚,病程较长时,形成“绒毛心”典型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为甚,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状花纹病变,颌下淋巴有严重出血;肝脏边缘有严重出血,脾脏肿大边缘呈锯齿状,四肢关节腔内有黄色积液;喉头水肿有点状出血;胃底部大面积出血。

5 诊断要点

5.1临床诊断

根据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和胸腔、腹腔纤维素性炎症、脾脏边缘呈锯齿状、后肢关节积液等特征性病变,结合流行病学,基本上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借助实验室做出诊断。

5.2实验室诊断

应选取临床症状典型且最好未经抗生素治疗的病猪,采取人工致死的方法,取心包、关节、心血、脑脊液等处采取新鲜病料在24h内进行病原分离,可采用琼脂扩散试验或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血清分型,或通过PCR 进行检测,其中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等优点,运用最为广泛。

5.3鉴别诊断

当前猪场疫病越来越复杂,加之本病常继发于其他疫病,临床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进行诊断治疗时务必注意与其他疫病鉴别,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5.3.1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别诊断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能引起各种年龄的猪发病和死亡,尤其是育肥猪和成年猪;猪副嗜血杆菌病一般感染2~16周龄的猪只,多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30%,严重时死亡率高达50%,而且年龄越小越易感。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症状出现高热、严重呼吸困难、咳嗽、拒食、死亡突然,死亡率高。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眼睑水肿、消瘦、关节肿大、跛行、共济失调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纤维素性、出血性、坏死性胸膜炎和肺炎为特征,病变集中在肺脏尖叶,基本不出现腹膜炎;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剖检变化表现为胸膜炎、肺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炎症以纤维素性渗出为主要特征。

5.3.2与猪链球菌病的鉴别诊断

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关节炎,多发于后肢,表现关节肿大、剧痛,剖检关节腔内有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关节积液多为淡黄色。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关节肿大,初期坚硬、温度升高,后期变软,触之有波动感,针刺流脓;关节滑液浑浊,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关节周围皮下胶样水肿,有化脓性坏死灶,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

5.3.3与猪伪狂犬病的鉴别诊断

猪副嗜血杆菌病造成的脑炎症状很容易与猪伪狂犬病相混淆,猪副嗜血杆菌病引起四肢抽搐,而猪伪狂犬病造成肌肉跳动,病猪发出特征性的尖叫声,猪副嗜血杆菌病患病猪只则无此症状。

5.3.4与猪喘气病的鉴别诊断

本病常出现喘咳和腹式呼吸症状而容易误诊为气喘病。喘气病病程较缓和,发病率、死亡率不高,多为个别少量发病,临床体温不高,呈连声咳嗽,用支原体敏感药物治疗有效,本病则呈两三声短咳,高热稽留,且多伴有体表、耳朵发绀,关节肿痛和脑膜炎等症状。

5.3.5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鉴别诊断

猪副嗜血杆菌病皮肤发红主要是毛细血管充血造成的,而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皮肤毛孔出血,猪附红细胞体病多见于蚊虫活跃季节,而猪副嗜血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6 综合防控措施

猪场一旦发生猪副嗜血杆菌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往往给猪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加之本病病原血清型多样,各血清型之间交叉免疫力差,容易产生抗药性,给猪场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疾病,控制该病必须从源头做起,找出并消除原发病因、提高猪群免疫力才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综合方法控制猪副嗜血杆菌病必须采取环境控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疫苗和药物预防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

6.1改善猪场养殖环境

降低饲养密度,保证猪舍通风对流,提高舍内空气质量,猪舍保持干燥,避免出现高热潮湿环境,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减少冷热应激;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植树种草进行环境绿化,搞好粪污处理;猪舍内外、猪场道路每周定期消毒,舍内带猪消毒可用对人畜无害的消毒液,如百毒杀或0.2%的过氧乙酸溶液等;运动场及场内道路可用2%的烧碱溶液消毒。在进行消毒前必须彻底清扫、冲洗,用烧碱溶液消毒后亦须彻底冲洗,除去消毒液,以免腐蚀皮肤和用具;做好灭蚊、灭蝇、灭鼠工作。

