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顺复
近视防控管见
文/蒋顺复
有关数据显示,1949年上海市学生视力低常率为 4.35%。有人估计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近视眼发病率不会超过3%,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不会超过4%。然而,到1999年,中国近视眼发病率跃居世界第二。2015年6月5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李玲团队在京正式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5岁以上人群中,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约有5亿,近视人数在4.5亿左右。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群的近视发病率将增至50.86%~51.36%,患病人口将达7.04亿~7.11亿。仅2012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患有高度近视的总人口高达3000万。其中,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均超过70%,并且在逐年增加。我国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一位!如果按照这一趋势,2020年患有高度近视的总人口将达到4000万~5155万人,后果不堪设想!
近30年来,近视防控“福音”“佳音” 不断,近视眼却越来越多!理论千奇百怪,产品五花八门,市场混乱不堪,患者无所适从……
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比一个能“忽悠”。 人类目前4000种常见病90%没有好药可治,最常见的感冒也不是药物治好的。人类7000种罕见病,99%以上无药可治!在当前的医疗和技术条件下,不要幻想把近视眼治好!近视眼是眼轴变长了,无法缩短的!不要到处寻找能把近视眼治好,能让假性近视一治“永不复发”的“神器”“神法”和“神论”!
目前面临3大问题:
1.眼视光行业无法回避近视眼防控问题。
2.在近视眼问题上,消费者的要求和现实科学水平两者之间有很大的距离。
3.是用忽悠的方法去“迎合”消费者不现实的要求,还是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消费者走务实的道路,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明确。
1992年成立的教育部“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专家指导组”确定的防控目标是:治假、防真、防重 。
我个人的观点:
“防近”群体目标:让未近视的学生远离近视、让刚近视的学生告别近视 、让已近视的学生减轻近视。
“防近”个体目标:“保持”度数低速发展、“保持”正常的视功能、“保持”不出现并发症。
要明确一个概念:防控目标绝不是一定要摘掉眼镜。眼镜是眼保健的主要手段之一,宣传摘掉眼镜是走入歧途,会自断生路!宣传摘掉眼镜,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些号召力,但从长远来看,因为绝大多数不可能实现(手术例外),所以无生命力。
1992年成立的教育部“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专家指导组”(以下简称专家指导组)正式提出的模式:宏观导控、依靠科学、综合措施、防治近视。
我个人认为“综合”模式不是“凑合”模式 。“综合”模式的每一样措施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可靠的理论依据;实践证实的临床效果;安全、简便、易行。
专家指导组提出的标准 :科学有效、对眼无害、 简便易行。
个人补充:控制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孩子不是机器人!(孩子的时间成本)。 家长不是小金库!(家长的经济成本)。绝不能 “赚钱就行”!
1. 近视眼是一种长时间看近、读写姿势不好、沉迷电子产品 、户外活动时间太少等不良用眼行为所导致的“行为性疾病”。改善不良用眼行为,是防控近视眼的最根本途径。
2.真性近视眼是无法治疗的。假性近视眼和混和性近视眼的假性成份,是可以治疗的,而且必须治疗,否则,将促使真性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
3.视功能不正常,是促使近视眼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定期检测、调整视功能,是防控近视眼的有效措施!
为此,应实施两大方案 :“六”+ “九”。
“六”:
1.一个正确的读写姿势
2.一个良好的用眼行为
3.一台照明合适的台灯
4.一副防控近视的眼镜
5.一支清除假性近视的眼药
6.一把能诊能治的拍子(反转拍)
特点:孩子花时不多,家长花钱不多
“九”(字真经):
先治疗(治疗假性部分)
后配镜(矫正真性部分)
再保健(调整视觉功能)
特点:好理解,好接受。
包括: 1.专业技术。2. 营销措施。3.人员素质。 4.经营环境。
协调、运作好四要素,必须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这是当前眼镜行业转型、升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行业转型升级成败的关键环节。眼镜店老板和管理层人员必须懂得近视眼防控的基本知识。不追求把近视眼治好,但必须寻求能让假性近视一治“永不复发”的方法。
近视眼防控是事关中华民族体质的伟大事业,我们应当有使命感。在做好事业的同时,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它当成纯商业来做,每一样措施都把经济利益摆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坚持“赚钱就是硬道理”,那么近视眼防控工作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走进学校、社区开展一些爱眼活动是防控近视眼的有效方法,也会带来一些商机,但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切不可在活动中打着公益的招牌而实际上完全谋取商业利益,更不可在活动中弄虚作假,忽悠消费者。否则,必将失去诚信。近视防控工作者必须凭良心,讲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