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如何助力慈善事业——以“奇迹宝宝”相关报道为例

2016-02-03 08:44杨光华
传媒 2016年15期
关键词:海沧红十字会善款

文/杨光华

新闻报道如何助力慈善事业——以“奇迹宝宝”相关报道为例

文/杨光华

新闻报道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能够促进人们慈善意识的提升,激发人们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还能促进慈善事业公开透明、健康发展。2014年厦门关于“奇迹宝宝”的报道,使新闻媒体在慈善事业领域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了一次展示和提升。

媒体联动,快速反应,汇聚爱心暖流

2014年3月18日上午9点多,厦门海沧青礁村路口一辆土方车与摩托车相撞,摩托车上的一对夫妻不幸当场身亡,孕妇腹中足月的胎儿因外力撞击脱离母体并被甩出3米多远,奇迹般地降生。这个4.2公斤重的男婴虽然背部和四肢有皮外伤,颅内出血,但生命体征正常。120急救车和厦门电视台的记者快速赶到现场,拉开了一场爱心接力。

在这场爱心接力中,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连线直播、追踪报道和联合报道的方式,媒体在第一时间向广大群众传播了“奇迹宝宝”的相关情况。

连线直播发挥传播力。《午间新闻广场》是厦门电视台有影响力的民生新闻类名牌栏目,当天12点,栏目连线直播《男婴脱离母体奇迹般生还》的节目。在节目中,女记者在海沧医院含泪介绍了“奇迹宝宝”在惨烈事故中奇迹般诞生、海沧医院组织抢救、车祸发生的现场情况;医生介绍了宝宝身体状况、医院后续护理方案等情况。“奇迹宝宝”的新闻播出后,许多市民通过电话、微博、微信、邮箱等方式联系栏目记者,了解宝宝的最新状况,希望对宝宝予以帮助,并表达捐款捐物的意愿。当天下午,一些爱心人士前往医院探望“奇迹宝宝”,并送去奶粉、尿布和爱心款,一些爱心妈妈赶到医院,表示要当“奇迹宝宝”的临时妈妈,照顾“奇迹宝宝”。

追踪报道提升引导力。“奇迹宝宝”的不幸遭遇深深震撼了社会各界。当晚,各个电视栏目从不同视角对“奇迹宝宝”进行追踪报道,例如,时政新闻栏目《厦视新闻》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制作播出《为了“奇迹宝宝”——病房里的“生命接力”》等两篇深度报道,讲述爱心妈妈、专业医护志愿者等精心看护宝宝,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海峡两岸义工携手帮助宝宝和家属的故事。杂志性栏目《厦视直播室》以”头条新闻+新闻观察员评论”的形式,从“厦门人对生命尊重”的视角进行了点评,重点关注“奇迹宝宝”的未来,探讨关爱“奇迹宝宝”的长效机制。名牌民生栏目《特区新闻广场》以组合式报道关注“奇迹宝宝”的病情、车祸调查等最新进展。

联动报道扩大影响力。厦门电视台新闻中心还及时将“奇迹宝宝”的有关新闻传送给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城市电视台新闻协作网等媒体,央视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面对面》等都做了“奇迹宝宝”的报道,全国有近90家电视媒体播出了新闻,新浪等门户网站纷纷采用当天厦视的新闻视频作为专题版块的重要内容,形成“滚雪球”式的传播效应,“奇迹宝宝”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反响。

及时引导民众的慈善热情,扩大慈善影响力

3月19日,厦门市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决定为“奇迹宝宝”开设爱心账户,接受社会捐款。3天内收到捐款76万元,10天突破100万元,一个月不到共收到136万元,这突破了厦门市单个救助最高金额。“奇迹宝宝”为什么会引来那么多的人捐款捐物?除了“奇迹宝宝”身世可怜、令人同情之外,媒体及时、有效的引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激发民众爱心,及时引导救助。厦门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奇迹宝宝”的报道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例如,厦门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带着1.2万元现金,专门从厦门岛内坐公交车赶到海沧医院捐款,老奶奶说看了报道,太让人心疼了。湖北人张兴说:“我刚刚尝到初为人父的喜悦,我在厦门开面包车帮别人拉货,每月能收入两三千元,老婆专职在家带孩子,虽然家庭有点困难,但是节约点还是可以资助‘奇迹宝宝’的。”厦门电视台当天报道“奇迹宝宝”后,海沧医院就来了不少关心“奇迹宝宝”的市民,他们给宝宝送的奶粉、纸尿布等婴儿用品堆满了房间。对此,媒体及时呼吁市民不要再送物件了,除了“临时妈妈”护理需要外,提醒市民不要来医院探望宝宝,以免影响宝宝的治疗。