6.2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

6.2.1均衡营养,补充青饲料:保育猪饲喂营养不均衡的饲料,特别是蛋白偏高的饲料比较容易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有的猪场保育料和小猪料营养差距过大,也容易促进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延长保育料使用周期来缓解。把病猪挑出集中护理,饲料以青饲料为主,降低猪群密度,增加保温,不仅有利于病猪的康复,而且可以降低整个猪群的感染率。

6.2.2提倡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市场购入仔猪,减少仔猪的流动。杜绝不同生产期的猪混养于一栏,减少生猪的流动。

6.2.3提高饲料品质: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料,是降低霉菌毒素危害并提高猪群免疫力的根本途径。不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建议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减轻霉菌毒素的危害。选择霉菌毒素吸附剂时,鉴于目前玉米等饲料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等毒素超标比较严重的现象,建议减少硅铝酸盐的使用量,增加甘露聚糖的比例,以增强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同时减少营养元素的损失。

6.2.4提高猪群免疫力:定期对猪场种猪进行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带毒状况监测,阳性种猪实行淘汰处理;定期对种猪进行猪瘟抗体检测,抗体水平较低的种猪进行淘汰处理。

6.2.5减少应激因素:猪场应建立比较完善的保温设施,注意保温和气温的变化;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

6.3做好疫苗预防

大量报道指出,通过商用疫苗接种或使用特异性灭活菌苗,可以成功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但疫苗免疫在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所引起的交叉保护率很低,因此,清楚本地流行的血清型对于有效控制该病至关重要。疫苗的使用应选用包含多个不同的菌株的高效商业化疫苗,抗原含量较高,并且有较强的交叉保护作用。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以败血症为主,所以体液免疫抗体可能在免疫机制中起主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母猪免疫后母源抗体可保护6~7 周龄前仔猪,因此免疫母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全群所有母猪进行一次普免,间隔3 周后再进行一次普免。第2 次普免1 个月后,经产母猪可在每胎次产前6~4 周免疫一次;后备母猪则需要在配种前免疫2 次,首免在配种前6 周,间隔3 周后再免疫一次。因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时间有限,需要对仔猪进行主动免疫,1~2 周龄首免,3~4 周龄二免,每次1 头份。

6.4合理采用抗生素治疗

有条件的养殖场应结合实验室诊断和药敏试验,确定本场流行病原敏感的抗生素。临床治疗通常选用头孢噻呋、氧氟沙星、氨苄西林、恩诺沙星等进行注射治疗,也可采用多西环素(600~800g/t 水)饮水给药,肠道给药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病治疗效果较差,通常采用注射途径才给药;预防性注射用药可采用仔猪1~10 日龄(阿莫西林、头孢噻呋)、断奶前3 次肌肉注射,或应用长效青霉素或土霉素。根据猪场发病情况的不同,也可以在断奶后2 周(阿莫西林、多西环素或土霉素)饮水给药。对于种猪,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即用药2 周,停用2 周,再用药2 周,再停药6 周。或者每年3 次普遍用药,每次2 周,另外可在分娩时注射用药以减少种猪的感染机会。

7 结论

要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必须对其有个正确的认识,把它作为猪群免疫力低下的指示病,找出造成免疫抑制的一个或多个原因加以消除,提高猪群免疫力,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水平,增强猪只抗病能力,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尽可能减少各种应急因素,是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一旦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及时采用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冼琼珍,黄耿森,王淑敏,等.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3):27-29.

[2] 陆国林,何海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2):162-165.

[3] 冷和平,温育铭,罗瑞国.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猪业,2007,(3):38-40.

[4] 李静怡,张建民,徐成刚,等.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2):173-176.

[5] 曹芸,张全生.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2):177-179.

[6] 郑太荣,袁施彬,武春莲.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09,(3):113-115.

作者简介:刘红(1975-),女,云南省弥勒市人,单位:云南省弥勒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通讯作者:郭荣富(1955-),男,教授,学历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猜你喜欢
嗜血血清型猪群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规模化猪场仔猪源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及血清型鉴定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