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场蓝舌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2016-02-03 16:52牛水才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4期
关键词:蓝舌血清型活疫苗

牛水才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通海 652700)



规模化养殖场蓝舌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牛水才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通海 652700)

[摘 要]蓝舌病(BT)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BT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可以通过库朦在反刍动物间传播。反刍类动物感染蓝舌病后的平均病死率约为 30%,其中绵羊的病死率则可高达 80%。蓝舌病是 OIE 规定的上报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蓝舌病严重危害我国畜牧业及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场蓝舌病临床诊断治疗

1 病原学

1.1病毒粒子结构

BTV粒子呈现二十面体对称,核衣壳直径50~60nm,加上外面一细绒毛状外层,病毒粒子的总直径达70~80nm,成熟病毒密度为1.337g/cm3、无囊膜,被一个外层囊膜样结构包围。。病毒粒子的绒毛层在氯化艳中离心沉淀以后会不明原因消失。病毒衣壳是由32个直径8~11 nm,呈中空的短圆柱状大型壳粒组成。

1.2理化特征

蓝舌病病毒不耐热,60 ℃加热30min即可灭活,75℃~95℃则迅速灭活。蓝舌病病毒具有血凝特性,位于病毒粒子最外层的VP2蛋白与血凝活性有关,可凝集绵羊和人O型红细胞,且血凝特性不受温度、p H、缓冲系统及红细胞种类的影响,血凝抑制具有型特异性。同时,蓝舌病病毒还是高效干扰素(INF)诱生剂,Jameson等给小鼠静脉注射该病毒,经8h后测定其血浆中的INF浓度,高达60万单位/ml,是迄今己知的比任何其他病毒性或非病毒性诱导剂都高5~10倍的干扰素诱生剂。

2 流行病学

蓝舌病病毒可在反刍动物及媒介昆虫库朦体内增殖,导致持续性病毒血症(21d~6个月)而形成传染源。牛感染蓝舌病毒后带毒时间长(6个月以上),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蓝舌病病毒在牛体存在的时间比绵羊更长,但仅当公牛发生病毒血症时,才能从公牛精液中分离到蓝舌病病毒,并且经交配传播给母牛和犊牛。

2.1易感动物

本病的主要易感动物为牛、绵羊和山羊,骆驼及白面大羚羊、白尾鹿、驼鹿、叉角羚、羚羊等野生反刍动物均能感染本病。

2.2传播途径

蓝舌病主要通过库朦等嗜血媒介昆虫吸吮带毒血液后,使病毒在昆虫体内增殖并且在叮咬易感动物过程中进行传播的非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有:一、运输动物制品或动物。二、主动或被动的昆虫媒介传播,三、因风引起的被动型媒介飞行导致长距离传播。

2.3发病季节

蓝舌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其发生、流行与库朦等昆虫的分布、习性和生活史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以晚夏与早秋多发。

3 临床症状

蓝舌病易引起病畜发热,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临床症状由轻微到严重,观察可呈现群体和种属的多样性变化。临床症状可见出血性病理变化,发生高热,口腔炎症、充血、水肿,严重者导致舌充血发绀,黏膜糜烂,面部水肿、出血,鼻腔炎症,皮肤无毛区域发生充血、出血,蹄部蹄叉炎症肿胀导致跋行,孕畜流产或先天馋畸形胎(刘松婷,2010)。自然发病病例主要病理变化为肌肉、口腔、心脏、瘤胃、皮肤和蹄部,有糜烂出血点、坏死和溃疡面。骨骼肌发生严重变性和坏死。牙床和唇内侧、舌表皮黏膜脱落。皮下组织有充血现象。蹄部蹄叶炎并常发生,蹄冠上皮脱落但不发生无水疱。肺部发生严重病变肺泡和肺间质严重充血、水肿。脾脏淋巴结水肿、轻微肿大。

4 诊断方法

蓝舌病监测是通过对感染动物进行诊断来实施的,牛和其他反刍动物感染蓝舌病通常呈亚临床感染,因此需要利用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测手段进行确切诊断。病毒分离鉴定是 OIE 推荐的 BTV 诊断方法之一,其灵敏度高,但完成整个检测过程需 1~2 月,具有检测周期长的局限性。目前用于蓝舌病定性的国际通用方法是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蓝舌病的定型方法是血清中和试验用。我国根据国际常用的方法和我国多年的实践,病毒分离是采用鸡胚静脉接种的方法,然后病毒分离物定性鉴定可通过免疫荧光试验进行,定型鉴定用病毒中和试验进行。

5 疫苗研究进展

预防接种蓝舌病疫苗是目前控制蓝舌病的主要措施。BTV的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之间无有效的交叉免疫性,免疫接种时应选择与当地流行株血清型相同的疫苗进行免疫,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免疫效果。

5.1弱毒疫苗

目前一直使用的疫苗是BTV弱毒苗,获得方法是将分离自牛、羊野毒株中的病毒通过体外组织细胞或鸡胚进行连续传代。应用弱毒苗控制本病的国家,如南非等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蓝舌病的暴发。但这种疫苗的缺点是:第一,存在毒力返还的可能性,第二,有可能导致怀孕母羊流产、胎儿致畸,第三,存在在牛体内残留时间长、各血清型之间不能产生交叉保护,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普遍应用冻干的鸡胚化弱毒疫苗预防本病。疫苗分单价和双价两种,引起的免疫期可达1年左右。常用的两种疫苗是BTV 1型和BTV 16型。

5.2灭活疫苗

与弱毒疫苗相比,灭活疫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蓝舌病灭活疫苗虽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灭活疫苗生产成本较高,而且一次免疫只能提供短期的免疫保护,需要2次免疫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其次,蓝舌病灭活疫苗与弱毒苗一样,在免疫后没有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区分自然感染动物与人工免疫动物。尽管如此,蓝舌病灭活苗仍然被认为是目前最为适合使用的蓝舌病疫苗,特别是在欧洲地区,蓝舌病灭活疫苗被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列为首选疫苗用于控制BTV的传播。

5.3重组疫苗

重组技术被用于BTV疫苗(如杆状病毒重组表达疫苗、重组病毒样颗粒(VLPs)或核心样颗粒(CLPs)疫苗)的研究。重组疫苗可采用群特异性抗原作为免疫原,可望产生一定的交叉保护。但这些重组疫苗使用剂量高,在BTV的传染防御上总体上还是无效的。因此,目前仍未进行重组疫苗的大量生产。

猜你喜欢
蓝舌血清型活疫苗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牛羊蓝舌病的诊断与防控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与猪伪狂犬活疫苗混合喷鼻试验
渝西地区牛羊蓝舌病的血清学调查
规模化猪场仔猪源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及血清型鉴定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全球首个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