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解放区的物价问题
——以《经济情报》及其相关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2016-02-03 06:16岳谦厚王星月
山西档案 2016年1期
关键词:解放区物价

文/岳谦厚 王星月

太行解放区的物价问题
——以《经济情报》及其相关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文/岳谦厚 王星月

解放战争时期,供求失衡、交通阻塞、货币紊乱等因素造成太行解放区物价跌宕起伏。为平抑物价,太行行署遵循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指示,建立了经济情报制度并发行《经济情报》作为反映市场物价变化情势的主要载体,而此则为太行区政府调控物价、开展对敌经济斗争与边区经济建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情报》;物价;太行解放区经济

经济战对军事战能否取得胜利具有决定性影响,它不仅包括贸易战和货币金融战,亦包括物价斗争。从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各解放区与国统区一样面临物价居高不下的问题。目前学界对其间国统区物价状况已有较多研究,而对解放区尤其太行区的研究鲜见。有鉴于此,本文拟以太行解放区发行的《经济情报》及与之相关的资料为分析资源,具体解读太行区物价情形,进而探讨物价变动与该地区经济发展之关系。

一、《经济情报》及其相关资料概述

内战全面爆发之前,国共两党在局部地区已发生战争,而经济斗争是否处于有利态势对战争能否取得胜利至关重要。为准确掌握太行区与友邻解放区、国统区经济动态并开展对敌经济斗争,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管理总局于1946年1月19日发出《关于情报制度建立的指示》提出:“各区局及贸易总公司每半月以书面作经济情况之综合报导,说明变化情况原因及趋势,直接报告总局。”具体内容“包括物价商情及金融状况,物价以生活必需品、生产原料及特产品的价格变动为主,各区须依次确定需要报告货物名称。”在金融方面“以货币比值及活动情况为主,报告中除说明变化情况外,并须说明变化原因及趋势。”[1]

根据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指示,太行区工商局、各分局及冀南银行太行区行对境内主要市场商品价格变化情形进行登记上报,但初期大部分地区仅限填报物价表并未随之建立经济情报制度。1946年冬,为做到“知己知彼”,太行行署决定建立经济情报制度并将边区工商管理总局提出的半月一次综合报导改为每十天一次,若市场物价波动剧烈则应随时向区工商局报告。此外,又根据境内实际情况对调查研究内容作出调整,明确要求各地合作社尤须注意“对友邻区及国统区的较大城市,如石门、天津、太原、太古、榆次、安阳、郑州、洛阳、新乡、开封、邯郸等地”市场的报导。[2]在调查内容上,又增加对四大商品及土特产品出口价格、工农业产品价格、群众的购买力、农村经济变化情形及反假票斗争等。同时,为更好掌握市场动态,加强与友邻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太行贸易公司于1947年2月下发《关于今后情报工作的意见》,强调“各地在报导时要从各地市场的特点及新的变化作基本的临时的分析,新的情况一定要即时迅速,不要顾及没有完整的材料就不报导,一般情况汇集成系统材料,新情况最好即时电告。”对于市场无变化的地方虽不必重复报告,但须说明其中原因。[3]

随着战争走向胜利,各解放区之间联系日益密切。为及时掌握各地区主要市场主要商品价格及变化情况,1948年华北贸易总公司特要求各地建立商情报告制度并将市场物价和出入口价格及金融货币比值变化向上报告,同时对出版经济情况综合报导刊物及情报交换制度作出规定。在商情报告制度上,指出太行区电报报告市场为薄壁、阳邑、长治,报告的主要商品一般为小米、小麦、玉米、红粮、黑豆、土布、棉花、食盐、植物油、碱面、火柴、煤、蔴纸、油光纸,货币一律以冀钞计算。[4]同时还规定,各区公司每三天或五天须出版一次商情通报,各区公司所出刊物须与其他地区交换,以便交流各市场情况与管理物价的经验。各区出入口公司建立情报制度,既要报告山货、山药、川广药、皮毛、军用品、西药等商品的市场物价,又要报告国统区重要经济措施、出入口业务变化、走私等情况。

据目前掌握的信息,《经济情报》共发行86期,每10天1期,每月5、15、25日出版,1947年2月22日由太行贸易公司发行第1期,1949年8月上旬由华北贸易总公司太行区公司发行第86期。在此之前,太行贸易公司在1946年曾刊印《经济通报》15期(截止1946年12月21日),对该地区主要市场主要商品价格涨跌、国统区和友邻区经济变化情形及其原因进行通报说明。此外,部分市场还发行《十日商情》、《物价介绍》、《物价简报》等,其中记载较详细的是长治市工商局工行局编印的《经济情报》。这些素材是太行区政府在度量衡相对统一的基础上对市场主要商品价格变化定期调查所得,对于研究太行解放区乃至与之密切的其他地区的物价和经济变化情势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太行解放区物价变动情形

