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歌曲演唱课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

2016-02-03 04:44:53杨鹏锟
黄河之声 2016年23期
关键词:节奏感肢体教学内容

杨鹏锟

(宁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6)

幼儿歌曲演唱课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

杨鹏锟

(宁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6)

为了更好地解决幼儿歌曲教学和发展水平的矛盾,改善音乐教学过程中儿童演唱能力的缺陷,必须要从歌曲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师自身进行整改,还要结合幼儿教育工作的环境和现状进行详细分析,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歌曲曲目进行教学,教会儿童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和方法,以此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幼儿歌曲演唱课;教学内容;方法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教育理念的看法更为科学和理性,因而幼儿园进行了课程改革,对声乐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幼师人才的需求和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针对幼儿歌曲演唱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研究。

一、幼儿歌曲演唱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一般儿歌都具有节奏鲜明、旋律轻快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幼儿歌曲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出儿歌本身的特点,编排一些琅琅上口、节奏感强的歌曲,先让儿童欣赏几遍歌曲,然后让他们跟着哼唱,通过歌曲的训练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这样在歌曲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儿童的乐感和教学效率,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歌词进行训练

歌词是一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创造出好听的儿歌,歌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连续播放几遍歌曲,等幼儿掌握了节奏之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填出听到的歌词,最后对比谁的准确率最高。如果难度较高的话,教师可以事先将歌词分成一句一句,然后打乱顺序标上序号,让学生排出正确的歌词顺序。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觉,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三)结合肢体语言进行训练

当人们沉迷于某首歌曲中的旋律或节奏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摆动身体,所以在幼儿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引导幼儿利用身体来表现出自己对节奏的把握[1]。这种肢体语言是无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形成的,这是一种自然反应。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手段鼓励幼儿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二、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教学

幼儿的生理特点主要是指喉咙、声带和口腔等部位,因为幼儿年纪幼小,所以他们的声带比较短又偏薄,器官喉尚未发育成熟,如果训练过度容易造成小肌肉群疲劳[2]。而且幼儿的肺活量也比较低,呼吸次数多,节律性不够强。因此教师在选歌的时候要顾及学生的生理特点,尽量选择通俗上口、节奏感强、歌词短小和内容衔接性强的歌曲,这样幼儿的学习热情会更高,学习难度对于他们来说也不会太大,进而导致他们知难而退,主题新颖的歌曲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学会利用歌词中的隐性内容,采用儿童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游戏教学法、故事导入法和肢体教学法等形式,激发出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儿童的乐感和节奏感,让儿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体验,从而爱上音乐、享受音乐。歌曲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唱歌,教师还要将语言和律动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舞蹈、游戏和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3]。例如在教授《玩具兵进行曲》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跟着节奏拍手或跺脚,用他们的肢体表现出歌曲的节奏,一边演唱一边做出肢体动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中。此外,通过学习不同的歌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他们自己想象中的演唱方式。比如说《小燕子》这首儿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唱歌一边做出合适的动作或表情,例如唱到“小燕子,穿花衣”时,幼儿可以双手搭在两边的衣襟上,表示小燕子正在穿衣,再比如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句歌词,幼儿可以用双手展示出一朵花的形状托住下颚,然后配上甜甜的笑容。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表演形式,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幼儿要做出正确示范

因为幼儿的年纪尚小,没有辨别优劣的能力,而且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做出正确的示范。首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唱歌水平选择教材,教导他们用嘴呼吸,唱歌时尽量不要大吼大叫,不然容易损伤声带。其次教会他们用自然的声音歌唱,这样的歌声才更清晰、动听。教师可以利用五声音调歌曲作为幼儿的入门训练,因为幼儿很难把握半音,只有掌握了五声音调才能继续学习七声音调。此外,五声音阶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标志,幼儿熟练地掌握五声音阶,对于将来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同时也有利于儿童学习其他国家的儿童歌曲,不断拓展音乐艺术视野。

三、结语

幼儿歌曲演唱教学,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技巧,还要注意研究幼儿的心理特点。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缺乏,没有受到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幼儿拥有无限的音乐创造性。教师要学会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创作,利用身边的元素进行即兴表演,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唤醒儿童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1] 尤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5,33(17):29-30.

[2] 陈桦.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3,90(12):164-166.

[3] 田耀农,黄虎.基于现代电化教育技术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音乐研究,2014,13(02).

[4] 何幼华,朱怡华,叶雁虹,黄娟娟.上海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的政策设计[J].团教育发展研究.

宁波教育学院2016年校级教改教研项目《幼儿歌曲演唱课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NJJG201603)

猜你喜欢
节奏感肢体教学内容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影剧新作(2018年4期)2018-07-27 01:18:22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