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地方督抚在师日举措上的互动
——以张之洞为中心

2016-02-03 01:14:19陶祺谌
安徽史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张之洞日本

陶祺谌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清末地方督抚在师日举措上的互动
——以张之洞为中心

陶祺谌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甲午战后,中国朝野上下逐渐以日本为榜样学习西方,地方督抚在师日举措上有着诸多互动,包括互相商议以应对新局势、已与日本建立联系的督抚积极劝说同僚或为之牵线、后进者主动效仿先进等。这种互动从点、线、面上呈现出时段集中于清末中日关系交好的早期、南方督抚互动更为频繁、内容广泛且循序渐进的特征。督抚群体的互动为各自辖区乃至清廷仿照日本提供了便捷和经验;但也正是督抚的这种自主性对清末的师日活动造成阻碍,限制各地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流动。

张之洞;督抚;日本;互动

甲午战后,中国朝野上下逐渐以日本为榜样学习西方,而地方督抚群体通过各类互动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学界既往的研究着重于督抚个体的涉日活动*学界对晚清督抚个体涉日活动的研究较多,以张之洞为中心的论著参见戴海斌:《庚子事变时期张之洞的对日交涉》,《历史研究》2010年第4期;陆胤:《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第五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李廷江:《日本軍事顧問と張之洞-1898~1907-》,《アジア研究所紀要》(29),2002年,等。,或围绕某些事件论及督抚群体的互动*参见汪婉:《清末中国対日教育視察の研究》,汲古書院1998年版;邱榮裕:《東亞同文会と中国の政治改革(1898—1911)》第三章,立命館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等。,但大多未能将督抚群体在师日举措上的互动置于甲午战后的长时段中以专文进行整体论述。因此,本文主要依据日文档案和近出中文资料,拟以湖广总督张之洞(1902年暂署两江总督)为中心,考察地方督抚在学习日本过程中的互动方式,以及在时段、地域及内容方面呈现出的特征。

一、商议

1898年前后日本方面加大了对华活动,政府、军方、民间纷纷派员示好劝诱清朝官民;清朝官民也逐渐考虑“以日为师”。在此转变过程中,地方督抚之间商议互动是应对新局势的第一步。

考察并学习日本的具体事务是督抚们最早商议的内容。张之洞最初选择的是与湖南巡抚陈宝箴进行商议。1895年后陈氏主湘,力主革新,并与张之洞关系融洽、互动频繁。在戊戌年,除去熟知的维新活动,张、陈二人商议师日事务的情况不容忽视,要者有三:一是借助日本力量练兵,招聘日本教习。1898年初日本参谋本部先后派员来华游说清朝官绅,其中神尾光臣奔波于上海、武昌两地近两个月,与张之洞、盛宣怀等人商讨众多事情,其一便是新法练兵。2月初张之洞致电陈宝箴,商议两湖分头筹饷、练兵,“合鄂、湘之力,延倭教习”以及共商章程*《致长沙陈抚台》(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十三日酉刻发),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第290页。。陈氏完全同意张的提议,对张议“钦佩无已。惟湘省筹款倍难,尚须赖宪台主持奏请耳”。二是派员赴日考察。2月,鄂省员弁姚锡光、张彪等一行5人随日本参谋本部员宇都宫太郎等人赴日考察,其中包括湘省所派蒋德钧一员*《致张之洞》(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十四日),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下),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556页。按:蒋氏在《张之洞全集》中作“蒋绅钧”,现据《陈宝箴集》断为“蒋德钧”。蒋德钧(1852—?),湖南湘乡人,戊戌前后与陈宝箴子三立交往密切,时任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会办,常往来于湘沪间(参见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729页;第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319页),与陈电所言蒋氏系江督刘坤一下属事相符。。这是张之洞与陈宝箴商议的结果,数次邀请湘省一并派员随行:“先派一人偕宇都往察度,办法甚善”、“尊处如派员游历东洋,讲求兵事,祈饬即来鄂速行赴沪。”*《张之洞致长沙陈抚台(陈宝箴)电》(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四八,大象出版社2014年版,第262页。三是派学生赴日游学。张之洞曾力劝陈宝箴派湘人赴日游学,重在武备。对此,陈氏积极邀请张的幕僚姚锡光来湘商办,“询悉情形及议订节目。”*《张之洞收长沙陈抚台(陈宝箴)来电》(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七七,第178—179页。据日人报告,至戊戌政变前后姚氏已从湖南挑选候选者60余名准备赴日;并强调“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日本参谋本部密约,计划派遣文武学生百名赴日学习”*[日]神谷正男编:《宗方小太郎文書》,原書房1975年版,第45—46页。。不过因戊戌政变陈宝箴被革职,其在湘省推行的趋新举措多被撤销或暂缓,涉日事务同样受到影响。上述三点均与练兵相关,属张之洞一直呼吁者,也向来受到陈宝箴重视。二人原本交谊密切,加之观念相近而促成双方的互动商议。

