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在钢琴独奏作品中的体现
——以《陕北情韵》和《绣金匾》为例

2016-02-03 10:44
北方音乐 2016年5期

郭 芳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陕北民歌在钢琴独奏作品中的体现
——以《陕北情韵》和《绣金匾》为例

郭 芳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陕北民歌作为中国艺术文化的瑰宝历来受到许多作曲家的亲睐,有大量的音乐家都以陕北民歌的音乐曲调素材为基础,进行音乐创作。本文就以这大量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其中两个:刘阳的《陕北情韵》和魏有山、蓝程宝的《绣金匾》四手联弹,为研究对象,来分析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是如何在这两部钢琴独奏作品中体现的。两首作品都以原陕北民歌为素材进行展开,其中《绣金匾》以原民歌《绣荷包》为素材,作品《陕北情韵》以信天游《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为素材进行创作。

【关键词】陕北民歌;钢琴独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音乐从根本上讲还是源自于生活,陕北民歌无论音高材料上,还是节奏特点上都具有陕北劳动人民豪迈、粗犷、朴实的性格特点。在陕北民歌的旋律形态里,其中主音上方、下方四度音对主音的支撑形成了很具特色的四度跳进,因此在作品中会出现大量的四度音程,来作为整首作品主要的音高材料。《陕北情韵》这部作品的主题开始于第九小节,乐曲主题引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的旋律,右手旋律声部在主题音下方加入纯四度音程,来突显四度在整首作品中的重要性。不仅如此作品前八小节引子看似是运用五度音程叠加的手法,但其实五度又是四度音程的转位,其实还是在强调四度音程的核心地位。四度音程上行进行本来具有属主关系,能够建立调性,因此作曲家为了让作品音响听起来足够丰富,便在乐曲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四度音程进行,拓展到其他调性,使音乐听起来丰富多变,调性游移,色彩饱满。

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他是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也是对当地劳动人民生活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作为陕北民歌最主要的体裁之一,信天游有着高亢嘹亮、奔放自由、热情洒脱、荡气回肠的特点。因此在《陕北情韵》这部作品中七度、八度音程跳进在作品的音高材料中也较为突出。用这种大跨度的音程跳进来模仿陕北人民豪放、洒脱的性格特点。作品在一开头就用五度叠加音程的八度跳进来体现旋律和音高的特点。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作品频繁变换节拍(四四拍、四五拍、四六拍、八六拍等)这是因为信天游多是劳动人民面朝黄土,望着这跌宕起伏、苍茫恢弘的黄土高原进行传唱的。唱着信天游,面对着这片黄土地情绪油然而生,通过歌曲表达着自己内心的种种情绪,节奏多自由,演唱中多有拖腔。因此作曲家通过这种节拍的变换来反映信天游的自由,洒脱。《陕北情韵》这部作品节奏极具特点,不仅保留了民歌中由于拖腔而导致的后半拍起唱的特点,还加入了后附点节奏,使音乐极具推动力。然而这些节奏特点也都是根据原民歌变化而来,因此作曲家是真的挖掘了原民歌的宝藏,提炼出了最具特点的音程、旋律和节奏特点,用钢琴这件和声乐器来丰富和升华陕北民歌。

《绣金匾》这首民歌家喻户晓,取材于原民歌《绣荷包》。本文分析的这首《绣金匾》是对原曲改编为四手联弹的版本。同样,作为陕北民歌音高材料的特点,这首作品也以四度音程为核心材料进行发展。旋律声部同样是在高音旋律下方加入四度音程作为平行旋律,并且在音乐的第二个乐句进行转调,转至上方纯四度调,作品不仅在旋律上得到巩固,调式调性上也很丰富,将四度音程发挥到淋漓尽致,并贯穿全曲。

这首作品以变奏曲的体裁进行发展,意在强调十绣金匾,使作品与歌曲很好的进行链接。作品在四二拍和八三拍中来回游移,看似律动有所加快,但是作曲家在八三拍的律动下将旋律进行了扩大处理,因此听上去只是伴奏织体更为丰富和流动但旋律还是基本保持原有的律动不变。这也是作曲家安排的巧妙之处,让音乐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推向高潮。

四手联弹主要强调两位演奏家之间的互动,作品在一开始就让两位演奏家互换来演奏主题,第二次主题出现的时候是原调的四度移调,这种手法不仅强调了旋律,还形成类似对话的形式,一个呼一个应,将主题进行加深和巩固。全曲的大部分地方都采用互补的织体形式,来回应一开始的呼应关系。伴奏声部在呼应的同时在音高关系上还是以四度音程为主,贯穿全曲。

近几年涌现出了大量具有陕西地域风格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音高、旋律、节奏、调式调性、音乐织体、和声布局、结构安排等等都在体现陕西地域风格的特点,要想抓住这些特点就必须深入民歌、深入到民歌中所描述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当中。匈牙利音乐家萨伯奇·本采说:“一切旋律形态和音调当然有一定形式的习俗与之相适应的含义作为基础;要是没有这些,甚至个人的感情也几乎无从表达。”陕北民歌之所以具有这么浓郁的地域特点,与他的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活着淳朴、奔放、自由、热情、豪放的劳动人民,他们用音乐来表达生活,用音乐来铸造生命,热爱这片土地,他们骨子里粗狂,但又不失多情的一面,因此我们在这两部作品中能够通过作曲家所描述的音乐感受到音乐背后的人文历史情怀,真正品味到了陕西这片土地的味道,聆听到了具有陕西地域的腔调,体会到了这份厚重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