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帆(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0715)
浅析钢琴演奏中的几类辩证关系
张艺帆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随着钢琴表演艺术和钢琴教育的不断发展,专业领域内对钢琴演奏中各类技术的研究也逐年深入,但较鲜有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钢琴技术理论的成果。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无处不在,本文针对于钢琴演奏中的三类辩证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钢琴演奏和教学提供更为科学的分析与研究方法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钢琴演奏;辩证关系
矛盾分析方法时刻充斥着我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也渗透在钢琴表演艺术中。钢琴演奏是一项复杂的思维与实践活动,也是一门具有高度技术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艺术,在钢琴的演奏与教学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钢琴演奏者和教学者在实施钢琴演奏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要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客观、辩证、长远地看待问题。在钢琴演奏中,需要将人的身体作为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来运用,每一个弹奏动作都是身体各个关节调整到不同角度,且最有利于发力的科学的运行过程。
弹钢琴的“放松”与“紧张”非常重要,需要进行合理地配合与运用,才能完成好每个弹奏动作——这里的“紧张”和“放松”即弹奏钢琴时的“张”与“驰”,在讨论之前,首先对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和分类:
人的手指有三个关节:第一关节、第二关节和第三关节。在钢琴演奏中,“第一关节”即指尖,是最重要的触键部位,也是决定发音音色的最主要的部分;“第二关节”是连接指尖和手掌的中间环节,是力量传送过程中的必经之道;“第三关节”即掌指关节,是决定手指独立性和灵活性的重要关节,也是钢琴教学中“高抬指”训练法着重训练的关节部位。这三个关节统称为“前三关节”。
我们暂且不谈“臀支点”“足支点”等腰部以下的部分,现在来说一下“后三关节”。“后三关节”即“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手腕、手肘和肩膀。“腕关节”是身体向指尖传送力量的关键环节,且具有减震的重要作用;“肘关节”是连接前臂和大臂的关节,在力量传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声音音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肩关节”在非强力弹奏时往往是重要的发力源之一,也是保证身体协调统一的关键部位。
在演奏时,必须协调好“前三关节”和“后三关节”的关系,做到“前紧后松”——即“前三关节”稳固支撑,“后三关节”协调放松。“前三关节”的“紧”并非我们平常所说的真正意义的紧张,而是自然、积极且有控制地下键,并保证指尖稳固支撑,手指肌肉有张有弛,使力量能够传送到指尖,才能发出饱满圆润的琴音。“后三关节”的“松”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放松,而是为力量的传送建立起一个畅通无阻的通道。任何一个部位的紧张都会导致“卡顿”,影响力量的传送和发声音色的质量,只有手腕和肘部灵活自如并与肩关节的放松支撑相平衡统一,才能保证力量的输送源源不断且循环自如。
因此,“前三关节”和“后三关节”的“张”与“驰”之间的辩证关系与协调统一在钢琴演奏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演奏者能够正确运用身体,并减少演奏中不正确的紧张状态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一)钢琴作品速度标记和演奏处理之间的辩证关系
所谓速度,实际上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某个作品所要求的速度,其二是演奏者处理这一速度的方式。演奏中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应当保持平稳且均匀的律动,并正确传达出作品的风格与精神。
几乎每个钢琴作品都会标记有速度和表情术语,旨在为演奏者提供指导性意见。一部作品的演奏速度并不是绝对固定的,演奏者应考虑作品的整体情绪和自己想要通过演奏所要传达的内容,但弹奏速度应当体现作曲家的精神和创作意图。克里斯蒂安①曾说过:“用很强的力度和很快的速度弹奏大量的音符,远不如清晰地弹出每个音符并且体现作品的精神来的困难。”有些演奏者一味地追求快速度和炫技效果,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此外,大多数与速度有关的意大利术语,真正的意义往往更多地指表情,而非一种速度规则。准确而有控制的节奏、清晰而恰当的重音才能显示出一种健康的律动,带来充沛的生命力。所以演奏者要恰当地处理作品速度标记和演奏处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体现作曲家精神与风格的基础上再进行音乐表现。
(二)速度的稳定性和灵活律动感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作品的演绎中,应当保持平稳的速度和健康的律动感,但节奏的稳定绝不意味着速度的刻板。乐谱上的节奏虽然是固定不变的,但演奏者可以赋予它一种“人情味”和灵活性,在保证准确节奏的基础上避免呆板。
