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宇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浅析系统性二胡教学对二胡演奏者培养的重要性
田宇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二胡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乐器,在新时期的今天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上至专业院团,下至民间百姓与音乐爱好者,都对这件古老的乐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复杂的历史因素导致了以二胡为代表的我国传统乐器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以口传心授,师门传承为主;同时,以向西方音乐,尤其是以小提琴为代表的乐器学习的思潮也在人们的片面理解下使得二胡教学向技术至上,以快速炫技为佳的错误认识倾斜。因此,二胡界亟待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教学方法的产生,使我国二胡教学在新时期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技术的训练、听觉的训练及大脑的训练三方面入手,谈系统性二胡教学对于二胡演奏者培养的重要性,希望对于二胡教学的工作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二胡;系统性;教学;重要性
二胡产生于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长期以来一直以伴奏乐器的身份在戏曲或曲艺乐队中出现,地位低下,不受重视,被视为下九流的乐器。这一身份直到刘天华先生将二胡以独奏乐器形式搬上舞台并在高等院校内开设二胡学科开始才稍有改观。但是,在专业音乐院校及综合类院校艺术学科繁多的今天,以二胡为代表的传统国乐在钢琴、美声等外来艺术面前仍然显得不受重视,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笔者认为,这固然与中国自古以来乐人地位低下的社会现状有关,却也通过与西方音乐体系的比较反映出了我国音乐体系不够系统化、科学化等问题。因此,笔者希望能够从二胡教学入手,探讨出一个对二胡演奏者有所帮助的综合性、系统性的二胡教学方法,来提高我们民族乐器在整个音乐界的地位。
笔者认为,综合性的二胡教学法是一个由技术,听觉和大脑联合作用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演奏时,首先我们需要运用技术去运弓触弦,由此产生音符,而后我们演奏出来的音乐会由我们的听觉系统进行收集,并反馈给大脑。这时,大脑会将耳朵传输的音乐情绪与我们脑海中认为最佳的音乐情绪进行比对,辨认其差别,然后再通过大脑控制手进行技术上的修正。由此循环往复,不断修正,不断演奏,不断搜集,来始终保持我们演奏的合理与统一。因此,三者综合性的练习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演奏者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对于演奏者从一个只会拉琴的“匠人”到演奏家,音乐家转变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是由技到艺的转变。
二胡演奏技术作为二胡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二胡演奏者的心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在中国作品上运用西方作曲技法技术的日益成熟,出现了如《太阳祭》、《蓝色星球》、《西秦王爷》等优秀的,充分展示演奏者高超演奏技术的二胡作品。因此,对于演奏者技术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将对二胡演奏中主要用到的左右手技术做分别叙述。
(一)右手运弓
右手的运弓主要包括慢弓与快弓两部分。我们知道,拉琴的动作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的动作,因此身体必然因为对这个动作不太熟悉而导致不协调。那么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在拉慢弓时,笔者建议将动作想象成日常我们拿杯子的动作。拉弓时,是把一个想象中的杯子由左至右平行移动,推弓时则相反。如果把拉琴的动作通过想象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相结合,就会使得拉琴的动作连贯流畅。同时,在慢弓训练时,要求演奏者在想象日常生活动作的基础上尽量将弓子做到平稳直。所谓平,即是弓子的运行的横切面要与琴筒平行,不能出现上下摇动的现象;所谓稳,则是要求演奏者在运弓过程中弓子保持平稳,不能出现忽快忽慢,忽强忽弱的情况;而直,是指弓子要与琴弦保持90度夹角,不能出现前后晃动的情况。这三个要求的相互结合可以使得弓子在运行时与琴弦充分的摩擦,演奏出饱满,圆润的音符。
快弓需要演奏者演奏的音符干净清晰,富有颗粒性。这就要求演奏者能够将肩膀部分的力量充分传递到手指手尖,从而有力的控制弓子。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将快弓的动作想象成日常生活中对着炉火扇扇子的动作。在这个动作中,由小臂、大臂与肘关节组成的夹角始终保持不变,俗称“铁三角”,演奏者需要运用肩膀的力量,将大臂、小臂与肘关节组成的这个“铁三角”做外旋与内旋的运动,即我们日常用扇子扇炉火的动作。同时,要求演奏者的手腕不能使劲,要随着旋转力量的带动做被动的运动。这是因为,一旦我们手腕使劲,就会阻断从肩膀上传递下来的力量通畅的流动到指尖,导致力量的运用出现错位。而协调与自然,是演奏好快弓的关键,有阻塞的力量运用会使演奏者演奏的音符呆滞,拖沓,同时也增加演奏者右臂的损耗。
(二)左手按弦
左手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颤音与揉弦两个方面。在演奏颤音时,要求演奏者的落指干净有利,清晰稳定。因此,笔者建议演奏者在训练时要进行高抬指的训练。这项训练要求演奏者首先将手指高高抬起,然后在无法再抬高时放松手指,通过手掌对手指力度的惯性使手指下落,去击打琴弦。在进行这些练习时,演奏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循序渐进式的训练。例如可以在长慢弓练习时结合左手击弦练习。演奏者可以先一弓击弦四次,而后是六次、八次、十次等,以此类推,最终达到颤音的效果。这种练习既可以帮助演奏者训练手指的力量,提高手指的灵活的,同时也可以锻炼手指的稳定性,提升对手指的控制力。
揉弦在二胡演奏中也是大量出现的一种技术,对于二胡曲韵味的把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揉弦分为三种,滚揉、滑揉与压揉。从动作上看,滚揉是手指在琴弦上的屈伸而导致的有效弦长变化而造成的音的波动;滑揉是通过手指在琴弦上进行上下滑动导致有效弦长变化而造成的音的波动;而压揉则是通过手指对琴弦的压力而导致琴弦张力变化从而造成的音的波动。其中以滚揉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滑揉和压揉次之。在日常训练时,笔者建议演奏者可以借鉴颤音的训练方法,在演奏长慢弓时进行一弓四次、六次、八次、十次等的揉弦练习,从而循序渐进的提升揉弦的质量。
