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永珍
优化馆藏数字声像档案资源视角下的声像材料鉴定
文/傅永珍
在以信息和知识为突出特征的时代背景下,档案信息化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引进和运用,档案工作较之从前在工作环节和内容上都发生了程度不一的变化。本文探讨了后数字时代声像档案信息和数据的归档鉴定以及优化馆藏声像档案资源的相应策略。
优化;数字声像;馆藏;鉴定
(一)材料的鉴定是档案工作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和活动中极其容易产生出海量重复的、没有明显特征的数字声像资料。只有经过科学鉴定后收集归档的数字声像档案,才能使未来数字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顺利开展。因为呈几何级数逐年递增的声像材料,按照相关的档案管理规定得制成实体档案。档案库存量倍增,档案管理条件原本有限,不经鉴定的材料进馆会使不充足的档案保管条件更显拮据,造成资源浪费。只有对声像档案材料进行进馆前的科学鉴定,才能从源头上把握好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的质量。
(二)鉴定工作是优化馆藏数字声像档案资源的逻辑起点
档案员必须对进馆归档前的声像材料进行保存价值鉴定和材料内容真伪的甄别。这一过程意义非凡,既充分发挥馆藏声像档案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又促成了馆藏与社会需求的深度结合。要想深度优化和丰富馆藏声像档案资源,必须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在确保实体声像档案材料安全后,将需要进馆保存的实体声像档案材料进行科学鉴定和细致优选,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完善、丰富和优化数字声像档案资源。
(三)鉴定的过程是进馆数字声像档案数据与声像档案实体同步归档的必经之路
要拥有满足长期管理、标准互通的信息平台,以获取高质量声像信息,让用户便捷有效地获取、利用、共享数字声像信息,档案馆必须要进行有序的声像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和科学的封存备份。一般的档案馆比较容易做到同步保存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但是如果对数字声像档案材料照单全收,不进行进馆前鉴定,那么归档成本增加,管理风险加大。只有及时科学的鉴定才能清理大量毫无价值的声像档案材料,节约馆藏资源,确保数字声像档案和实体声像档案同步优质安全归档。
(一)档案馆工作重心一直放在纸质档案管理
声像现象本身是一个外延宽泛的概念,它不仅仅指声像档案和声像档案工作,还包含了档案学及其他有关方面、领域。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比起其他门类的档案鉴定起步要晚,加之档案员大多停留在手工作业和纸质管理阶段,观念更新和知识更新速度相对缓慢,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缺乏,根本无法操作档案数字化管理,数字声像档案价值鉴定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二)数字声像档案的鉴定要求人员既懂信息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
任何门类档案质量的高低都和档案员的专业素养有密切联系。对声像档案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是一个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历经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这一研究在我国档案学领域还很薄弱,数字声像档案价值鉴定理论尚未形成系统,无法全面推广;我国声像档案价值鉴定的行业技术标准有待研制。因此,人员技术培训目前难以强化,业务水平也难以提高。
(三)真正困扰声像档案价值鉴定的是海量生成的数字声像档案材料
低成本数字记录技术的普遍应用导致了数字声像档案材料呈几何级数增长。海量数字声像档案的生成越来越严重地困扰声像档案材料鉴定。每一个单位定编定岗无法增加人员配置,海量的数字声像材料给档案员造成了大的压力。实际上,数字声像档案材料数量之庞大,情况之复杂,既包含了技术层面的因素,也包含了材料数量方面的因素,对数字声像档案价值鉴定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
(一)广为宣传数字声像档案材料鉴定的深远意义
纵观三千多年档案发展的历史,档案从来就与机构治理紧密相连。我国档案学人近年来开展了广泛的对外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国际化程度得以提升。但是档案工作被边缘化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必须着力宣传数字声像档案材料鉴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科学鉴定成为一种习惯,同时要拓宽数字声像档案收集渠道,确保那些重要的、有价值的数字声像档案不流失,不散落。让数字声像档案材料成为一种等同于纸质照片档案,档案性质和档案价值一样完整。
(二)根据数字声像档案的本质特性进行科学鉴定,并加以甄别