当然,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应当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要学会把握一个适当的“度”,视作品而定。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往往结构较为规整,在演奏此类作品时应当严格遵守作品的速度要求,但可以在一些需要做渐慢或渐快处理的地方给予适当的表情处理。此外在巴赫作品中常常会通过终止式的渐慢来表达一种庄严、肃穆的情绪,其实结尾处适当的速度变化在任何时期的作品中都是被许可的。在贝多芬晚期以及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中,往往允许一定程度上的情感表现或自由速度,尤其在肖邦的作品中,时常会出现“Rubato”(“自由节奏”)的标记。这就要求演奏者在速度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表情处理,但应做到有张有弛,且不能改变乐句的总时长。在一些中国作品中,速度的处理会更加微妙,经常可以看到“散板”的标记,这就需要演奏者根据作品的意境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来表现作品。
马克思曾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②只有审美对象与具有审美能力的人相应建立起来的这种关系才是真正的审美关系,所以演奏者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领悟力。此外,在提高审美趣味的同时还应当培养系统思维的发展,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才能将音乐作品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更好地进行整体把握和正确演绎音乐作品。
(一)技术与艺术
技术,即钢琴演奏的技巧和技术,是演奏者操纵钢琴的一种能力。这里所说的“艺术”,是指演奏者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成功的演奏,一定是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完美结合的结果。
技术是为音乐表现服务的,没有良好的技术,就不能保证钢琴演奏的声音质量,当然也会影响音乐的表现力。但缺乏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和对音乐作品的感知、领悟与深刻理解,对技术的训练就会失去方向和意义,也会影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如何正确地看待并处理技术与音乐的辩证关系,一直是专业领域内所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和教育家赵晓生在其论著《钢琴演奏之道》中提出:“建立起一套独具特色的钢琴演奏理论系统,即‘整体系统演奏法’,下辖三个子系统即‘琴法’‘琴艺’‘琴韵’。三者合一,构成钢琴演奏的整体(琴法即技术,琴艺即表演,琴韵即风格)”。此理论的提出非常深刻地解释了技术和艺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肯定了应当用辩证法的思维,联系、发展、全面地看待钢琴演奏这门艺术。
(二)艺术与学术
在国内音乐学院尤其是综合大学音乐专业中普遍存在着偏重于技能而较轻视理论研究的现象,导致国内音乐专业学生从小只知练琴,却很少去研究作品。
只有在对音乐作品和作曲家风格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之后,才能正确地表现音乐、演绎作品。毫无目的的音乐表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是极其危险的事情。所以艺术和学术也要双管齐下,在研究中理解音乐,在艺术表现中更深层地领悟作品,才能促进音乐表现力和学术能力的共同提高,最终促进钢琴演奏整体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技术、艺术与学术
技术是进入音乐之门的“敲门砖”,有了技术,也就有了表现音乐的基本能力;艺术是赋予钢琴演奏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而只有通过学术才能理解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内涵。所以,技术、艺术和学术是不可分割的,应该正确处理三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
纵观钢琴演奏的各个方面,处处充满着矛盾和对比,以上对有关钢琴演奏方面的几类辩证关系的探讨,对于钢琴演奏和教学非常重要。把握好钢琴演奏中的“度”,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能够提高钢琴演奏和教学的质量和层次。
注释:
①克里斯蒂安(Christian).钢琴演奏的表情原则.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
[1][美]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著,周薇译.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M].人民音乐出版社.
[2][美]露丝·C·弗里德伯格著,张志羽译.成功钢琴家攻略:身体·头脑·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蔡德予.读马克思论音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2).
[4]吴巧云,姬红兵.论钢琴弹奏中的诸多辩证关系——把握好钢琴弹奏中的“度”[J].钢琴艺术,2004(11).
[5]崔雅.钢琴教学中“谱、法、乐”的辩证教学观[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基金项目:2016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钢琴演奏技巧的量化实验研究”(项目编号:swu160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