戊戌政变后,张之洞转而与刘坤一进行师日举措的合作。张氏的政治性格老练稳重,虽欲积极与日联络,但在清廷政策未定之时他选择的是谨慎寻求合作者。此前刘坤一虽与张氏“公事只问是非”相待,但在借助日本以自强革新的态度上二人观点相近。他曾指出聘用日本教习之利有四:“文字相同,无须翻译,一也。路程极近,川赀甚少,二也。薪水较西洋人可省两倍,三也。同撄外患,教导必格外尽力,四也。”*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编:《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名人手札选萃》,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6页。这与张之洞在《劝学篇》内所言差别不大。因此,在与日本方面接触的早期,由于事无前例,刘、张常就具体事务进行商量、合作。刘坤一曾筹划两江派员赴日游学,询问张之洞“贵省派赴日本游学各学生,每人除火食外,月给零用津贴等项各若干”*《张之洞收江宁刘制台(刘坤一)来电》(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十七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八五,第667页。,以便参考。张为对华有功的日人奏请赏给宝星,也多与刘商量办法,“祈即由尊处会挈鄙衔具奏”*《张之洞端方致江宁刘制台(刘坤一)电》(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八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五一,第214—215页。。甚至在1899年初江、鄂首次派员赴日游学时,双方共用留日学生监督。张之洞主动向刘坤一提出:“如尊处亦委陈令(昌基),兼照料江南学生,似甚简便,而于学生有益。”*《张之洞致江宁刘制台(刘坤一)电》(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四八,第654页。刘氏初受日人劝说考虑以邹凌翰充监督,终仍采张氏之议*《南洋派遣學生監督者之件具申》(1899年3月24日),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在本邦清国留学生関係雑纂/学生監督並視察員之部》,B-3-10-5-3-4。按:张之洞初拟以陈昌基充学生监督,后以钱恂替之,南洋亦委钱任监督。。

在清末新政初期,张之洞与其他督抚商议的内容延伸至清廷的政策及制度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地方督抚以直隶、两江、湖广地位最重。围绕相关内容的商议也多在这三者之间进行,突出表现在张之洞与刘坤一、袁世凯的互动中。经历东南互保后,刘坤一、张之洞交谊日深。1901年,二人商议并联衔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新政初期的总纲领,内中呼吁取法日本。在此大纲之下,张之洞又进一步与刘、袁商讨等议制订各方面的制度。翌年,应清廷谕令各省酌议学制章程的要求,刘坤一和张之洞围绕此事“公同设局,访求日本教科书,拟酌采其意编纂之。”*《致京张冶秋尚书》(光绪二十八年正月三十日丑刻发),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0册,第358页。在此之前,二人已分别为教科书的编写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张之洞曾专派罗振玉、刘洪烈一行赴日考察教科书、教学、管学等事。几乎同时,刘坤一也委托驻日公使觅寄日本“官立大中小师范、海陆军所属及农工商等学校”的“学校一览规则、内务细则、处务细则、学科表、课程表等书”各二部,得到日本海军大臣、陆军大臣、文部大臣、递信大臣、东京府知事等人的积极支持*《李盛铎致小村寿太郎电》(1901年11月18日接受),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1.明治三十四年/6)両江総督劉坤一ヨリ帝国諸学校ノ規則並ニ細則寄贈方依頼之件十一月》,B-3-10-2-1-002。按:原文无标题、编号,现按收发关系以中文拟定,下同。。与刘坤一的合作情况不同,张之洞与袁世凯的商议更多地体现在争执上。张、袁曾奉旨筹议营制,出于不同利益考量,张氏主张以参酌德日营制的湖北新军为标准并“略仿日本户山学校意”教习将佐,袁氏则坚持主要参考了德国兵制的北洋新军营制。最终清廷接受了袁世凯的主张*参见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246页。。

