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及情感特征

2016-02-03 03:51:09郑华姝
黄河之声 2016年9期
关键词:主部奏鸣曲贝多芬

郑华姝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及情感特征

郑华姝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贝多芬奏鸣曲是古典时期钢琴艺术的顶峰之作,作为其中的代表曲目《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更是其情感最丰富,戏剧性最冲突、对比最强烈的作品之一。该作品运用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巧妙的曲式结构布局使得该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本文将从《黎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其第一乐章的曲式特征和风格特征三个方面来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黎明;奏鸣曲;演奏技巧;情感特征

《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成熟期的作品,是一首具有交响性风格的奏鸣曲,其戏剧冲突明显,音乐形象生动,个性鲜明,钢琴技法多样,是当时非常具有创造性的一首奏鸣曲,它激烈的情感和深刻的精神内涵使其成为各大钢琴家热衷演奏的作品。

一、作品简介

贝多芬《黎明》奏鸣曲这一名称被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所熟知,但那并不是贝多芬写作这首奏鸣曲的初衷,而后期出版商加上的作品名称。这首作品的真实背景是在1802年,这时候的贝多芬已经深受耳疾的折磨,但是他坚强的性格使得他依然坚毅的面对人生,对艺术依然怀着炽热的心情。在这个艰难的时候,华尔斯坦伯爵尽自己的最大能力给予贝多芬各个层面上帮助。他非常的欣赏贝多芬,积极的支持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因此贝多芬将这首《黎明》作品献给了华尔斯坦伯爵,而这首奏鸣曲也获得了《华尔斯坦奏鸣曲》的称号。在这首作品中,不仅有诗意,也有深刻的思想,反应了贝多芬的哲学思维。

二、作品结构分析

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运用的是奏鸣曲式,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

呈示部主要是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四个部分组成。其中1-13小节是主部,是一个单乐段,主调性为C大调,并在中间有转调到F大调。呈示部的主部分为两个乐句,第一句4小节,第二句结构扩展了为9小节,两个乐句的材料是相似的,只是在结构上有所差异。连接部共21小节,分别运用了三种材料来进行,震音、双手的跑动和八分音符跳音,实现了主副部的连接。副部主题也可以划分为两个乐句,这一主题非常的规整,都是运用4小节一句,在两句呈述完成以后,该主题又进行了一次重复。在重复的过程中,贝多芬并没有运用原样的重复,而是将左右手进行了交替,将原本右手的旋律交换运用了左手弹奏,实现了旋律声部的交叉,最后以右手三连音的形式接入结束部。结束部是50-81小节,该部分主要可以分成两个片段,其中结束部Ⅰ是23小节,而结束部Ⅱ是8小节。

非常有特色的是在呈示部与展开部之间还有一个短小的连接,共六个小节。该部分运用了主部的材料进行发展。

展开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导入部分、展开部分Ⅰ、Ⅱ和属准备部分。导入部分是88-91小节,g小调,该部分非常的短小,主要是运用了主部主题的材料进行创作的。展开部分Ⅰ是密集的主部动机的展开,进行了频繁的转调,展开部分Ⅱ是运用了结束部的三连音作为材料,从五度调关系的转入开始,同样进行了大量的转调。属准备是144-157小节,又回到了C大调,运用了主调的属持续音材料进行发展,逐渐过渡进入链接部。

再现部和呈示部分结构是相似的,但是结构却存在着差异。两个部分的主部的第一句是一样,但是第二句则被扩展到14小节;连接部也增加了1小节,变为22小节。原本具有反复性质的副部在此分裂为两个。而最后的结束部结构是相同的,仅仅在最后缩短了两小节。

尾声是251-304小节,共53小节,该部分是对全曲的一个总结和综合。短短的53小节,共出现了三种类型的材料,分别是主部发展材料35小节、副部材料11小节,主部收尾8小节。

三、演奏技巧分析

贝多芬的这首奏鸣曲具有非常高深的钢琴技巧,因为没有技巧的支撑很多情感是无法表现的,尤其是这首矛盾冲突,情绪激动,表达情感矛盾与痛苦相结合的作品,更需要有大量的钢琴技巧。

(一)音阶、琶音跑动技巧。在整个作品中,是一个以快速音阶、琶音跑动技巧为核心的作品,作品的情绪需要集聚的情感积累。在作品的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右手的音阶的跑动,这里需要的右手非常的放松,手指尖的力量要更加多一些,手臂放松,利用掌关节的力度来弹奏,而且在上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的叠加,在两个小节以后要过渡到非常强的突强和弦力度。

(二)多声部弹奏技巧。多声部是本首作品的一个难点,出现在比较抒情的副部主题的演奏上。副部主题是以柱式和弦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此处表现的比较柔美和抒情的情绪,需要充分的保持旋律线条的流畅性。因此在弹奏的时候必须要突出小指的声音,将右手小指的音要弹得更深入一些,并尽量运用歌唱的声音来演奏,以表现出优美如歌的旋律。而在副部主题的第二次呈述的时候,旋律进入了左手。

四、《黎明》第一乐章情感特征

第一乐章是非常独特的奏鸣曲乐章,充满戏剧性,具有协奏曲一样的华丽的风格,整个作品就是情感的碰撞,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最具表现力和最具丰富情感的乐章。从整个奏鸣曲乐章来看,第一乐章整体的情感是属于雄伟的、庄严的、阳光的,表现的有黎明的自然风光景象,也有黎明前的黑暗,代表着黎明的戏剧性形象也是贝多芬矛盾情感的爆发与抒发。在整个奏鸣曲中,第一乐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为作品的情感奠定了基调,也为情感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从其音乐中逐渐的引申出了整个作品情感。

五、结语

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是贝多芬该首作品中感情最为炽烈的一个乐章,在作品中不仅表现了丰富的音乐内容,塑造了鲜明的自然形象,制造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细腻的感情,并将多种矛盾的音乐元素以一种融合的方式统一到一起。在该作品中深刻的展现了贝多芬的内心情感,对现实的控诉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它拥有着强烈的戏剧冲突,鲜明的节奏对比和饱满丰富的情感。相信这首不朽的杰作会继续流芳百世,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来鼓舞人们的精神。■

[1] 徐琳.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黎明”》(op.53)的创作分析及演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 李玉峰.浅析贝多芬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的风格与演奏[J].职业技术,2012,05.

[3] 陈文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的分析报告[J].音乐时空,2013,07.

猜你喜欢
主部奏鸣曲贝多芬
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主部与连接部的三段性现象
艺术评鉴(2023年13期)2023-08-24 17:13:26
手机上的奏鸣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心声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22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拉莫《铃鼓舞曲》的创作特色
当代音乐(2020年12期)2020-02-23 02:37:46
春天的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之背景结构解析
大众文艺(2016年22期)2016-07-13 09: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