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前后国共两党对民众舆情的研判应对及其经验得失研究

2016-02-03 01:49陈开江ChenKaijiang
山西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共产党国民党

文/陈开江 Chen Kai-jiang



重庆谈判前后国共两党对民众舆情的研判应对及其经验得失研究

文/陈开江 Chen Kai-jiang

摘要:文章通过论述重庆谈判前夕国共两党对毛赴渝谈判的舆情分析与博弈,探讨谈判期间国共两党与民众舆情之间的舆情互动及其成效,总结谈判结束后国共两党对民众舆情的不同态度及发展走向,诠释国共两党对民众舆情态度迥异的深层原因,进而总结其经验得失。

关键词:民众舆情;重庆谈判;共产党;国民党

在重庆谈判期间,民众舆情则主要通过持中间立场的新闻媒体报道、民主党派及著名无党派人士的系列活动展现出来。

一、谈判前夕国共两党对毛赴渝谈判的舆情分析与博弈

1945年8月10日,日本投降的消息通过美国驻渝大使馆传至重庆舆论界,重庆民众纷纷欢呼庆祝,《大公报》报道这夜的重庆“成了声音的大海了!”[1]在人们欢庆胜利的心底,映现出的是他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求。此时,大部分人的希望是“只要留下盘缠钱回家”[2]。但民众的和平梦在抗战胜利后却面临破灭的危险,这在蒋介石于1945年8月11日发布的受降命令中便可看出几丝端倪:各部队“对敌放弃要点,应即派部队进驻”,而共产党武装“如有争夺城镇,妨害我之行动,应断然剿办为要”;命令第十八集团军所辖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内之部队,并应接受各该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各部队勿再擅自行动”[3](p48)。在剥夺浴血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之受降权的同时,蒋介石就已经埋下了内战“地雷”。

蒋自己也深信“驻防待命”根本束缚不了中共军队,故而同日发出了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电报。此后他又于8月20日、23日分别发出了两封电报,催促毛赴渝谈判。在电文里,他大打民众舆论牌,“抗战八年,全国同胞仍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磋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4]。值得玩味的是,这三封电报很快登上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报端。国民党先声夺人,把国共内争缘由归咎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不愿赴渝和谈。但民众舆论对蒋之电报却兴奋不已,均期盼毛泽东能应邀赴渝参加和谈。

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谈判诚意持怀疑态度,早在蒋发来第一封电报之初,就明确指出:“请毛往渝全系欺骗”[5](p223)。但中共中央为了揭穿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在国统区发行的重庆《新华日报》在8月24日头版刊登毛泽东对蒋介石的复电,明确表明中共中央将“派周恩来同志赴渝商量团结大计”。为了向广大民众阐明中共战后主张,中共中央于8月25日发布《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坚决反对内战独裁,明确声明中共“愿意与中国国民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努力求得协议,以期各项紧急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6](p12-13)。但来自民众舆论的压力也使中共领导人深深认识到,如若毛不赴渝,共产党势必会被国民党指斥为内战的发动者。为此,中共中央指示《新华日报》于8月24日刊文,暗示毛泽东未能动身赴渝和谈系蒋介石一手造成。蒋介石在见报后不得不作出只要毛泽东来渝,绝对保证安全的承诺。同时又得到美苏两国共同保证之后,中共中央反复权衡,最终决定让毛赴渝和谈。

二、谈判期间国共两党与民众舆情间的互动及成效

1945年8月28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和谈代表团乘坐美军飞机抵达重庆九龙坡机场,毛泽东充分把握这一良机,向在场人士发表书面谈话并指出:“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7]。毛泽东的谈话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民众对中共谈判态度的疑虑,还拉近了与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的距离。毛泽东亲赴渝谈判扭转了中共在民众舆论面前的被动局面,夺取了原国民党掌控的舆论先机。

对毛赴渝之举,蒋介石的心态颇为复杂。他既希望毛赴渝谈判,他在毛抵渝后的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实上帝所赐也”[8]。同时,他又指使其御用媒体“一律采用中央通讯社的新闻稿”、“不要替共产党制造声势”。但民众舆论对谈判进程的高度关注绝非国民党媒体的冷处理所能降温,《新华日报》由此成为中共在国统区的最重要的舆论阵地,蒋介石的做法使国民党日趋被动。

在谈判初期,国共双方在共产党军队编制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上分歧甚大。国民党试图把谈判停滞不前的责任推给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咄咄逼人的舆论攻势, 9月5日,毛泽东会见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等记者时,提出“统一之政令军令必需建于民主政治之基础上”的谈判主张,并指出“只有包括各党各派无党无派代表人士之政治会议,始能解决当前国事,民主统一之联合政府始能带给全国人民以幸福。”[9]谈话内容于次日即见诸《大公报》报端,有力地反击了国民党大肆宣扬的军令政令统一舆论。为了揭露谈判陷入僵局的真相,毛泽东通过答路透社记者问明确表明中共“完全赞成军队国家化与废止私人拥有军队,这两件事的共同前提还是国家民主化”[10]。经过中共代表们与民众舆论的深入沟通,使国统区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了国民党的真面目。民主人士纷纷呼吁:国共和谈“不要拖,我们拖敌人也拖,拖得结果只有增加内部的抵触,增加人民痛苦,损失政府威信,降低国家地位”[11](p35)。迫于民众舆论压力,国民党在9月27日主动告知中共恢复谈判。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中共也充分反映和吸取了民众舆论的呼声:确定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平等地位;停止一切武装冲突;迅速结束党治,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和党派平等合作等。在谈判后期,中共作出了重大让步,甚至还愿意“彻底实现三民主义”,同时“拥护蒋先生,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领导地位”[12](p20)。这也使国内不少民主人士意识到中共的让步,“不仅是中共的损失,且将是全国民主力量的损失”[13]。

