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说法》栏目的法制报道特色

2016-02-03 07:45岳凯敏
传媒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主持人案件责任

文/岳凯敏

《今日说法》栏目的法制报道特色

文/岳凯敏

《今日说法》栏目是由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档关于典型案件分析与总结评述的法制报道电视节目。节目以加强普法教育、完善法制建设、实现法制监督、提供民生服务为主旨,以“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为传播理念,成功打造了主题明确、风格鲜明、收视率高、观众群稳定、影响力广泛的栏目品牌,获得了社会公众的认可与肯定。

对话式评议与大众化传播

主持人解说与专家评论结合。一方面,《今日说法》注重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采用了主持人解说的录制形式,利用主持人的人格魅力、主持风格、语言技巧,增强了节目的情感感召力。主持人直接面对观众,讲述案件发生经过,分析案件争议点,总结案件影响与引发的启示,代表观众表达想法、抒发情感。他们凭借独特的视角,睿智犀利的话语言,以独树一帜的风格打动观众,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思想认同。另一方面,节目采用了专家评论的录制形式,有效提高了法制报道的公信力。节目邀请司法领域的专家、各高校的法学教授以行业权威人士和学术界代表的身份来到现场与主持人对话,通过专家阐述法学原理,分析法律关系,准确解释法律条文的含义与适用条件,帮助观众理解案件争议点,增强了法制报道的权威性。

通过电视、网络、移动端媒介传播。《今日说法》以电视为主要传播载体,以大众化传播为目标,具有覆盖率高、影响力广泛的优势。在播出时间上,节目避开了观众的工作时间,便于观众在工作结束后收看节目。同时,栏目与网络、移动端传播平台进行合作,从大众传播的定位出发,配合观众的碎片化、移动化收看习惯,与央视网互联网视频资源平台、央视影音APP、CCTV微视——央视官方社交平台进行合作,全面拓展传播渠道,实现电视媒体跨平台传播,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民事选题与刑事案例并重

民事选题。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民事领域中的纠纷矛盾逐渐增多,公民的法律维权意识在不断提高,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财产权益与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如何在民事法律调整指导下,建立民事契约关系、规范民事行为活动、解决民事矛盾纠纷,成为我国法治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今日说法》中的民事案件数量约占了节目总数量的一半,这既避免了“重刑轻民”现象发生,也对民事领域中法律秩序的构建、法律意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刑事选题。打击与预防犯罪活动,保障与恢复社会秩序是《今日说法》的选题目标。例如,2016年6月 12日播出的《惊魂十四小时》这一期节目就比较清晰地界定了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诈骗罪的罪名、犯罪心理、手段与危害性;2016年6月7日播出的《勐海谜图》节目则讲述了家族式贩毒的社会危害性、法律打击与防治措施等主题。通过解构刑事案件,节目帮助观众了解刑事犯罪发生的原因,唤醒观众预防违法犯罪、打击犯罪活动的法律意识;通过总结刑事犯罪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性和强制性惩罚后果,起到警示与思考的作用,消除潜在犯罪隐患;通过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与犯罪起因、过程,让观众对刑事犯罪活动有所认识,并能够采取恰当法律措施,避免遭受不法行为侵害。

叙事结构平衡与多元化视角

具有叙事结构平衡的报道特色,通过案件分析,解读法律争议。《今日说法》以典型案例解读的形式,逐步展开案件发展过程,透彻分析事件起因、变化与结局。以2016年6月8日“两个失踪的孩子”为例,该期节目总时长约为28分钟,讲述了四个孩子相约去苗圃玩耍,其中两个儿童不幸落入池塘意外身亡,作为受害者家长与池塘苗圃承租者之间以及生还的两个孩子监护人之间的侵权追责争议。节目0-8分钟介绍了案件发生起因分析、经过与发展;9-20分钟为各方当事人陈述观点、理由与诉求;20-22分钟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分析各方当事人责任承担;23-25分钟公布案件一审和二审判决结果与判决理由;26-27分钟由主持人做出总结,说明案件所引发的启示与思考。节目凭借叙事时间的科学分配,实现了叙事结构平衡,保证了案件解读的真实性与条理性,也保证了法律关系、法律争议评析的深刻透彻。

