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为钢琴而作》演奏分析与诠释

2016-02-03 13:52张李子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前奏曲德彪西触键

张李子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演奏分析与诠释

张李子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为钢琴而作》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作之一,他所创作的作品代表了一种浪漫主义向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的转变意识,对随后的世界音乐创作都带来了深远影响。这部作品主要涵盖了《前奏曲》、《萨拉班德舞曲》和《托卡塔》三首乐曲,虽然后人对作品的艺术性评价很高,但是对它在演奏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文就着重探讨了这首作品的演奏特点和具体的乐曲练习处理方法。

《为钢琴而作》;德彪西;演奏要点;层次;触键;处理方法

《为钢琴而作》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10年间德彪西的唯一一部钢琴作品,作品中充满了巴洛克古典钢琴断奏语言风格,完美向世人展示了一种冷静性的音乐精神。《为钢琴而作》也是第一部展现德彪西和声语言创作的钢琴作品,它采用了新颖的巴洛克时期键盘组曲写法来创作,并且也遵循采纳了传统的和声模式,但这其中所出现的全新和声语言却是前所未有的,例如《萨拉班德舞曲》中那段不协和的七度、九度和弦平行演奏就是极为亮眼的创作细节。

一、《为钢琴而作》的演奏要点分析

德彪西是拥有超高演奏技巧的一代作曲家,他尤其在和声效果与音乐色彩研究方面十分出众,能够很好的把握钢琴演奏时对音色与力度的控制,追求一种“无槌之音”的触键方式和丰富细腻的踏板技巧。为了更深刻的了解德彪西的这部作品,应该从作品中对音色、力度、触键的演奏技巧把握运用方面来分析问题。

(一)对音色层次的演奏要点分析

德彪西一直都认为钢琴是能够迸发出乐队整体音效的乐器,是有爆发力的,也是具有音色层次的,即钢琴能在不同音区的不同音色中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所以德彪西的作品并不注重激情演绎,而是更注重对音色变化的把握,它的音乐色彩表现能力相当丰富,给人一种画面感。在《为钢琴而作》这首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德彪西就希望表达这种对音色层次的创作想法。举例来说,在第一首乐曲《前奏曲》的第44~56小节mf-ff中,不但要求演奏者弹出渐强的效果,还要注重对音色渐亮的细腻表达。虽然从原则上来看ff力度已经相当强,但作品希望在演奏时不需要过于豪放与激情,更多的是一种对音色前后对比变化的处理,保持音色具有足够的亮度即可。再来看《前奏曲》的71~95小节mf-ff,这里就要求演奏者用较轻的力度来控制音量,表达出一种悠扬、意味深远的音质感觉,所以在演奏手法的表达方面就要采用贴键技巧和缓慢触键技巧,透露出一种对弹奏运力的强烈控制欲望,收敛感情。所以说,从音色层次把握这一点来看,德彪西的《为钢琴而作》是变化多端的,时而需要纯净透彻的亮声,时而需要朦胧缥缈的柔声,但总体来看要避免演奏时的敲击性弹奏,不要颗粒感音效效果,要做到延长每一个音阶,使每一个音符都能产生共鸣效果。

(二)对力度层次的演奏要点分析

力度层次表现是《为钢琴而作》的亮点,它全面扩展了演奏时的响亮度,最强时可以达到fff力度,而最弱时也会达到ppp,力度层次变化范围相当之大,所以可变化层次也相当丰富。在作品中,最弱力度是德彪西对作品思维表现的核心,希望给人一种朦胧、模糊的印象,而最强力度则希望反向渲染一种宁静的音乐氛围,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在《托卡塔》的第246~248小节,它就是典型的从低音区逐渐转向高音区,随同的是横跨5个音区时力度层次的由弱及强,给予欣赏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所以这一段非常强调对演奏者手臂、手腕、手指力量的控制,一定要结合为一个整体,确保整个臂部力量的集体爆发,快速直接而准确的将力量从上臂传到指尖触键,一直传到键底。再看在《萨拉班德舞曲》的第56~72小节,其旋律线条始终处于右手的高音声部部位,整体弹奏节奏要求简洁流畅富于流动性,所以在这里的力度层次变化也是相当丰富,总体要体现一种乐曲中由动转静的姿态,形成一种动静对比的美好。

从对力度层次的变化表达也看出德彪西在创作过程中的细腻心思,他要求演奏者在演奏前要首先聆听作品,再考虑用何种演奏方法来实现它,后人将其称为是钢琴演奏的“内心听觉”。通过聆听作品所要求的声音来想象最后演绎出成千上万种音色,演奏者要做到的就是把握好分寸,确保对音响表现效果的烘托作用,达到一种演奏与倾听都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对触键方法的演奏要点分析

