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斌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论高校钢琴教学中如何渗透音乐审美教育
郑 斌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在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过分看重学生演奏技巧和演奏技能方面的教学,而对于学生审美素质、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方面的教学则是相对落后,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到钢琴艺术的魅力特征。对此,在分析高校钢琴教学音乐审美教育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就高校钢琴教学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钢琴教育;钢琴教学;审美教育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已经成为高校音乐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和美育素质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在钢琴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在完成基本的演奏技巧、演奏技能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意识的渗透音乐审美教育,提高美育教育在钢琴课教学中的授课地位,在钢琴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对此,音乐教师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在钢琴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钢琴鉴赏和艺术体验的空间,并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从而实现高校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促进学生钢琴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
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审美,主要来源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欣赏钢琴音乐、创作钢琴音乐、传播钢琴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体验、联想、想象、理解、创造美的能力[1]。钢琴艺术中的音乐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三方面的能力,需要在高校音乐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不断积累音乐审美经验。
(一)感受力
钢琴艺术的音乐内涵和情感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要想真正感受到钢琴艺术的音乐魅力,就必须综合运用人的视觉神经系统和听觉神经系统对钢琴作品的音响、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和声、调式等艺术特征进行全方位的感受,必要时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个人想象力,多开展音乐体验活动[2]。因此,在高校钢琴的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钢琴艺术的感受和体验,这是学生获得审美情感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表现力
钢琴之所以被称为“乐器之王”,主要是得益于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是钢琴艺术的灵魂所在。因此,高校钢琴教学的实践中,音乐教师在保证学生对音乐内容进行准确理解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将内心对钢琴艺术的感知与形象,通过恰当的钢琴演奏形式、方法和技巧进行展现,准确表达出钢琴作品的艺术内涵。所以说,学生钢琴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是渗透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必经阶段。
(三)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之一。高校音乐教师在钢琴教学的实践中,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思维,从而让学生能够遵循钢琴艺术创造的客观规律去发现美、创造美。
此外,高校钢琴教学的音乐审美教育还能到体现在鉴赏力、想象力、协作力等一些细小环节,这样学生才能对钢琴作品以及演奏有一个整体上的理解和把控,实现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有效培养。
(一)树立钢琴美育教育的新理念
随着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学已经不仅仅满足基本的演奏技能教学,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美育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培养,以便实现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钢琴教学,必须实现教育理念上的积极创新,即增加音乐审美教育的力度,树立钢琴美育教育的新理念。尤其是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校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能够把钢琴教学与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以审美教育为主的钢琴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贯彻和落实,这样才能提高钢琴审美教育在各项教学中的地位,在各个钢琴教学环节实现音乐美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优化钢琴教学内容设置
高校传统钢琴教学内容的设置,主要是面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而设置的,所以要想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就必须对传统的钢琴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多设置一些审美教育方面的课程内容,这是高校开展审美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基于高校当前现有钢琴课程的配置情况来看,需要增加审美教育的授课课时。
配奏课的拓展和集体课的增设将会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形成有效的促进,也是高校加强钢琴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3]。高校钢琴音乐课程的设置,在学生的前两学年主要是进行钢琴演奏技巧方面的教学与训练,钢琴音乐审美教育的课程内容则是很少涉及,而到了大三、大四学年,学生又会面临实习、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所以配奏课程的教学往往不够系统,并没有真正纳入到高校钢琴日常课程体系当中,不利于学生音乐审美知识的系统积累和审美能力的升华。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始将数码钢琴集体课纳入到钢琴教学的课程体系当中,这样可以有效弥补钢琴小课堂的一些弊端,有效拓展学生的钢琴学习视野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对钢琴艺术的演奏更具适应性和表现力。同时,在钢琴基础课程的设置上,高校不可忽视钢琴史等基础内容的教学,只有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钢琴艺术的文化背景、发展历史以及一些经典曲目,才能系统培养学生的钢琴审美素质,也加强了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力、鉴赏力和处理能力,进而更好的实现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目标。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在钢琴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丰富学生内心对钢琴艺术的情感体验,并最终内化为学生个人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所以说,高校钢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多安排一些设疑、体验、导思、创造性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在钢琴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关键。具体而言,高校的钢琴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一些重点、难点和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安排体验与审美任务,要让学生敢于针对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项目,消除对钢琴艺术的陌生感和畏难心理,做到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师可以在钢琴课堂针对某一经典曲目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全面的感知钢琴艺术的神韵和魅力,全身心的参与到钢琴艺术的审美和鉴赏活动中来,激发出学生的艺术思维火花和审美潜力,实现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钢琴审美氛围
高校钢琴教学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渗透,需要钢琴教师营造出良好的钢琴教学氛围,优化钢琴教学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审美情趣。但在传统的钢琴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教师仿佛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被动审美的位置,很少有主动体验、主动感知的空间,从而限制了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有效培养与提高。因此,高校钢琴教师在实施音乐审美教育时,不能老是局限于原有的钢琴教学形式,要重视钢琴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创新,积极创设和民主、平等、和谐的钢琴审美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的钢琴审美情趣和审美潜能,并在音乐审美过程中积极融入个人情感,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审美素养循序渐进的提升。例如,对于钢琴中的音符、旋律、节奏、表演技巧等基础审美环节,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我、表达自我,高校音乐教师只需要进行科学引导即可,以便实现学生音乐审美素质有针对性的培养。同时,高校音乐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钢琴表演实践活动,有效拓展学生钢琴学习的思维空间和审美境界,让学生边实践、边感知、边提升。如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高校教师就可以组织班级内的学生组建钢琴演出团队,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钢琴学习热情和审美情感,“学以致用”的教学形式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实现学生钢琴表演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协调化发展。
(五)提升音乐教师的美育修养
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提升,音乐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者和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促成者,所以高校的音乐教师要增强自身音乐审美教育的责任感,在钢琴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育修养,这是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渗透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前提。一方面,高校的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对钢琴艺术的欣赏水平,把欣赏一件好的钢琴音乐作品当成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同时要学会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感受钢琴艺术的音乐美,从而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对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进行引导[4]。另一方面,高校音乐教师要学会按审美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智慧和情感紧密相联,互相促进,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爱好与特点,选择合适的美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讲求审美教学艺术,让各个学生在钢琴音乐美的体验和感悟中都能实现审美素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高校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钢琴艺术的表现力,这就需要高校音乐教师在钢琴教学的实践中要积极融入和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将钢琴审美素质教育惠及到每位学生。但是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时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的音乐教师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只有提高对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钢琴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创新,激发出学生在钢琴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钢琴艺术的鉴赏与体验活动中来,实现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不断发展。
[1]张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 .
[2]章晓丰.声与乐的珠联璧合——论钢琴教学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J].大众文艺, 2011(17).
[3]金克华.试析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J].群文天地,2012 (16).
[4]林薇薇.刍议如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北方音乐,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