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彩红
(高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高台 734300)
牛结核病的综合防控
顾彩红
(高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高台 734300)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简称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人、牛、鸡最易感染,其次是猪、犬、猫、山羊、绵羊,单蹄兽少见。临床上以乳牛结核病最为多见。笔者从事基层工作多年,从诊断、防治措施上做了简单论述。
病原是分枝杆菌属的三个种,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直或微弯的细长杆菌,呈单独或平行相聚排列,多为棍棒状,间有分枝状。牛分枝杆菌稍短粗,且着色不均匀。本菌不产生芽孢和荚膜,也不能运动,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为专性需氧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对干燥和湿冷的抵抗力很强,但对热的抵抗力差,60℃30min即可死亡。在直射阳光下经数小时死亡,常用消毒药经4h可将其杀死。
本病可侵害人和多种动物。家畜中牛最易感,特别是奶牛,其次为黄牛、牦牛、水牛,猪和家禽易感性较强,该病呈世界性分布,而且能传播给人类,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该病常常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摄食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而经消化道感染后,形成结节状肉芽肿称为结核。传染源主要是开放性病畜的痰液、粪尿、乳汁、生殖器官的分泌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特征性结核病变最常见于肺、咽喉、支气管、纵隔淋巴结,病变也常见于肠系膜淋巴结、肝、脾、浆膜及其他器官。病人和患病畜禽,其痰液、粪尿、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中都可带菌,污染饲料、食物、饮水、空气和环境而散播传染。饲养管理不当与本病的传播有密切关系,畜舍通风不良、拥挤、潮湿、阳光不足、缺乏运动,最易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牛结核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
牛结核病主要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结核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对牛毒力较弱,多引起局限性病灶且缺乏肉眼变化,即所谓的“无病灶反应牛”,通常这种牛很少能成为传染源。牛常发生肺结核,病初食欲、反刍无变化,但易疲劳,常发短而干的咳嗽,尤其当起立运动,吸入冷空气或尘埃的空气时易发咳,随后咳嗽加重,频繁且表现痛苦。呼吸次数增多或发生气喘。病畜日渐消瘦、贫血,有的牛体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肩前、股前、腹股沟、颌下、咽及颈淋巴结等。当纵隔淋巴结受侵害肿大压迫食道,则有慢性鼓气症状。病势恶化可发生全身性结核,即粟粒性结核。胸膜、腹膜发生结核病灶即所谓的“珍珠病”,胸部听诊可听到摩擦音。多数病牛乳房常被感染侵害,乳房上淋巴结肿大无热无痛,泌乳量减少,乳汁初无明显变化,严重时呈水样稀薄。肠道结核多见于乳牛,表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顽固性下痢,迅速消瘦。生殖器官结核,可见性机能紊乱;发情频繁,性欲亢进,慕雄狂与不孕。孕畜流产,公畜副睾丸肿大,阴茎前部可发生结节、糜烂等。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脑与脑膜发生结核病变,常引起神经症状,如癫痫样发作、运动障碍等。
肉眼所见病灶,在肺脏或其他器官常见有很多突起的白色结节。切面为干酪化坏死,有的见有钙化,切开时有沙砾感。有的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胸膜和腹膜发生密集结核结节,呈粟粒大至豌豆大的半透明灰白色坚硬的结节,形似珍珠状,称所谓的“珍珠病”。胃肠黏膜可能有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或溃疡。乳房结核多发生于进行性病例,剖开可见有大小不等的病灶,内含有干酪样物质,还可见到急性渗出性乳腺炎的病变。子宫病变多为弥漫干酪化,多出现在黏膜上,黏膜下组织或肌层内也有的发生结节、溃疡或瘢痕化。子宫腔含有油样脓液,卵巢肿大,输卵管变硬。
5.1血清学诊断
有补休结合试验、血细胞凝集试验、沉淀试验、吞噬指数试验等方法。由于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意义不大,目前极少使用。
5.2细菌学诊断
本法对开放性结核病的诊断具有实际意义。采取病畜的病灶、痰、尿、粪、乳及其他分泌物,做抹片检查,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查病料,具有快速、准确,检出率高等优点。
5.3结核菌素试验
对牛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并在48-72h后测量注射部位肿胀程度,明显发生红、肿者为阳性,不发生明显变化者为阴性。美国就是采用扑杀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牛而消灭了牛结核病。
5.4γ-干扰素(IFN-γ)诊断方法
IFN-γ检测法由于发展了牛全血培养技术和依据酶免疫测定(ELISA)的单克隆抗体而得以推行。IFN-γ检测法可以在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开始前检测感染的动物,该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好,快速、标准,是目前非常重要的诊断牛结核病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鉴别出早期感染牛分枝杆菌的牛,降低了传染的风险,而且结核菌素试验后的3~28d进行干扰素试验,对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没有显著影响。
牛结核病一般不予治疗,而是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加强检疫、隔离,防止疾病传入,净化污染群,培育健康畜群。
健康牛群,平时加强防疫、检疫和消毒措施。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进行结核病检疫,主要用结核菌素,结合临诊等检查。
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牛群,应定期与经常地进行临诊检查,必要时进行细菌学检查,发现开放性病牛立即淘汰。病牛所产犊牛出生后只吃3~5d初乳,以后则由检疫无病的母牛供养或喂消毒乳。犊牛应在出生后1月龄、3~4月龄、6月龄进行3次检疫,凡呈阳性者必须淘汰处理。如果三次检疫都呈阴性反应,且无任何可疑临诊症状,可放入假定健康牛群中饲养。
假定健康牛群为向健康牛群过渡的畜群,应在第一年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检疫,直到没有一头阳性牛出现为止。然后再在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内连续进行3次检疫。如果3次均为阴性反应即可称为健康牛群。
加强消毒工作,每年进行2~4次预防性消毒,每当畜群出现阳性病牛后,都要进行一次大的消毒。常用消毒药为5%来苏水或克辽林、10%漂白粉、3%福尔马林或3%苛性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