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雅萌(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炫技之我见
——还原舞蹈动作的本与真
陶雅萌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随着舞蹈艺术剧场化、产品化、商业化的发展,舞蹈艺术现象开始以一种“高雅”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逐步普及和丰富着人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和传播媒体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舞蹈又以一种“新”的形式登上电视荧屏及网络,加快了舞蹈的传播速度,加大了舞蹈的受众面。但是在舞蹈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难看出现阶段中国舞蹈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指出目前舞蹈“炫技”的这种现象,明确提出自己对此现象的态度,并且从舞蹈的“本体”出发,探寻舞蹈技巧的本质属性,找出可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给出一些建议与设想。
【关键词】舞蹈技巧;本质内涵;影响因素
“炫技”俗称卖弄技艺,在舞蹈中,它指的是作品中高难度舞蹈技术技巧含量日益增多,舞蹈编导以及舞蹈演员单纯地追求舞蹈技术技巧而忽视舞蹈作品内涵的一种现象。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中虽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是同时它更是舞蹈组成的一部份,是用来传情达意的一种手段、方式。但是作为舞蹈的编创者不应该变更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中的地位,以次充主使舞蹈技术技巧成为舞蹈的主体,甚至有的还使舞蹈技术技巧表演达到了杂技或体操表演的水平。我认为如果在舞蹈中过于强调舞蹈技术技巧动作不仅仅是喧宾夺主,同时不能使舞蹈动作与情感内容衔接恰当,从而不能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有时还会带给观众一种错误的舞蹈认知。所以,正确地理解与认识舞蹈技术技巧应该成为每个舞蹈工作者与学习者的必修课程,这样才能有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去引导舞蹈者与那些热爱舞蹈的观众们。
(一)舞蹈技术技巧是表达情感与内容的手段
舞蹈是以人的身体作为媒介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灵魂与肉体高 度结合的艺术结晶。它是艺术化的生活情景重现,也是抽象化的意识情感的再现 与传达。《毛诗·序》中提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人说道“情”认为情感是需要外在表达的,当言语、感叹、咏歌都不足以阐述内心之感时便手舞足蹈。手舞足蹈就是我们所说的舞蹈动作,可见它是一种强于语言、感叹、咏歌的情感表达方式,这里的“强”我认为它包含两种含义。一方面,手舞足蹈的舞蹈动作具有视觉上的直观性与表达的形象性,更容易使人体会其诉说的情感;另一方面,当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高难度的舞蹈技术技巧动作可以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与情感的高度契合,填补了其他情感传达手段的不足。当其他表达手段都显得苍白而无力,舞蹈动作以其张弛有度的变化赋予情感鲜活的生命力。舞蹈技术技巧以形达意的同时也是对生命形态最直接、最强烈的诠释。
舞蹈动作是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具有美的属性的身体语言,是舞蹈构成的主体,舞蹈技术技巧作为舞蹈动作的一部分,它根据舞蹈的文本或编导者的需要塑造人物形象、情节内容。通过舞蹈动作的延伸与变形,高难度的舞蹈技术技巧可以更好地、更加深刻地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表现思想意识,夸张地赋予动作活力的一种变现形式。简单地说,它就是服务于舞蹈内容的一种手段。舞蹈大师杰克·安德森在他的《舞蹈—头脑、心灵和肌体的艺术》一文中曾说过:“建立在单纯技巧基础上的舞蹈终究会使人厌烦,舞蹈永远不应该如此”,“为技巧而技巧”的舞蹈表演是不可取的,它不但不能与舞蹈内容更加贴切,还会分离、切断舞蹈情感,同时也不能使观众更好地体会舞蹈内涵。这也是舞蹈技术与体操、杂技的最大不同,舞蹈需要的最终是艺术家,而非舞蹈着的匠人。
(二)舞蹈技术技巧是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的体现
舞蹈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壮大。同时文化又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舞蹈艺术也有地域、民族、时代的划分。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及艺术活动形式。其次,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小范围的聚居在我国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地理区域范围。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产生的文化背景形成了各地独特的舞蹈艺术,例如新疆的维吾尔族舞蹈、宁夏的回族舞蹈、汉族的秧歌、东北的朝鲜族舞蹈等等。