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敏瑞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
情商教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成敏瑞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
近年来“情商”这个词频繁地映入人们的眼帘,情商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情商教育也开始被部分高校引入课程,然而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童年时期是塑造其一生情绪倾向的关键时期,想要改变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的情商教育应从小抓起。在诸多审美教育中,音乐教育对情商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本文将浅析如何将情商教育渗入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并探析其有效途径。
情商;音乐;教育;有效途径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简称EQ)就是情绪管理的能力。人体就像一驾马车,马拉动着马车,指引着马车前行的方向,而情绪则影响着我们的种种行为。控制马的工具叫做缰绳,管理情绪的工具叫做情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把情商总结为了五个方面的能力,第一个方面的能力是认识自身的情绪;第二个方面的能力是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第三个方面的能力是自我激励;第四个方面的能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第五个方面的能力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与智商相比,情商主要是与非理性因素有关,它通过影响人们的兴趣、影响人们的意志以及影响人们的毅力来强化或者弱化认识事物的驱动力。智商不高但是情商颇高的人,或许学习工作的效率比不上高智商的人,然而有不少高情商者比高智商者的成就更大。很多证据表明,那些能够很好控制自己情绪并且能及时顾及他人感受的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我们的教育在注重智力开发的同时要加强情商的教育。
学校的使命除了教学生做事,还要教学生做人,而且学校扮演着社会代理人的角色,确保儿童掌握重要的人生课程。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的问题及冲突都是由于情绪处理不当引起的,我们的学校应该也急需要引入情绪教育,把情绪以及社会生活作为教育主题,从小抓起,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很多问题得到预防,而且也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
卡内基基金会会长及精神病学家大卫.汉堡博士表示,“从6岁到11岁,学校非常关键,儿童在学校的经历会对儿童的青春期以及以后的生活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儿童自我价值的感觉,本质上取决于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儿童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使他们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黯淡。”汉堡指出,“延迟满足,用合适的方式去担负社会责任,克制我们的情绪,并且保持乐观向上的状态”——换言之——情绪智力是儿童从学校获得的所有宝贵财富当中的一种。
多年来,学校音乐课的教学以及少之又少的学校音乐活动是我们小学音乐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尽管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然而始终用分数去衡量学生的这一标准,使得我们的学校、家长、学生仍将音乐课视为无关紧要的副科,殊不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当严重的误区,即忽视了学生智育之外的情商的培养。音乐是最能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既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又能够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学生在欣赏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其情商,因为我们每个人即便在欣赏同一段音乐的时候,由于我们的情感体验不一样,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筛选也就不一样。
情商从小就要培养,时机就是一切。根据丹尼尔.戈尔曼的研究,我们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家庭、学校教育环境对情商的培养极其重要,是我们一生是否幸福的基石。发展心理学家和其他研究者掌握了情绪成长的规律,他们可以更加具体地指出,在情绪智力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儿童应该学习哪些课程,以及如果儿童在指定的时间内没有掌握正确的情绪控制,会对他们造成的怎样持续的影响,什么样的补救性措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比如在纽黑文项目中,低年级学生需要学习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和决策等基础课程。一年级学生围坐在一起,滚动“感受立方”——每一面分别写着“悲伤”或者“兴奋”等不同的情绪。学生根据抽中的情绪词语,轮流描述他们曾经经历过的类似或者相同的感受。通过这个联系,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感受和语言联系起来,同时听到别人和自己有相同的感受,使其同理心得到培养。
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孩子最佳的情商培养时机,从我们的小学生抓起,让情商教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让小学音乐课堂渗入情商教育。
一般而言,情商较高的人有以下特点:第一,能正确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同理心强。第二、开朗乐观,自信大方,不容易陷于伤感以及恐慌之中,对工作认真投入,且为人正直。第三,善于人际交往,社交能力强,情感生活丰富但不逾距,不管是自己一个人独处还是群处都能怡然自得。将孩子培养成高情商的二十一世纪人才,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发挥音乐在情商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心理感知能力
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音乐是作曲家对各种事物感情的流露,作曲家将自己的感受通过丰富多彩的音符表现出来。正因为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所以我们的音乐教育要重视对每一个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我们知道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苏州市吴中区郭巷中心小学的步梦佳老师,在上二年级音乐欣赏公开课《在钟表店里》,就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爱动的特性,虽然是欣赏课,但是步梦佳老师让孩子加入拍手、跺脚及各种乐器演奏来表现音乐、感受音乐,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鼓励他们感受作曲家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准确的表述自己的情感情绪。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都可以逐渐内化为其情感和行为,并且延伸拓展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当中,丰富他们的情感,使得他们对于感受别人情绪、合理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利用音乐课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心态
学生都具有向师性,老师的一个细微表情、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牵动着孩子们的心灵,或许你的微微一笑,就能够拉近你和孩子们的距离,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夸赞和赏识的,不论这个孩子调皮与否,在他(她)内心深处都有极其柔软的小角落,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经常与学生目光交流及肢体接触,比如摸摸他(她)的头,或者把手放在他(她)的肩上,用关爱亲切的声音鼓励学生:“老师相信你,你可以做到的!”或者“别着急,慢慢来!”等等,这种鼓励不仅能够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要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必须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抓住学生的优点并且予以表扬。在我曾教过的二年级(8)班中,有个智力有点问题的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太会写,因此班级里面有一些小朋友会因为他反应迟钝而欺负他,这个孩子很难从头到尾完整地演唱一首歌曲,一是他学得比较慢,二是他没有胆量开口唱。于是在我的音乐课上,我就经常带着他律动,给其他学生做示范,逐渐引导其他同学为他击掌伴奏,帮助他一起演唱,在一次次的努力中,他终于能在一节课内学好歌曲,并且完整地唱下来了,我高兴地为他鼓掌,全班同学为他喝彩。于是这个学生越来越爱唱歌,同学们也不再瞧不起他,他也能很好的和其他同学融为一体,不再自卑。甚至在课后这个学生将自己对照着新华字典练习的名字给我看,现在他能把自己的名字写的正确并且很端正了。即便这个学生依旧成绩不理想,但是现在的他却乐观自信开朗。我们的教育应该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好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未来,而不是一味地盯着成绩看。我们老师的一些小举动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能够促使其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先天智商低下带来的缺陷。
此外只要学校举办校园才艺活动或比赛,我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施展自己的才华、张扬个性,为他们提供可以接受艺术教育和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每个人在实践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受被人尊重、被人认同的幸福,使他们自我激励的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三)在音乐学习中使学生获得交往能力
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是高情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让学生在相互配合中提高集体意识,学会与同伴交流,体验人际关系,培养处事能力。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现社会的团结吗?”是的,在合唱中需要学生彼此聆听,相互配合,要求学生学会用音乐的方式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引入各种演唱方式——合唱、齐唱、轮唱、对唱等等,这样既能使得原本枯燥的学唱环节变得丰富有趣,又能让学生在各种演唱方式中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另外,课堂中的小组讨论、集体创作都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合作中学会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每节课的末尾,我们还可以增设互评环节,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他人,当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同伴的尊重时,他(她)也应当以理解及宽容的心态来欣赏和评价他人。
柏拉图说:“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渗入心灵的最深处,并使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健康情商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对情商培养的优势,抓住小学阶段这一重要时机,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情商的提高,为学生成长为高情商高素质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 [美]戈尔曼.情商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 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4]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