二、劝说和牵线

张之洞对日态度发生转变后,在师日举措上也积极地以劝说、牵线等方式与其他督抚进行互动。

张之洞往往基于自身的经验劝说其他督抚。戊戌变法期间,陕西巡抚魏光焘为创设武备学堂,向张之洞求拨“武备学堂高等学生入陕,充当教习”*《张之洞收西安魏抚台(魏光焘)来电》(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五日到),《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七七,第613页。。张氏以湖北武备学堂“学生功夫太浅,实不能当教习”为由拒绝,甚至认为北洋新军也无法充任教习,主动建议“若欲学武备,惟有派人赴日本一法,或延日本教习,方有实际。”*《致西安魏抚台》(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九日子刻发),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第345页。戊戌政变后,张之洞虽愈发谨慎,仍在私下进行活动。他曾有密电致在沪心腹,有意劝说闽浙总督许应骙趋新变革,内称“劝许筠庵言新法极好,不知许肯畅言否。”*《张之洞致上海梁星海电》(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一四,第696页。许应骙在戊戌政变后擢升闽浙总督,直到1902年开缺回籍,期间受张氏的影响不少。许氏后来的反应正如张之洞所期待的那样。翌年,许应骙询问张氏派员游学日本的情况以备参照。张毫不吝啬地将湖北的经验电告许,甚至极力建议他“东洋武备,实为精能,多派人员往学,收效甚大。”*《致福州许制台》(光绪二十五年八月十一日辰刻发),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0册,第14页。此后不久,许应骙派遣崔祥奎一行7人先行赴日参观陆军大演习及视察军事*《清国福建総督派遣ノ文武官来着ニ付照会ノ件御回答案》(1899年10月21日),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清国派遣の武官未着の件》,陸軍省-壹大日記-M32-10-16。。

日本方面也将张之洞的经验作为优秀样本用以活动他省督抚。1901年日本参谋本部福岛安正少将访华,拜访闽督许应骙时,特意谈到“武昌之兵事……比之两年前,今日实有可惊叹之进步”,原因“不外是张总督信任统领张彪,而专发挥其本领”。许应骙非常清楚“发挥其本领”的重点在师日,主动表示他信任下属孙道仁与湖北的情况无异,“欲让孙统领充分发挥其本领,特派遣他陪观此次贵国之大演习。”*《報告第8号福州記事》(1901年8月),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南清地方旅行日誌》(明治34年8月),支那-参考資料-169。是年9月,孙氏一行19人如约赴日。