文化的不同导致舞蹈形式各样、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在此我们就谈到了如何把握一个舞蹈的风格特征,就是要掌握和了解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使舞蹈动作符合文化内涵,成为舞动的文化符号,舞蹈技巧也不例外,它一定是与民族舞蹈相贯通的,如果单纯的只是技巧的叠加,我们从何处寻找风格、寻找文化,那样舞蹈技术技巧一定是与舞蹈格格不入。另外,舞蹈也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目前中国仿古的、当代的、现代的舞蹈纷繁多样,它们都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舞蹈表演的特点与特色,并且通过这些舞蹈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舞蹈发展的脉络以及传承的关系。所以在舞蹈创作中不能忽视舞蹈动作、舞蹈技巧的历史背景以及舞蹈技巧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寻找舞蹈技术技巧的新的突破。
舞蹈是艺术化的人体动作,是具有美的属性的人体科学运动。在此我们讨论舞蹈的两种“美”的形式,一种是舞蹈形式美,一种是舞蹈人体美。舞蹈的形式美包括舞蹈静态的美和流动的美,要求动作间的协调配合、舞蹈结构的统一以及作品的流畅性。如果为了盲目地完成作品,拼凑音乐时长而添加舞蹈技术技巧,不但会破坏舞蹈的整体性,使舞蹈技巧变得突兀,而且还会打断舞蹈的情感,起不到舞蹈技巧的点缀作用。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直观的美的舞蹈形象会给观众较大的视觉冲击。人体的肌肉、线条、长相等等都可以是引起观众共鸣的因素,我们有时把这种美称为“纯美”,不借助任何道具,脱离世俗的繁杂,进入一种身心合一的境界。由此看来,舞蹈的表演不一定非要借助高难度的舞蹈技术技巧,也可以是非常纯净的舞蹈画面。
《CCTV电视舞蹈大赛》《舞林争霸》等关于舞蹈的电视节目的热播,使得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电视近距离地观看舞蹈,舞蹈逐渐也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电视舞蹈的出现积极地响应了提高全民艺术素质的号召,有利于舞蹈的普及和舞蹈美育教育的展开。但是,舞蹈所具有的竞技性质使有些舞蹈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失去了方向。许多舞蹈中开始使用较高难度的舞蹈技术技巧动作,甚至有的舞蹈出现了技巧拼贴与叠加的问题,舞蹈把情感抛之甚远,没有了“美”的表现。同时这些节目也具有一定的引领性,使得其他电视节目出现了跟风的现象,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一现象的出现同时也在舞蹈圈刮起一阵“技巧风”,学生错误地把学习舞蹈技巧当作他们的主要学习目标,导致学生荒废了其他的舞蹈专业课。所以这一“炫技”的舞蹈倾向是不可取的。
(一)走进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根源于生活,舞蹈艺术也不例外。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综合了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形式,但其实质还是艺术化的生活。戏剧、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独特写照,音乐、美术是抽象化了的生活感悟,舞蹈是抽象化了的生活写照和精神感悟。舞蹈动作都是从生活中提炼美化了的素材,通过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加入五味杂陈的情感,反馈于观众达到情感体验的共鸣。当舞蹈脱离生活,它会逐渐失去可以去欣赏它、体会它的观众,从而丧失艺术的魅力。所以当编创者在感到舞蹈编创穷途末路之时,应该重返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给予他的创作灵感,重新找回舞蹈的真实性,而不是拿舞蹈技术技巧去滥竽充数。
(二)大力倡导舞蹈美育的普及
“炫技”这种错误的舞蹈倾向可能会引导许多不了解舞蹈的群众误入歧途,像现在许多家长会认为小孩子学习舞蹈只需要练习那些高难度的舞蹈技巧,而忽视舞蹈的艺术熏陶作用。我认为,加大舞蹈美育的普及力度会使家长与小孩有一个正确的舞蹈学习方式,从而可以避免未来这种错误倾向的势头发展得越来越大。
(三)努力营造多元化的舞蹈环境,增强舞蹈的群众基础
现在舞蹈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代舞、当代舞、芭蕾舞、民间舞、街舞、拉丁舞、广场舞等等,舞蹈种类越来越丰富,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舞蹈环境来说,我们应该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保留古代优秀舞蹈文化传统,努力去营造一个良好的舞蹈发展的大环境,打破“舞蹈技巧”独霸一方的舞蹈格局。积极鼓励舞蹈向群众性发展,提高我国舞蹈的群众基础,引领舞蹈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当舞蹈编创着面临更多的选择之时,绝不能以丢失舞蹈的本真去掩饰自己创作的缺失,导致舞蹈错误倾向的产生。作为一名舞蹈者我们还是应多学习艺术理论与创作的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2]刘建.拼贴的“舞蹈概论[M].民族出版社,2010.
[3]隆萌培.徐二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