理性报道,引导民众关注困难肇事者。“奇迹宝宝”需要关爱,肇事者郭某一家同样需要同情和帮助。在这次报道中,媒体不仅引导市民关注“奇迹宝宝”,而且引导市民关注肇事者的困难情况,体现了人文关怀。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肇事者郭某是海沧人,一家6口人,家里有两个残疾老人,经济困难,妻子打零工,两个女儿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大专。为改善生活,郭某不久前刚举债20多万元买下土方车,没想到刚跑到第5天就出车祸了。出车祸后,家里又借了3万多元支付医疗费、安葬费等,两个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已无力承担,懂事的两个女儿正准备退学。媒体将这些情况报道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3万多元,海沧区七个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决定联合帮扶,提供低保、助学补助、减免学费等救助,给予1万多元的困难扶持,七个部门还决定形成机制,在未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海沧卫生局还针对郭某老人的健康情况,上门义诊并免费提供药品。二女儿就读的学校也送来了慰问金,并决定每学年减免学费、给予助学补助。有爱心人士表示帮助两女儿完成学业的意愿,社会各界的援手,让郭某一家感动不已,也让报道本身更显温馨和理性。

促进善款公开规范运作,增强慈善公信力

媒体既要激发社会的慈善热情,也要积极促进慈善组织建立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增强慈善公信力和影响力。在“奇迹宝宝”的报道中,媒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慈善组织的公开透明运作。

呼吁慈善捐助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奇迹宝宝”事发第二天,厦门市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就决定为“奇迹宝宝”开设爱心账户,接受社会捐款。捐款一开始,厦门主流媒体就呼吁慈善捐助的公开透明,厦门电视台的新闻观察员明确提出了捐款应该保障“奇迹宝宝”的未来成长,用款和关爱要落到实处、明处。民众和媒体对善款透明化的关注引了起市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的重视,他们都明确表示善款要专款专用,将捐款全部用在孩子的医疗和成长上,定期通过媒体通报开支情况。同样,在援助肇事司机郭某一家时,近5万善款也体现了透明合理。其中,近3万元用于两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市、区红十字会将进行有效监管,专款专用,5000元用于帮扶两位病残老人。

促进慈善捐款合理使用,保护收益者权益。厦门市市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相继召集市文明办、捐赠代表、律师、媒体就善款使用办法进行讨论,明确社会的捐款人为捐赠者,市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为受赠者,“奇迹宝宝”为收益人。市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有责任、有义务确保善款的合法透明使用,公布捐赠账目。经过公开征集的市民意见,89.2%的市民认为,剩余善款的保障对象应该是“奇迹宝宝”和他的姐姐弟弟三人,有近一半的市民认为,可以按月支付善款给监护人作为小孩的生活补贴。

监督慈善基金托管,保证收益者成长。对于如何制约监护人对善款的使用?是否仅保障孩子到18周岁?如有剩余善款如何处理?经讨论,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市红十字会和市慈善总会决定与监护人签订协议,基金实行托管,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对托管方的监督。2014年5月23日,市红十字会和市慈善总会与“奇迹宝宝”三姐弟的法定监护人签订协议,协定救助款由市红十字会和市慈善总会共同托管,用于三姐弟在成长过程中的医疗(医保支付外个人支出部分)、生活和教育等方面的人道救助,“奇迹宝宝”享有优先救助权,直到18周岁,救助款每月10日前按照每人救助1000元的标准转到指定账号里。

善款用途的细化,体现了帮扶人的初衷,也让帮扶人清楚善款的用处,解除了捐款人的后顾之忧。当媒体理性促进慈善机制迈向科学和透明,也就赢得了捐款人的信任,当需要救助时,市民的援助热情也就容易被激发出来。

在慈善引导中提升媒体传播力

在弘扬慈善文化中,传统主流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灾难发生时,传统主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募集活动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确实解决了受灾者暂时的困难。但是,面对慈善机制的不透明、不规范,面对民众对慈善事业公信力的质疑,媒体还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

厦门“奇迹宝宝”的报道不仅帮助了不幸的宝宝,也帮助了肇事司机一家,善款公开规范,专款专用落到实处,既是一次爱的动员和生动、理性的慈善教育,同时也提高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在慈善事业中,媒体不仅可以引导民众的慈善热情,呼吁社会培育和规范各类慈善组织、建立保障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监管举措,而且可以督促慈善组织的规范运作,帮助民众树立对慈善事业的信心,推动慈善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今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慈善法》。《慈善法》规范“扶贫济困”,扩大了慈善组织的范围,降低了慈善组织发起公募资格的门槛,倡导人人可为慈善,让慈善事业更加科学透明、更加专业和多元化。在慈善事业中,媒体不仅可以引导民众的慈善热情,呼吁社会培育和规范各类慈善组织、建立保障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监管举措,而且可以督促慈善组织的规范运作,帮助民众树立对慈善事业的信心,推动慈善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海沧红十字会善款
“精致城市”涌起“雷锋潮”
别出“新”裁跨到海去旅行
见证(2)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公开善款去向才能拉直问号
福建红十字会与福州塔亭医院抗战救护往事
2013年全球奢华精品酒店帮助慈善基金筹款共计一百万美金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
每一笔善款都应成为“烫手山芋”
历届世界红十字日活动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