张之洞积极为其他督抚牵线日本方面,则多是应日人要求,其中日本军方、政府诸人尤为活跃。陶模1900年9月调任两广总督,思想开明,倡言新政;且名分上属张之洞门生,二人关系密切。翌年日本军方要人福岛安正为“收南清之利权”而决定访粤并拜见陶模,但苦于向来与两广缺少联系,转而向张之洞求助。张随即电劝陶优待福岛,内称“日本少将福岛安正在京保护宫禁及商民甚力……兹该少将由闽赴粤,拟谒台端,属为先容。特电闻,祈优款。少将品级如中国总兵,福岛系日本甚有名人。”*《张之洞致广州陶制台(陶模)电》(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五一,第100页。陶氏的确遵照师命给予热情接待,与福岛见面时称收到张之洞信而“待贵官来粤已久”*《第11号廣東記事》(1901年8月),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南清地方旅行日誌》(明治34年8月),支那-参考資料-169。。由此,日人与陶模的联系经张之洞而辗转建立。而张之洞受日本政府委托的牵线效果更为显著。1900年、1901年,日本驻汉口领事濑川浅之进两次赴湘游历,均是托张之洞致电湖南巡抚俞廉三请予以照料保护而成行*《张之洞致长沙俞抚台(俞廉三)电》(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六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四九,第390页;《张之洞致长沙俞抚台(俞廉三)南昌李抚台(李兴锐)电》(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十一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五〇,第574—575页。。濑川赴湘并非只是“仰慕曾文正,欲观其故里山川风土”这般游山玩水,而是意在加强日本与湘省的联系。濑川的游说促成湖南首次派员赴日游学:1901年9月湘省指定梁焕彝、张孝准二人“到日之后,先赴各处工厂逐加考察,再由该学生等自行酌量应入何处专门学堂,随时禀报”,并请濑川“俯念同文同洲之谊,妥为照料,并给函前往。”*《湖南洋务总局致驻上海总领事代理小田切万寿之助电》(1901年9月9日),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3.明治三十四年度 東北地方》,《帝国陸軍大演習関係雑件》第1巻,B-5-1-3-0-18-0-0-01。濑川赴湘的另一任务是邀请该省派员参观日本东北地区举行的陆军大演习。湘省积极回应,派遣两名员弁赴日阅操并考察日本各学堂及农工商各场所等;此外,长沙府知府赵宜琛之子世繶自费随行游学,平江矿务分局黄忠绩受命视察日本矿务事,为日后雇佣日本技师作打算*《湖南派遣大演習視察ニ関スル報告》(1901年9月24日),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3.明治三十四年度 東北地方》,《帝国陸軍大演習関係雑件》第1巻,B-5-1-3-0-18-0-0-01。。翌年,湘省再派武备学堂监督陈琪赴日阅操,并在日购买该学堂需用书籍、器械等*《湖南派遣大演習陪觀員ニ関スル件》(1902年10月24日),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1.明治三十五年度 九州地方》,《帝国陸軍大演習関係雑件》第2巻,B-5-1-3-0-18-0-0-02。。张之洞的牵线推动湖南与日本方面的联络愈发密切。

三、效仿

由于对各类师日举措大力提倡并先于他人付诸实践,张之洞成为其他督抚主动效仿的主要对象。

浙江巡抚廖寿丰是最早效仿张之洞的地方督抚之一。戊戌前后,廖氏对待变法态度积极,关心学校、军事、工商诸事的制度改革情况,在地方上最先派遣留学生赴日,甚至主动要求派员赴日参观军演。正因如此,廖寿丰敏锐意识到在以日为师的过程中可寻求张之洞的帮助。是年,张之洞延聘日本武员二人翻译该国兵书。廖不仅请张电示所译书籍种类、名称,更打算效仿张,“亦拟酌译,俾免重复。”*《张之洞收杭州廖抚台(廖寿丰)来电》(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到),《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七八,第512页。在浙省了解、学习日本的早期活动中,湖北为之提供了不少便捷。