(一)粮价与物价

从《经济情报》统计看,粮价引起的物价涨风几乎形成每次物价上涨的规律,而粮价暴涨尤以小米、小麦涨价为滥觞。解放战争期间物价暴涨中以粮价上涨波及其他物品价格上扬共7次,即1946年5-6月初和12月、1947年7月、1948年1月和7-8月及12月、1949年3-4月各一次。1946年五六月份物价暴涨主要因内战全面爆发,解放区群众忙于推出货币、囤积货物;1947年5-7月份物价上涨既受战争影响又与自然灾害相关;1948年物价暴涨多以战争诱导为主;1948年底1949年初物价暴涨主要因平津解放后该地区500余万人口需要粮食,但食粮来路很少,粮食紧缺带动物价上涨;1949年3月底4月初物价暴涨是受友邻区粮价猛涨影响所致。①参见《经济通报》(1946-5-25),山西省档案馆档案:档案号A60-1-64(以下仅注档案号);《太行工商局关于物价变化问题的指示和意见》(1946-12-25),A60-1-58;《经济情报》1947年第11期,A63-1-13;《经济情报》1948年第1期,A187-1-127;太行贸易公司编《经济情报》1948年第64期,A63-1-17;《经济情报》1948年第64期,A63-1-17;《太行四月份物价综合》(1949-5-6),A63-1-15。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粮价上升并非良性上涨,以粮价带头的物价波动并未随战争走向胜利消解,而是随着解放区不断扩大持续上涨。

(二)货币与物价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损耗巨大,财政收支失衡,财政赤字逐年增加,为保证军事斗争胜利,冀南银行被迫增发货币,从而造成通货膨胀。1948年12月,华北区物价由中心区域开始沿正太线由西向东逐步上涨,造成整个地区物价一年来前所未有的动荡。“从全区来看,本月份较上月涨了31.7%……从种类看,全区主要市场五种粮食较上月上涨45.2%,白油上涨了40.3%,土布上涨了22.9%。”[5]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人民券发行前没有在群众中进行宣传解释,发行后给群众造成错觉,认为此后冀钞和边币将停止使用,故产生存货不存钱的思想,增加了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速率。

另外,货币紊乱亦是导致太行区物价波动因素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区除统一流通的冀钞外还有法币、鲁西票、中洲票、边币、关金、伪币、人民券及黄金、白银、银元、铜元等,票样繁多,假币充斥市场,群众不易计算、不愿使用。如“太岳流通券百元的有币厚币薄,最近发行的兰色本币50元,有磅币有麻币,有人说麻币是假的以致多到银行识别。太岳票50元有红字头兰字头,也常发生争论。”[6]紧接着又有边区政府宣布平原票不准在市场流通,更加剧群众存货不存钱的思想,造成物价猛烈上涨。

(三)交通运输与物价

交通运输通过商品流通速度和运费高低影响物资调剂和供需调节,进而影响物价涨落及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区物价打破历史上“粮食东贵西贱,必需品东低西高的规律”,太行山东西两侧物价表现出不平衡状态。[7]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一般“脚费是西往东贵,东往西贱,”[8]1947年冬至1948年,如邯长路以大车运输工具为主,运费每里约0.2-0.25元。不能走大车的山路,如涉左、涉林、涉襄(垣、白营一带)间的运输是以高脚为主要运输工具,运费每里约0.3-0.35元。[9]“货物来地不贱,销地不贵”,再加上运费,各地货物呈现疲滞状态。如1947年海盐每斤,“邢台143元,林县170元,涉县145元,武安130元,长治162元,左权155元”。[10]若仅从价格看则有利可图,但算上脚力费、包装费和脱秤消耗,利润不大甚至蚀本。有货卖不出去,资金与货物难以周转,多数小商摊贩对此持观望态度。为活跃交通运输,晋冀鲁豫边区和太行区政府多次要求各地加强发展交通事业。

(四)物价的不平衡性

太行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大型工商业极度缺乏。与土产山货、粮食比较,外来工业品价格在整个战争时期居高不下,这种剪刀差严重影响民众生活。另一方面受农业产出、自然灾害、投机等因素影响,必需品与土产山货之间比价不稳定。就外来品颜料、油光纸、火柴而言,三种物品价格始终高于日用品和粮食几十倍,外来品价高、土产品价低,形成剪刀差。如1946年棉花一直下降,1947年有所上升。海盐有升有跌,海盐依赖进口,受战争影响较大。1949年全国基本解放以后白洋布、洋纱、火柴等外来品与粮食、棉花之间交换比例在靠近内地与太行区北部地区之间仍居高不下,在新解放区白洋布、洋纱价格稍有跌落。①《太行贸易区公司关于七月二十六日全区物价变化情况的报告》(1949-7-26),A63-1-27。此外,粮价高、工业品价低,工业品价格上涨赶不上粮价增速,亦严重打击工业及手工业生产。如铁货以1949年4月上旬为基数,至4月下旬明货类上涨104.5%、丁货类上涨114.3%,粮食则上涨144.47%;百幅青洋布4月份前每疋4500元、米每斗260元、每尺布换小米1.73石,现则布每疋8500元、米每斗440元、每疋布换小米1.9石。即使如此,现与天津白洋布每疋1.1万元、青洋布每疋1.42万元相比,这里布价是低的,天津布仍不能畅顺销来,虽然我区粮食低,但以产粮与产布交换关系来说是不正常现象。[11]这种外来品与土特产品之间、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差严重影响解放区工业和手工业发展,给投机走私带来可乘之机,造成内外混乱,影响社会稳定。