数字声像档案是各级单位或个人在各种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以磁性材料、感光材料为主要载体,以影像、声音为反映方式的历史记录。这样的记录,给人们的影像是真实的、客观的当时场面的即时记录,是今后各项工作持续开展的凭据、参考和支撑,是各级单位及个人的无形的精神资产。但这些记录会受到拍摄者水平高低和个人素质的影响,需要仔细甄别。同时由于数字拍摄成本较低,记录场景非常容易重复,记录反映的内容也难免存在偏颇,导致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事实。因此,在进行数字声像档案鉴定时,要理解好数字声像档案是历史的沉淀这一概念,让它在产生的历史环境中予以还原,保护好它原有的内涵,以现实为基础,着眼未来,准确判断其具备的价值。
甄别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真实性是评判材料价值和档案属性的基础。高超的数码造假技术让数字声像档案的鉴定难度倍增,伪科学给数字声像档案真伪的鉴定带来比较大的困扰。从事鉴定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好计算机框架和基础知识,具备数据分析、商业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应用技术,以厘清虚假数字声像材料真伪,同时掌握现代声像档案鉴定理论,以确保收集进馆的原始声像档案材料的质量。
(三)优选收集进馆的数字声像档案材料
为确保馆藏数字声像档案的质量,在数字化声像档案价值鉴定中,必须科学建立能担风险的机制,以合理规避鉴定失误的发生,力争化解数字声像档案在处理过程中的风险。档案馆必须在档案鉴定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对重要的声像档案进行异地异质备份,条件允许的话请专家抽样鉴定,对一些比较大比较关键并有争议的工作要集体决策,一时无法给出结论的要另行采取措施进行安全保存,待今后条件成熟再来鉴定。
(四)在科研攻关方面把数字声像档案价值鉴定理论提升到高层次加以重视
档案学界自21世纪以来一直处于理论饥渴状态,宏观档案鉴定理论尤其缺乏。数字声像档案鉴定起步晚,很多理论和观念尚未形成共识,档案学人应尽快扭转思维定式,积极开展探索研究,提升学科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将理论和实践逐步提升到较高层次。一是注重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鼓励在工作中探索理论。在信息管理框架之下,政府部门应成立委员会根据档案馆每年更新数字服务信息进展情况的总体报告结果来制定出符合标准的最小的元数据标准,加快解决数字声像档案材料鉴定工作理论问题。二是加大科研投入,由国家出面组织能够解决数字声像档案价值鉴定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理论研究。虽然把政府数据和档案信息作为公共资产管理这一观念已经树立了,但是将实体声像档案材料逐步过渡到电子数据权限管理,对于很多机构和单位来说仍然是一个难题。
(五)加快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档案馆要鼓励本单位把档案工作真正纳入到未来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去寻求、引进或培养合适的人才来科学规范与管理。因为人员计划将有助于单位获得优秀的档案员,他们的素质是档案工作模式和水平的决定因素。任何忽视行为都会导致档案工作的偏颇。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档案工作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管理活动。技术的应用会对管理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绝不是提高声像档案管理效益的唯一途径。后保管时代的档案员应从实体管理员向知识管理者过渡,以档案知识服务为最终目标。当务之急就是要强化对熟练掌握数字资源分析和档案专业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六)档案馆必须成立档案鉴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材料鉴定
各级单位一般设有专门的档案材料鉴定工作领导小组,但大都没有具体的鉴定任务,更没有人认真去做数字声像档案材料价值鉴定。不需要真正履行鉴定职责,管理效率低,协调成本攀升。档案业务监督部门完全可以制定硬性规定,保障数字声像档案的鉴定工作由技术过硬、业务精湛的专门人才长期承担,确保声像档案在内的各类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连续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面对种种困境,各级各类档案馆对数字声像档案材料的鉴定工作必须重新定位,明确职责。让数字声像档案材料伴随科学鉴定优化归档管理,从而提高数字声像档案信息质量,完整、有效、安全、可用的实现管理目标。
(责任编辑:阎海燕)
Audio-visual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Fu Yong-zhen
G271
A
1005-9652(2016)01-0067-03
傅永珍(1969—),女,湖南湘潭人,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档案专业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