四川地区则是受张之洞在其辖区推行的师日举措影响最深的区域。1898年奎俊调任川督后对张之洞的举措多有推崇,是年奉旨创设武备学堂时便“派员前往湖北查取章程,延聘教习”、“仿照开办”*四川总督奎俊片:《奏为办理川省武备学堂调练洋操等情陈明事》(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十三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全宗,档号:03-5998-046。。在涉日活动上,奎俊也常以张之洞为参照。他曾接日人邀请派员参加该国举办的劝业博览会,强调“沿海沿江如湖北、两江等省将来均派员前往,四川亦甚乐派员同往。”*《成都洋务局致成田安辉电》(1900年8月7日),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5 明治33年11月16日から明治33年12月28日》,《成田安輝西蔵探検関係一件》,1-6-1-11。不仅如此,奎俊还主动求教于张氏。1899年9月,奎氏派遣丁鸿臣一行赴日阅操,特意“绕道武昌,俾与湖广督宪张香帅面商方略,并观鄂省新军一切操法,然后由沪赴东瀛,以资阅历。”*《川督讲武》,《申报》1899年9月10日。翌年丁氏一行回国,又途经湖北拜谒张之洞。张氏“询东洋事甚悉,亟称其兵制学校之善……并劝归陈乐帅(奎俊,字乐峰)务必选聪强子弟出洋学习,以开四川风气。虽收效稍缓,然蓄艾之谋不可不急讲也。”*王宝平主编:《晚清东游日记汇编》(日本军事考察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46—347页。是年,奎俊即决定“拟仿湖北章程”选派学生赴日游学,电询张之洞关于学生留学所需费用、年限后作为参照而规定川省情形,“并照鄂省办法统归出使日本大臣管理,不另委员监督,以节费用。”*四川总督奎俊附片:《奏为川省武备学堂拟聘外洋教习以资整顿恭折仰祈圣鉴事》(光绪二十六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档案全宗,档号:04-01-38-0204-009。驻重庆的日本武官观察到川省的这一变化:当地民众对日本的印象原本很恶劣,但自戊戌年后情况为之一变,“唇齿辅车之说在志士间喧嚣;同时希望留学的学生增多,或至湖北先入张氏之门、欲遂其志,或试以自费。”该武官指出其原因“是以湖北派遣留学生(赴日)的影响自不待论”,由此对日本在长江上游的活动抱有信心:“少壮青年的意向也可知之,实是前途有望。”*《秘報第五十八号》(1899年4月5日),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清国ノ部》,《在外武官報告 第2巻》,5-1-10-0-7-002。可见,日人将张之洞在鄂的涉日活动视为四川地方对日态度改善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种效仿并非只是他省督抚对张之洞的“单向”互动。1905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率先在辖区筹设宪兵,“于巡警中另行抽练”,“照日本宪兵制度以卫公家”*《北洋拟设宪兵》(天津),《申报》1905年4月9日,第3版。。翌年,张之洞电请袁氏将宪兵“章程饬钞寄鄂,以资仿办”*《致天津袁宫保》(光緒三十二年二月初四日亥刻发),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第271页。,同样也是“拟仿日本宪兵办法”*《拟立宪兵预志》(武昌),《申报》1906年3月2日,第3版。。

结 语

综合三个方面的情况,晚清地方督抚在师日举措上的互动从点、线、面上呈现三个特征。一是时段上集中于清末中日关系交好的早期,在戊戌以后至预备立宪之前尤其是庚子事变前后——这与其时中央、地方的政治权力结构变化一致。这一时期,清廷的政策未定,地方督抚之间以互相商议的方式效仿日本,于政治上而言是稳妥之法。督抚与日本的联络渠道也未完全建立,如与相关日本官民的交往、留日学生监督的指派等。已与日本建立联系的督抚为其他同僚牵线,同时后进者也在效仿先进。不过,在预备立宪后,清廷逐步就涉日事情制定章法,并纷设机构统一管理,地方督抚不必也不能沿用旧法。

二是就地域而言,南方督抚的互动更为频繁、联系更为紧密,大致以两江、湖广总督为中心。其中,张之洞的表现尤为突出。他在戊戌前后先于大多省份与日本各方进行交往,引领其时以日为师的潮流;其他省份也多以鄂省为标杆。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联衔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将这种互动推向顶峰。而北方督抚在师日举措上的互动参与度偏低。虽然日本一直觊觎中国北方、积极活动相关督抚,但进展不明显;直至1901年底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后才渐有起色,并于日俄战后取得较大突破。1902年各省所派赴日学习武备的毕业生数据亦能反映这一特征:是年卒业回国学生人数北洋8名,南洋11名,湖北15名,浙江3名;另有南洋卒业学生2名“仍请留学半年”*《蔡钧致小村寿太郎电》(1902年3月27日),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2.在英公使へ通報分割2/分割3》,《在本邦清国留学生関係雑纂/陸軍学生之部 第1巻》,B-3-10-5-3-1-001。。南方督抚所派学生占据了近八成。

