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煜皎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
马煜皎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本人从事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多年,从教材的选取、声乐训练的过程、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及考试的模式等多方面来看,现在的高师声乐课堂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一直想要突破的。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还是传承着以往音乐专业院校旧的教学模式,高师音乐学院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的,所以很自然的就把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风格带到了师范院校中,从教学、教材、教法上都没有创新,只是把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方法直接搬到了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课堂。师范专业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师范专业的声乐课堂,不是以培养歌唱家为目的的,而是培养专业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以要打破原有的,传统声乐教学的上课模式,实现声乐课程的多元化、开放性、互助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发现力和创造力,重视其师范性、多元化。
高师;声乐教学;教学模式
声乐课一直都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上声乐课的目的不是要培养出歌唱家,而是让学生对声乐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今后走入工作岗位铺路。现在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的教师基本都是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比如声乐教师都是毕业于某音乐学院声乐系;钢琴教师都是毕业于某音乐学院钢琴系;理论课教师都是毕业于某音乐学院理论系等等,基本都是这个套路,老师们的专业水平毋容置疑,个个都是演员级水平,教学上都是比较专业的。老师们会把自己在专业院校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很自然的带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堂上,可以说现在高师的声乐教学课堂,基本是传承着以往音乐专业院校旧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一对一”“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都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模仿老师的发声状态,情感表现,咬字吐字等等一系列的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说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是为社会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师资,所以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把握住“师范”这个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师范”这个风格,自然的沿袭专业院校的教学,过于专注于专业性,忽略了师范特有的全面性,偏离了师范的本质,这是在高师声乐课堂上经常出现的问题。
自从音乐专业在全国各大院校的兴起,招生的场面是非常的火爆,但是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层出不穷。高校扩大招生,必然会导致就业前景的迷茫。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就是要当中小学教师的,他们考上大学,就有让很多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羡慕的教师资格证。近十几年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已经不是国家定向培养的,但是也是毕业后有从事教师行业的资格。招生多,毕业生就多,学生的就业面窄,社会需求相对小,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现在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人家招来的老师要直接就能成熟的担任起音乐课的任务,要能排晚会的,要能上来就排大合唱的,用人单位不会再给你时间去实习和适应。其实用人单位这样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急需这方面的老师,所以才招聘的,但是我们的毕业生达到要求的还是少数,这当然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音乐综合能力有关,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教学方面就不存在缺憾吗?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的。
(一)课堂教学内容和上课模式
现在的高师声乐课堂,还是延续着专业院校的声乐教材,没有统一的教材,具有随意性,教材版本多,而且多以歌曲曲谱为主,声乐教材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曲谱,还应该包括科学的发声方法,系统的练声曲,歌唱流派介绍等,内容也应该具有时期代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浏览曲目,对某一个音乐时期的作品都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全面了解声乐的真谛。应该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编写出一部专门适合高师声乐教学的教材,作品不用有多专业,但是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真正适合高师声乐课的教材,完善声乐教材的内容,增加声乐理论的部分,如果有可能,还应该增加歌唱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来丰富和完善高师声乐教材,让学生在一部教材中,能做到不仅仅了解歌曲,更能一目了然的了解与声乐有关的周边知识,也是对知识的连贯性、延展性的一个很好的辅助。
(二)过度重视演唱技能而忽略理论
高师声乐教学的不完善是一个连锁反应,由于老师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受到的都是专业的声乐训练和歌唱方法,都是重视歌唱技巧的,以训练学生歌唱技能技巧和歌唱能力为主,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高师声乐课堂需要克服重视技术轻视理论的思想,要重视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的提高,理论的学习应该贯穿声乐学习的始终,在学习声乐演唱的同时,理论的学习也该以辅助的形式出现在声乐教学的始终,二者相辅相成。
声乐专业培养的是歌唱演员,高师声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在高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上,更应该突出“师范”的特性,而不应该追随着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音乐的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编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弹自唱能力,增强音乐修养,这对于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俞子正.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 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 俞人豪.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