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琴派《颖阳琴谱》钩沉

2016-02-03 07:08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中州自序琴曲

霍 锟

(河南博物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州琴派《颖阳琴谱》钩沉

霍 锟

(河南博物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原的古琴艺术,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清乾隆十六年(1751)李郊撰辑的《颖阳琴谱》,是中州琴派的代表琴谱之一。全谱共有夏扶黄等人所撰序言七篇,自序一篇;王介眉等跋三篇;琴论两卷,并有字谱源流、减字法、手势图等文论;收录琴曲十二首。所录琴曲皆为文曲,曲风苍老,最能体现中州派“高古端严、宽宏苍老”的风格特色。本文中关于弹琴指法的论述,语言简要明晰、直指要点,对于习琴者而言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对于中州琴派的理论研究和中州琴特色派风格的传承弘扬等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也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面的空间所在,保持中州琴派特有的性格基因,是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冲击下,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的生命力所在。

文化遗产传承;中州琴派;《颖阳琴谱》;琴论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同时也是华夏音乐文明的滥觞之地,在这块土地上音乐正如一条长河一般,亘古不息、薪火相传。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音乐文化。而中原的古琴艺术,更是独树一帜历史悠久、一脉相承。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中州琴派出现了数位有影响的琴家,并著有琴书谱集。清代乾隆四年(1739)王善撰辑的《治心斋琴学练要》、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崔应阶撰辑的《研露楼琴谱》、《龙吟阁秘本琴谱》,主要收有王受白辑录的传统琴论。清人王坦《琴旨支派辩异》篇中指出:“中州派高古端严,宽宏苍老;浙派清和善俗;金陵派参序有节,抑扬有纪;虞山派清微淡远。”王氏这段文字精辟地概括了当时几个派别的琴风,记载了中州派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

清乾隆十六年(1751)李郊撰辑的《颖阳琴谱》,是中州琴派的代表琴谱之一。全谱共有夏扶黄等人所撰序言七篇,自序一篇;王介眉等跋三篇;琴论两卷,并有字谱源流、减字法、手势图等文论;收录琴曲十二首,《高山》、《流水》、《圯桥进履》、《渔樵问答》、《墨子悲歌》、《列子御风》、《塞上曲》、《水龙吟》、《平沙落雁》、《汉宫秋月》、《乌夜啼》、《大雅》。所录琴曲皆为文曲,曲风苍老,最能体现中州派“高古端严、宽宏苍老”的风格特色。《琴曲集成·据本提要》云“其演奏风格与江浙巴蜀各派迥然不同。”

《颖阳琴谱》琴论及序、跋等文论部分极有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琴谱共有序八篇(其中自序一篇)、跋三篇、琴论两卷(卷之一、二),本文将此琴谱文论部分进行分章列举。

序言方面,共有夏扶黄、董榕、蔡梦燕、李志沆、赵三选、黄凌云、刘体正所做序言七篇,李郊自序一篇。七篇序言共计2700余字,分别从琴史、学琴要点、琴谱特点、李氏文脉承传、中州琴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序言的第一篇为夏扶黄作:“余宰商岁将一帀矣,日听断无宁晷,或批阅至夜分犹弗尽。其事之纷与,抑才之绌与,于是而欲侈谈琴化,优游坐理,窃愧未之能也。念自少时,奔走风尘,罔习安弦,不知操缦。不学者易迈,思之,思之,悔何及乎?……”、黄凌云序言中说:“琴之谱,匠之规矩也。至其声之高下抑扬,音之温厚和平,则规矩中之巧也……琴谱之作,自抱朴子《琴原》,而外如《琴说》、《琴则》、《学琴指南》等书,无虑数十家,然仿其制而勉效之,则如万壑争迷、望洋徒叹,是岂谱之无与于琴乎?亦人之不善于为谱耳,不善于谱则独善矣,而兼善犹未也。”;李志沆序言中写到:“是李子因谱而名传,余或因序李子而名亦传,则余之谱可以梓,可以不梓;而洛阳纸贵,正不能不独推夫蘩周云尔。是为序。”

自序一篇,840余字,李郊在自序中说他的父亲要他学琴,“遂博採四方,闻雍邱李君襄五,乃挥抚名手,音声谐和,调衍中州正派,不惜重聘敦请於家。自雍正甲辰以至巳酉,岁经五更……,口传手授。”后来李郊将他所学“逐曲按其音律,详摹手法,而谱记八曲,后又推广四曲,合订一十二曲……,用作学琴者行远登高之一助!”

琴谱自序言之后,设有总目录一篇,后即是琴论二卷。卷之一,根据笔者整理大致分为琴史、乐论,琴体、琴形、琴学要点、乐律几类,包括:上古琴论、琴原篇、琴体说、乐书琴论、琴操、琴畅操篇、论乐原声、五士操论、琴学须知上古琴赋等;卷之二主要可分为音律、指法、习琴要点、弹琴礼仪等。文论中关于弹琴指法的论述,语言简要明晰、直指要点,对于习琴者而言尤为重要,手势部分则绘制有详细的图示,一目了然,分类清晰。

该琴谱的卷三、卷四则为琴曲部分,共收录琴曲十二首,分别为卷三:《高山》、《流水》、《圯桥进履》、《渔樵问答》、《墨子悲歌》、《列子御风》;卷四:《塞上曲》、《水龙吟》、《平沙落雁》、《汉宫秋月》、《乌夜啼》、《大雅》。记谱时,李郊为帮助初学者分清句逗,他还特创分句成行,又再分点的形式,为古琴记谱另辟蹊径。这是一部中州派的琴谱,强调用指取音贵乎苍老恬静,迟疾顿挫,安舒自如。

中原大地悠久、深厚的古代音乐文化积淀是中州琴派、中州琴学发展、兴盛的沃土。中州琴派始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中州琴派在形成过程中,传承脉络清晰,《琴书千古》、《治心斋琴学练要》、《龙吟阁秘本琴谱》、《敏亭琴剑合谱》、《颖阳琴谱》、《研露楼琴谱》, 这些琴谱的刊印、流传是中州琴派逐步成熟的重要标志,凝聚了一代一代琴人之心血。对于中州琴派琴谱的系统梳理、研究,有益于古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追本溯源、传承本脉,近年来围绕中州琴派进行的系列主题活动,显示出中州琴学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复苏气象。笔者认为,对于中州琴派的理论研究和中州琴特色派风格的传承弘扬等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也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面的空间所在,保持中州琴派特有的性格基因,是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冲击下,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的生命力所在。

[1]琴曲集成.中华书局,2010(7).

[2]曹晓卿.中州琴派的历史沿革和艺术风格初探.中国音乐,2014(4).

[3]陈莉娜.中州琴派略考.音乐创作,2012(5).

[4]杨春薇.琴乐流派源流之考证.中国音乐,2005(3).

霍锟(1981—),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文博馆员,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文物音乐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教育。

此文为河南博物院科研课题《清代<颖阳琴谱>打谱与研究》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中州自序琴曲
《中州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中州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画藤”与“结瓜”——做人不做“卖瓮人”,也不可学“中州蜗”
琴曲《幽兰》探微
明朝琴曲的清商音与含半音五声音阶
关于“歌词文章”——《歌词写作纵横谈》自序
夜的钢琴曲(六)
梅庵派琴曲《捣衣》风格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