三是互动的内容广泛且循序渐进。其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走出去”,即派遣各类员弁赴日游历游学;二是“引进来”,即引进各类人才、文教及相关制度以及器物等等。前者以军事为重,推及文教农工商等方面,并逐渐重视日本的相关制度情形;后者则出于防止外人揽权的考虑,将军事人员的引进放在较晚的时段。

清末督抚群体通过互动在学习日本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互动为各自辖区学习日本以开风气提供便捷,并推进地方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清廷提供经验和教训,重要督抚甚至参与清廷涉日政策规章的制订,成为全国性仿照日本的重要参考。但是,也正是督抚的这种自主性,对清朝上下“以日为师”造成一定的阻碍。经过数年积累,张之洞所派留日游学学生逐渐成材,成为各方争取的有用人才。湖北官费生高曾介便曾被豫抚张人骏调用,张之洞以“向来各省官费生专为本省用”为由直接拒绝,更以电报命令高本人“万不准擅应他省调用。如敢擅往,定干惩罚。切切。”*《张之洞致开封张抚台(张人骏)电》(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二十二日)、《督院(张之洞)致东京湖北学生监督喜道源转交学员高曾介电》(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二十三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五二,第324、329页。张之洞不仅不愿他省督抚借调湖北学生,甚至拒绝了清廷的调用。1907年初邮传部拟将张之洞所派赴日本振武学校学习武备的梅广羲调京重用,张仍旧不同意:“梅道一人,历年鄂费数千金,应尽本省义务。去年该道已切实禀明,鄂省现已委有要差,实难更易他人。”*《张之洞致北京邮传部张尚书(张元济)电》(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2辑(张之洞档)五二,第386页。此类情况并不鲜见。地方和中央纷纷向张之洞借调优秀人才,实是对张氏师日举措的一种肯定,反映出他借助日本自强革新的成效。但是,张之洞愿与他们分享的是师日经验而非成果。这一矛盾产生的关键在于经费。清末各省推行师日举措,经费主要由本省承担,并非由清廷财政统一支出。其结果自是张之洞所言“应尽本省义务”,否则无法均衡本省的投资与回报。而这一点限制了各地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流动和互补,不利于当时清朝自强革新活动的全面展开。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从晚清到抗战前夕长江流域与日本关系研究”(2009JJD77003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 批面上资助(2016M59059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方英

Local Governors’ Interactions about the Measures of Learing Japan in Late Qing Dynasty ——Focus on Zhang Zhi-dong

TAO Qi-chen

(School of Marxism, Xia men University, Xia men 361005, China)

After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bo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ublic turned to learn Japan. Local Governors interacted about the concrete measures, included discussing with others, persuading or pulling strings colleagues, imitating the example of advanced governors. The interactions presented three features on point, line and plane. Local Governors’ interactions provided convenience and experience of learning Japan for their areas even Central Authorities. However, Local Governors’ autonomy impeded the whole activities, restricted the liquidity of the talent and technology.

Zhang Zhi-dong; local Governors; Japan; interaction

K256;K825.81

A

1005-605X(2016)05-0078-05

陶祺谌(1988-),女,湖南郴州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后。

猜你喜欢
张之洞日本
张之洞的“三不争”
做人与处世(2022年4期)2022-05-26 04:43:14
日本元旦是新年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再论晋抚张之洞之口外七厅改制
探寻日本
中华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中学生(2016年28期)2016-08-24 08:09:00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02
张之洞被“教育”
张之洞被“教育”
张之洞与湖北外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