三、物价对太行解放区经济的影响

1946-1949年太行解放区物价上涨既有经济发展过程中价格“刚性”需求的影响,亦有战争破坏、供需脱节及货币流通量过多造成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总体来说是后者起主导作用。这对太行区经济建设有利亦有弊。

首先,虽然土地改革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但翻身农民经济仍十分脆弱,粮食供需矛盾未得到解决。“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太行区来说表现得尤其明显,粮价暴涨固然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相应提高了生产成本;对于城市居民、手工业者则造成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甚至有人表示“今天卖了白面馍,明天连玉茭饼子也吃不开了”,“不能干了,怎么干也赶不上小米的涨价”,故有卖饼小摊贩歇业,如“辛集一家手巾作坊欠了工人三个月的工资米,掌柜要把全部财产交工人抵押工资。”[12]此外,因国统区物价暴涨和高价吸收太行区物资,造成太行解放区走私严重,又加剧了物价波动。如“棉花土布等大量外流,如奢侈品洋烟洋酒等向内地大批倾销,因此市场失去平稳,致使物价上涨,这对我们解放区生产建设大为不利。”[13]

其次,太行区工业以手工作坊为主,其设备简陋、规模小、经营分散且又带有一定季节性,难与外来品竞争。[14]山货中的核桃、柿子、花椒,经济作物中的竹、棉花、蔴等是太行山区主要产品,历来是当地民众生活的重要来源。尤其怀货和党参全国闻名、收入巨大,但受战争影响,销路不畅,与外来品相比价格低廉,而必需品尤其军民生活必需品海盐的价格高昂。为降低对颜料、纸张、洋布等外来必需品的依赖,减少贸易入超额,缩减财政赤字,扶植太行区工业和手工业发展,太行工商管理局和太行行署要求各布店、合作社、党政军民穿太行土布,[15]边区政府组织人民种植和使用土靛代替颜料。这些措施降低了工农业产品之间剪刀差,促进了物价良性上涨及太行区工业和手工业发展。

最后,太行区工商管理局和太行行署平抑物价过程亦是逐步发展太行区经济的过程。太行区一面实施土地改革、发放贷款、组织合作社,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一面在解放战争后期发行人民券,逐步统一了其他解放区原有货币,改变了对金圆券比价的不利局面。这在加强对敌经济斗争力量的同时,又确保人民币成为战争后期及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本位货币。

(责任编辑:元 木)

[1] 关于情报制度建立的指示(1946-1-19)[Z].太原:山西省档案馆档案.档案号:A203-1-89.以下凡引该项档案者仅标注档案号.

[2] 加强情报工作(1946)[Z].A60-1-64.

[3] 太行贸易公司关于情报工作的意见(1947-2-10)[Z].A63-1-15.

[4] 华北贸易总公司关于内地商店情报报告制度的决定(1948-7-18)[Z].D5-25.

[5] 十二月份物价波动与平抑措施[J].贸易月刊,1949-1,A215-1-5.

[6] 经济通报(1946-2-7)[N].A60-1-64.

[7] 太行区半年来物价概况(1947)[Z].A60-1-94.

[8] 经济情报[J].1947,(12).A63-1-15.

[9] 经济情报[J].1948,(40).A63-1-17.

[10] 经济情报[J].1947,(4).A63-1-14.

[11] 太行贸易公司.关于检查物价波动原因的报告(1949-6-3)[Z].A67-5-56.

[12] 关于平抑粮价紧急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向财委会的报告(1949-1-8)[Z].A215-1-5.

[13] 规定洋烟洋酒煤油专卖实验入口暂免税及友邻区管理办法指示(1946-8)[Z].A203-1-89.

[14] 太行区经济工作初步研究(1945)[Z].D1-108.

[15] 太行贸易公司.半年来基本总结及努力方向(1947-9-30)[Z].郑州:河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G13-15-1316.

The Price Problems in the Liberated Taihang Area in the Period of Liberation War

Yue Qian-hou Wang Xing-yue

K269.6

A

1005-9652(2016)01-0140-04

岳谦厚(1969—),男,山西偏关人,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教授。

王星月(1988—),女,河南许昌人,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解放区物价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解放区的天
郭沫若作序推荐的解放区作品书影
战时经验与制度变迁:山东解放区对东海关的接收与改造(1945—1949)
试述党在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1945-1949)的艰难探索
被“真人真事”改写的历史——论解放区文艺运动中的“真人真事”创作
鸟人鸟语
2012,物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