听觉的训练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灵敏的听觉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演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还能够帮助我们对自己的演奏及对于名家演奏过程中的好坏之处做出分辨。但是,当今二胡学科对于听觉的训练确是分离的,视唱练耳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与二胡演奏中所运用到的听觉的知识相结合,这是困扰二胡界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笔者希望能够对外在听觉和内心听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来解决在二胡教学过程中对于耳朵训练的问题。
(一)外在听觉
外在听觉,即是我们在演奏过程对于音准、强弱、音色、音质等音乐外在因素的辨别。在我们日常练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练了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但是没有任何提高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在进行快弓部分的训练时,练了好久还是会出现错音,不清晰,囫囵吞枣等演奏出的音符质量不高的现象。在这时,多数演奏者会将此归结为自己技术不到位,手跟不上等因素,但是笔者认为,这根耳朵不灵敏有密切的关系。在训练时,每当遇到质量不高的音出现时,练习者的耳朵无法准确的捕捉这些信息,导致放过这些错误,继续进行练习,久而久之,耳朵搜集的音符反馈到脑子中就形成了错误的痕迹,而无法形成正确的音乐记忆。耳朵无法正确分辨音符的质量是制约我们演奏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笔者认为二胡演奏者应该通过合理的视唱练耳方法的练习及多听名家演奏来提升对于音符质量的辨别能力。
(二)内心听觉
《礼记·乐本篇》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可见内心对于音乐的生成与控制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与外在听觉主要对于音准、强弱、音色的把握不同,内在听觉主要是对于音乐情绪及音乐内容的感受。如果说外在听觉是音乐响起后反馈到耳朵,然后耳朵来搜集音响的话,内心听觉则是在音乐演奏之前对音乐情绪在脑海中有一个预设,然后通过演奏努力实现与脑海中预设的音响相统一的一个过程,我们日常练习过程中所强调的“意在音先”,“心到手到”等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训练好的内心听觉呢?笔者认为,多唱是帮助建立良好内心听觉的一个好方法。我们知道,任何演奏都是通过我们肢体去控制一种乐器作为媒介,只有歌唱是通过对我们自身的嗓子这样一个特殊“乐器”的控制来实现的,歌唱可以说是比任何乐器演奏都要贴近自身。因此,通过歌唱来熟悉音乐,建立良好的内心听觉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笔者建议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可以先将谱子唱出来,等到唱熟了,在心中有了一定的印象之后,再将内心中的曲调通过对二胡的控制外化出来,演奏为二胡音乐。这样的话,我们演奏出来的音乐就会与内心中预设的“心音”相吻合。
大脑作为人体的指挥中枢,在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用脑子拉琴,而不是用手拉琴已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同。首先,大脑需要通过声音的反馈控制两臂演奏的技术,使得肢体协调流畅,自然合理;其次,大脑需要协助二胡建立符合乐曲意境的内心听觉,预设符合乐曲情绪的音乐旋律。但是,大脑的工作还不止这些,画面感的建立与对乐曲内涵的理解也是大脑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画面感的建立
画面感的建立比起内心听觉的预设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内心听觉的预设是说在演奏过程中提前考虑好下一乐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奏,而画面感的建立是希望演奏者能够通过想象来使自己置身于一个音乐画面的空间之中,将自己融入到音乐的情绪之中。现今的许多二胡曲都非常强调演奏时的画面感,如《雪山魂塑》就是描写在长征途中战士们过雪山时场景的一首乐曲。因此,在演奏这一乐曲的过程中,要求演奏者能够将自己融入到乐曲的意境之中。在征途与雪山这两个乐章时,要在脑海中想象自己身处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环境恶劣的雪山之中,努力感受战士们虽然身在险境,但依然坚持不屈,努力与敌人抗争的精神;在演奏战友与朝霞这两个乐章时,则要体会战友间舍命保护的感人情怀与最终成功走出雪山后的欣喜与无限感慨。
(二)对乐曲内涵的理解
然而,画面感的建立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他需要对于乐曲内涵的准确理解,如果我们不能准确的理解乐曲所要讲述的内容,则根本无法正确的去想象我们所要身处的画面。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对于乐曲内容的学习与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方面依靠多听,多学二胡曲,同时我们也应该增加对兄弟艺术门类如琵琶、古筝乃至民歌、戏曲的学习,从厚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加强自己的音乐素养。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努力在大脑内思考二胡乐曲中所要讲述的内容并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内容联系起来,将其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同时也要在演奏过程中将这些画面通过艺术加工表现出来。
对于二胡系统性的教学工作一直是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二胡演奏中技术、听觉与大脑三者作用的的初步探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系统性二胡教学对于二胡演奏者培养的重要性。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吸引更多的学界师友加入到对于二胡教学问题的讨论之中,为二胡艺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1] 周橙.论视唱练耳及基本乐理的训练对提高二胡演奏能力的影响[D].上海音乐学院,2015.
[2] 张杏博.浅析二胡运弓基础训练在二胡演奏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2,18.
[3] 王丹婷.建立高校二胡演奏技巧规范化训练的教学体系之我见[J].艺术研究,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