具有多元化视角,通过案件评议,阐述法制意义。《今日说法》中融入了旁白解读、当事人陈述、主持人评论、专家意见、法院判决等多种报道视角。仍以2016年6月8日“两个失踪的孩子”为例,该期案件争议点是如何在当事人之间划分侵权责任,涉及“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责任承担比例如何确定”两个要点。其中,受害者父母(一审原告)认为应当由苗圃承租方与生还儿童监护人共同承担侵权责任;而被告方则认为自己已经尽到安全保障、监护职责,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认为,死亡儿童父母没有尽到监护责任,生还儿童父母没有加害行为,不构成侵权责任,苗圃经营人不属于我国侵权责任法37条所规定的公共活动组织者,是否承担安全保障责任,存在争议,但根据公平责任原则,如果导致损失发生,即便没有过错行为,也应当承担适度赔偿责任。对此,一审法院判决死亡儿童监护人承担主要责任50%,威迅公司承担次要责任40%,并赔偿76万余元,刘林、李玉父母承担补偿责任10%,赔偿金额合计19万余元。而二审法院没有支持一审判决中刘林、李玉父母的赔偿责任承担,但根据人道主义原则,刘林、李玉各自愿补偿1.2万元和1.3万元。最终,主持人总结评述认为:“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能够自救并救人,是学校内外教育的根本。”这种多元化案件评议形式,保证了案件评议与解析的全面性,既有专家、律师、法官等权威人士的专业法律解释,也有当事人、利益关系人和主持人所代表的普通观众评价看法,保证案件争议得到透彻分析,说明了案件的法制意义。

还原情景与灵活剪辑

还原并带入案件情境,营造视听效果。《今日说法》以还原案件真相、模拟带入情境等多种制作手段,为观众营造了内容精彩、情节起伏的视听效果。节目录制过程中,通过采访对话当事人、调看监控视频、案件事发现场勘察与回访等多种拍摄手法,由设置悬念、呈现扑所迷离的故事情节,到追查线索、逐步引出事实真相,最后说明争议纠纷的处理方法,成功还原案件真实情况、模拟案发经过。同时,节目配合电视媒介画质清晰、影像生动、直观感受强烈的视觉优势,有效引起观众的好奇心、紧张感与求知欲,使他们持续追随案件发展,关注最终结果。

灵活运用录制剪辑手法,增强视听感受。《今日说法》运用了多种录制剪辑手法,包括设置案件悬念、抛出提示线索、反复使用插叙、倒叙的叙事方法,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将观众带到案件情境之中。如2016年6月8日的节目《两个失踪的孩子》,先使用了倒叙的形式,引入了受害者父母的几段对话,设定了“孩子去哪了”的悬念;又以镜头带入、视角切换的剪辑手法,讲述了几位家长寻找孩子的过程;再以倒叙的形式,追溯至案件发生之前,穿插了一系列的监控视频、特写镜头、案发现场实况拍摄与地形分析,解释案件的起因、经过;接着跟踪案件的起诉、庭审、判决过程,解决了责任承担的争议点;最后镜头重回现场,关注案发地后续情况,思考案件所带来的启示。节目中采用了大量种类丰富的制作方法,一方面具有故事讲述的视听特色,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情感,另一方面融合了采访报道、案件情节模拟、观看监控视频、专家与主持人现场对话等多种视听形式,全方位增强了观众的视听感受。

传播公正理念弘扬人道精神

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传播公平正义理念。《今日说法》栏目以法治理念传播为价值定位,意图加强法治教育,批判、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民事纠纷提供法律解决方案,维护健全的社会法治环境,促进公平正义社会秩序的构建。如2016年6月14日的“暴雨之夜”,讲述了南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对其职责范围内的马路井盖存在管理疏忽,导致当事人死亡的侵权责任纠纷。该起案件探讨了强降雨天气情况下,市政工程管理处的巡查与防护工作职责,对市政工作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死亡家属的合法权益,是公平正义得到伸张的典型案例。

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今日说法》栏目关注未成人年、老年人和其他社会弱势群体,包括《两个失踪的孩子》《孩子,你在哪儿》中被拐卖、缺失安全监护的未成年人;《我用半生来寻你》中孩子被拐卖、伤心欲绝的母亲;《暴雨之夜》中不幸失去妻子的老人等,节目将他们的故事与公众分享、讨论,以唤起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帮助与关怀。在《暴雨之夜》节目的结尾处,主持人语重心长地抒发感想:“那些裸露的井口,就像一张张血盆大口,事故之后,是否每个地方都会做出改变,让吃人的井口闭嘴呢?我们不得不说,用生命来检测和推动设施的完善,代价太高了”,话语中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并充满了情感关怀。

作者单位 河南警察学院

猜你喜欢
主持人案件责任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主持人语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左脚丢鞋”案件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