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丽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之我见
——从地方戏曲方面的思考
董云丽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戏曲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多元化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其发展面临挑战。本文通过借助山东梆子这一地方戏曲剧种来进一步揭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及传承保护,并提出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
民族音乐;山东梆子;发展
在上世纪80年代,有学者提出关于民族音乐发展出现危机的论述。当下的民族音乐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的象征,其受众度并不高。纵然现在媒体创设了有关民族音乐的电视节目平台和网络平台;以及民族歌曲与流行音乐的交融;民族音乐植根于电影中;还有关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出台。想必民族音乐的繁荣振兴是一个时间的沉淀和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戏曲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传承的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戏曲剧种的种类繁多,各民族地区也相继形成了地方戏曲。享有“戏曲之乡”美称的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有三十余种,约占全国戏曲总数的1/10。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出台,使一些地方戏曲剧种开始了发展复苏之态。下面我将通过山东地方戏曲——山东梆子为例,进一步的揭示当下地方戏曲的发展现状及传承,并由此看民族音乐的发展之路。
(一)山东梆子概况
山东省是我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繁荣发达的地区之一,戏曲文化遗产繁多。各个剧种在山东不断地交流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山东梆子、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枣梆、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七种梆子声腔。山东梆子源自于山陕梆子,主要分布鲁西南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区的绝大部分县、市,约占了小半个山东。山东梆子的产生可追溯到明代后期,在清朝乾隆时间达到繁荣发展时期。进入解放初期,梆子剧团发展迅速,各地形成不少职业班社。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兴的流行音乐文化的兴起,对戏曲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带来冲击。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的加强,山东梆子作为传统的地方戏曲也开始慢慢受到人们的关注。2006年山东梆子入选第一批省级文化遗产名录。次年山东梆子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2008年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施对地方戏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山东梆子发展现状
目前,山东省内的泰安、济宁、菏泽山东梆子剧团以及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巨野县山东梆子剧团等演出比较活跃。为使得山东梆子不断的创新发展,各个地区的梆子戏迷们创建了“梆子交流群”,为山东梆子更加迎合观众的欣赏角度的长足发展建言献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创建了网络平台——“山东梆子网”。在张文明老师的带领下,2004年7月初次建成“山东梆子网”。该网站以“弘扬民族艺术,传播山东梆子”为己任,为更多热爱戏曲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此外,还有“山东梆子”、“济宁市山东梆子艺术工作室”等微信公众平台。为戏曲文化的推广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民族音乐的发展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创新的过程。山东梆子这一地方戏曲在不断的稳步发展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新元素的加入,使之群众基础越来越雄厚。
关于山东梆子的传承和发展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方面兼顾运行。
(一)硬件设施——政府扶持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支持本地现有戏曲剧院剧团。加大宣传力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证剧团的演出经费和为现有的戏曲演员、工作者提供基本的生活补贴。投资建设各大剧院。比如:泰安文化艺术中心·泰山大剧院建成于2013年,建筑面积7525m2,观众座席1073座,在设备上选择了高端、高品质的音响设备、灯光、舞台机械等。保证了硬件设施的优质、可靠和稳定,使戏剧演绎能够呈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提高了现场录制的水平。这些现代化的外形设计和设备足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地方戏曲音乐,融入到民族音乐的大家庭中。硬件设施上的投入,使各个地方开始重建现代新型剧院,为戏曲的展演提供良好的场所。定期的“送戏下乡”等戏曲演出活动也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业余生活,有利于戏曲的传播和发展。但是民族音乐走向繁荣也不仅仅只依靠硬件设备,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建设,迎合当下大众的审美意识。
(二)软件设施——注重戏曲剧种基础理论的开发与研究
搜集整理有关的戏曲发展资料,认真研究其发展过程。认识戏曲音乐的本质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使之更加迎合当下大众的审美情趣。
对现有戏曲人才的保护和对传承人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任何民族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方式。积极开展戏曲音乐的精品课程,有利于提高戏曲演员的基本素养。系统的教授戏曲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艺术的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作为优秀的传统中国戏曲音乐也将会再次以新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慢慢的开始让更多的人注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民族音乐提出更高的期望下,开始慢慢走向复苏。民族音乐的发展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不要因为是传统的就将定义框架在传统,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更需要有自己的闪光点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同时辩证的看待问题,不要将原因都归结于外来的因素。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自我。
[1]俞人豪.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毛继增.中国民族音乐向何处去[J].北京:中国音乐学报,1989,(04).
[3]王学仲.试论民族音乐观念的危机[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2.(04).
[4]李赵璧,纪根垠.山东地方戏曲剧种史料汇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10).
[5]马建中.山东地方戏曲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05).
[6]杨鑫.山梆子的传承与保护[D].山东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