中共充分借助民众舆论对毛泽东在渝安全的关心,发动舆论力量对蒋介石施加压力,使之对毛不敢轻举妄动。坊间也不时有传言称国民党特务将对毛有所行动。在谈判停滞不前之际,蒋介石甚至谋划逮捕毛泽东,在蒋介石1945年9月29日的日记里,其草拟了中共11大罪状,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扣审毛泽东之语,“积极肃清内奸,根绝共匪,整顿内政、巩固统一为第一……现乃天予之时也。”中共代表团则于9月底发布一份公告,特别重提毛来渝的安全由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提供了担保。其实,中共并不过分指望赫尔利的安全保证,将其公之于众的原因在于要广大民众明了蒋之承诺,美方的保证。如若蒋有异常举动,他必将招致民众舆论的声讨,造成蒋声名狼藉。而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蒋介石也迫于民众舆论压力,不得不强压抓捕毛的念头,“对共问题,郑重考虑,不敢稍有孟浪。总不使内外有所藉口,或因此再起纷扰,最后惟有天命是从也”[14]。对毛之离渝要求,蒋介石“立允其速行,以免其疑虑”。

由于谈判已取得重大成果,最终双方于1945年10 月10日达成了《会谈纪要》。毛泽东也于次日乘坐飞机返回延安。

三、重庆谈判后国共两党对民众舆情的态度及发展走向

重庆谈判后,国民党在驾驭民众舆论失败后,试图强行管控民众舆论,同其意见相左的进步媒体无情打击。“仅1946年秋,国民党特务以逮捕所谓‘共党嫌疑分子’为名,先后在西安、北平、天津、广州、昆明等地查封进步报刊265家,大量记者遭到野蛮逮捕和关押”[15]。

对那些反内战独裁的民主党派人士,在屡屡施以威胁和殴打都难以使之屈从的情况下,国民政府竟无耻地采用暗杀手段来遏制民间的异己声音,李公朴和闻一多等民主人士惨遭杀害。国民政府统治的合法性逐渐消退,在政治上日趋陷于孤立境地。大部分民主党派人士、爱国群众由此而走上了反蒋道路,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而中共在重庆谈判后则以《会谈纪要》为依据,大力宣传和平建国方针,积极推动重庆政协会议的召开,为广大民众谋取更多的民主权利。中共还继续保持与民主党派和民间媒体为主的民众舆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尽力反映和维护他们的民主权益。对国民政府查封的媒体和迫害的记者、民主人士,中共不仅在舆论上施以声援,还千方百计地予以帮助。中共重庆《新华日报》在此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日报》详实报道了中共为迅速实行谈判诺言和维护和平团结大局撤退江南新四军的事实,如实揭露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内战的真相,曝光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军民的暴行。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2015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重庆谈判前后国共两党对民众舆情的研判应对及其经验得失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SKG227)

(责任编辑:元 木)

参考文献:

[1]日本投降消息传来,重庆市民昨夜狂欢[N].大公报(重庆版).1945-08-11.

[2]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山城[N].大公报(重庆版).1945-08-11.

[3]日本投降后中共动态资料汇编[Z].出版地不详,1945.

[4]蒋主席再电毛泽东,盼速来渝共定大计[N].中央日报.1945-08-21.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6]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重庆谈判纪实[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

[7]毛泽东同志谈话[N].新华日报(重庆版).1945-08-29.

[8]蒋介石日记(1945-8-30)[Z].转引自梁琨,蒋介石没有喊过"毛主席万岁"[J].党的文献,2011,(4).

[9]毛泽东同志对本报记者谈愿团结商谈早获结果[N].大公报(重庆版).1945-09-06.

[10]毛泽东同志答路透社记者:中国需要和平建国[N].新华日报(重庆版).1945-09-27.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重庆市委员会编.重庆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Z].内部发行,1979.

[12]同国民党谈判的十一条意见.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3]张小满.论重庆谈判前后国共双方的舆论宣传[J].史学月刊,2001,(6).

[14]蒋介石日记(1945-10-6)[Z].转引自刘大禹,王球云.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十次谈判[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6).

[15]杨杨.从人心向背看国民党政权失败的历史必然性[J].福建党史月刊,2012,(22).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52(2016)03-0180-03

作者简介:

陈开江(1977—),男,四川南部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ublic Sentiment Judgment and Experiences by The Kuomintang and CPC during The Chongqing Negotiation

猜你喜欢
共产党国民党
共产党是好琴手
共产党一心为中国
快过关了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俄罗斯共产党怎样为大选做准备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解放战争消灭国民党军的总人数是多少?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