德彪西对钢琴触键相当敏感,他曾经让人们忘记钢琴的琴锤,这是因为他对键盘精致的敲击让人几乎忘记了钢琴还有琴锤的存在。德彪西对触键技巧最著名的教诲就是“在弹奏钢琴时,指尖一定要敏捷。在弹奏和弦时,指尖一定要吸引住琴键,让你的手就像一块磁石。”按照德彪西的理论来看,人指尖的那一小块肉垫必须高度灵敏,才能在触键时产生一种透过面纱弹奏的美妙感觉。所以说触键技巧也体现在了德彪西的作品创作中,是演奏他曲目时必须要掌握的钢琴技巧。

在演奏德彪西的作品时,手指触键注意一定要放平并轻抚琴键,用手指指腹来触键产生最温柔的声音,让听众完全感觉不到琴锤的存在。换言之,德彪西钢琴作品不像是在弹琴,而更像是在“摸琴”,尽量避免手指直上直下的敲击琴键,即使是那样的演奏也要在下键速度时做到尽量放缓。在《前奏曲》的第6~24小节,此段的低音声部一直作为主音出现,所以演奏过程中要注意深度触键,时刻保持对持续音的控制。到了中声部要注重对主旋律触键速度的控制,可以稍微加快,但一定不要用力敲击琴键,对右手高声部的分解与和弦则要放在次要部位处理,依然要采用平手指抚摸琴键的方式弹奏,使钢琴发出柔和的音色,柔软而不生硬。

总体来看,德彪西作品的触键技术要求相当独特,它要求音与音之间的不连接,而且触键手指的总量也不要完全保留在键底,要做到不做停留,收放自如,尤其是对触键的速度要求非常高,常常要弹奏出许多半连音效果,它也是《为钢琴而作》这部作品中所要掌握的核心演奏技术之一。

二、《为钢琴而作》的乐曲演奏练习处理方法分析

《为钢琴而作》由3首独立乐曲组成,分别为《前奏曲》、《萨拉班德舞曲》和《托卡塔》,本文主要以《前奏曲》为背景对该组曲的演奏练习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明确在演奏过程中所要注重的各种技巧运用。

《前奏曲》作为组曲的首部乐曲,它的节奏非常活泼,在这首乐曲中非常注重对全音阶、连续不协和平行和弦的演奏处理,以下将作出讲解。

《前奏曲》的起始部分主要以f力度引出,演奏时要十分注意左手的低音声部旋律把握,而右手则用来分解和弦,并与左手旋律声部形成紧密衔接。在演奏练习时完全可以将左手拉出来单独练习,右手的主要注意技术要点就是在伴奏声部演奏时要在音量上加以控制并弱于左右,伴随渐弱力度来逐渐引出主旋律。

在作品中,演奏者尤其要训练自我对各个声部的演奏方法。首先在低音声部部分,要时刻保持低音声部为持续A音,在弹奏A音时一定要做到深触键弹奏,将力度稍微加强以获取较大的振动效果,使音符持续时间有所加强。在弹奏持续A音的过程中左手也应该伴随声部演奏来配合右手,由于作品中对音区跨度要求较大(最大时可达到4个八度),所以仅仅依靠两只手还难以完成演奏,应该结合踏板脚尖部位浅踏来保持持续低音,让踏板成为演奏者的“第三只手”。如此一来持续A音就会得以延续。在踏板技巧的要求方面,所谓浅踏即1/2左右深度,如果完全踏入会导致演奏和声不清晰,出现浑浊现象,这就无法达到《前奏曲》所要求的鲜明音响效果,可以考虑按照旋律的节奏每两小节换一次踏板,以配合欢快的乐曲节奏。

对中声部的练习处理方法主要注重对旋律线条的拿捏,要始终保持清晰,且最好依靠右手大拇指来进行弹奏,以突出曲调音单音效果。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手耳并用,在明确旋律线后在演奏渐强渐弱的起伏效果,达成演奏的流畅性目的。

三、总结

德彪西的《为钢琴恶而作》其整部作品都在追求一种音乐色彩,希望通过演奏者对作品中音色和力度的精确把握来明确诸多演奏技术处理方法,将诸如触键、踏板等钢琴演奏技巧丰富化、细腻化。总体而言,这也是德彪西对钢琴作品演奏创作技法上的一种突破和创新,体现了德彪西音乐风格的独树一帜。

[1]董攀攀.德彪西《为钢琴而作》的作品分析与演奏诠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33(3):221-225.

[2]汪天天.探究德彪西《为钢琴而作》的作品诠释[J].上海师范大学,2015.

[3]黄慧玲.德彪西《为钢琴而作》的创作特色与演奏解析[J].西南大学,2014.

张李子(1988—),女,河南省南阳市人,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计算机音乐。

猜你喜欢
前奏曲德彪西触键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钢琴家德彪西(上)
美丽的邂逅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钢琴前奏曲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前奏曲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
浅析钢琴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