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芳
(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
林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刘丽芳
(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内蒙古牙克石022150)
剖析林区经济转型面临的最主要挑战,阐述构建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旅游经济为支柱、以科技与信息为支撑、以人才资源为核心、以国家投入为抓手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有林区;经济发展;转变方式
长期以来,国有林区都是依托森林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并形成了一木独大的产业格局。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林区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1.1发展基金严重不足
①国家投入不足,林业生产发展基金长期处于匮乏状态,依靠银行借贷维持林区正常运行。2014年,林区短期借款高达7亿多元;
②林区产业危机。一是木材生产经营困难。可采资源危困,产品价格下滑,质量和效益下降,企业积累负数增长。二是产业化水平不高。沙漠人靠人工种植的沙棘形成产业致富,而林区漫山遍野的林间、林下、林地资源却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没有变成经济优势;
③林业长期承受着每年几亿元的社会负担,致使林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1.2转型人才缺乏,难以满足林区发展需要
①林区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②适合林区转型发展的专业人才匮乏。长期以来,林区为木材生产引进和培养了大量采运人才。全面停伐后,采运人才出现严重过剩;而其他专业人才又严重不足,尤其是转型发展必需的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
③职工队伍老化、素质低、适应能力差。林区40岁以上职工占职工总数60%以上,30岁以下却不足9%,而且初中以下职工占到60%以上,大都没有一技之长,根本无法满足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1.3企业创新力不强
受企业本身的知识基础、经济能力、企业人才的制约,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滞后。一是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原创性不够,产品的档次偏低;二是适合林区产业发展的专利数量少,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良好的商业价值;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造成科研成果“叫好不叫座”。
1.4经营机制不完善
一是投资机制一直实行撒芝麻的做法,形成了点多、面广、规模小的松散结构,未能产生规模效益;二是转型项目缺少产业深层次开发,缺少统一规划,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特色化发展格局;三是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水平和资源利用水平不高。
如何应对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最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产业经济主导型向生态经济主导型的转变。推进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和一体化协调发展,实现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1构建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生态体系
2.1.1建设生态林业是林区的首要使命
①增强责任意识,坚定保护森林和生态的使命感,切实担当起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脊梁;②增强保护意识,坚守林地、保护区、湿地生态红线,加强资源管理,加大林地清收力度,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安全;③增强防治意识。强化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严格控制有害生物成灾率,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实现由重治轻防向重防重治转变;④增强经营意识,把中幼龄林培育和促进森林生长作为森林经营的重点,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全面提高森林生态功能。推进生态产业化,在生态保护建设、森林经营的各个环节引入市场经营机制,对造林和森林经营等生态建设项目采取工程项目管理方式,逐步形成从种苗、物资、人力到中介、技术、信息一体化服务的森林经营产业体系。推进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林业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用,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水平。
2.1.2合理开发和利用碳汇资源
①大兴安岭是中国面积最大,森林蓄积量最多,没有任何污染,生态基础良好的世界上少有的净土地区,而且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十分优势,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过3.8万个,是全国少有的“天然氧吧”,也是国内仅有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每年创造的生态效率价值高达上千亿元。
②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提升林区纳碳储碳能力。内蒙古林区碳库总量达8亿多t,有林地每公顷碳储量达50多t,年净吸收CO22 900多万t。而且随着全面停伐,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的碳汇功能越来越强。要把发展碳汇交易与工程化造林、植被恢复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分质量,全面提升国有林区纳碳储碳能力。充分利用国有林区森林、湿地碳汇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碳汇核算、碳汇交易研究,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途径。
2.1.3发展绿色文化经济
挖掘林区的蒙元文化、使鹿文化、鲜卑文化、移民文化、生产文化及森林科考价值等,形成反映林区传承和地域特色的绿色文化产业链,打造弘扬林区文化和科研科普基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大林区绿色文化宣传力度,展示大兴安岭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2.2构建以旅游经济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2.2.1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林区不仅有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也是国家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自然资源优美,人文旅游资源壮丽、景色种类丰富,自然融合,构成了层次感极强的旅游资源格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森林生态功能、保健功能、文化功能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越来越迫切,以走进森林、回归自然为特征的森林生态旅游正逐步成为社会消费的热点。2014年,林区共接待游客106.6万人次,同比增长59%,比2010年增长247%;旅游综合收入6.47亿元,同比增长81%,比2010年提高208%。要把林区生态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林区“创新发展、转型崛起、富民兴林”的核心产业之一,总体布局,科学规划。着力突出林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以展示生态文明、弘扬民族文化,开展科研科普、体验森林生态为主要功能,集避暑、度假、康体和健身于一体的休闲生态养生旅游胜地。把“降雪早、融化晚、雪期长”作为发展冰雪旅游的突出优势,大作初冬、晚春滑雪文章,打造一批休闲冰雪旅游胜地,吸引国内外游客和滑雪爱好者相聚大兴安岭,感受冰雪北国的无穷魅力。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体系建设,推进东南北三大旅游板块的基础设施和核心景区的通达能力建设,健全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扩大区域合作。
2.2.2抓好林下经济发展
要充分利用林区“绿色宝库”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力度,拓展林下资源的开发渠道,提高林下资源的开发规模,逐步形成以野生资源培育为基础、以人工种植为主导、以深加工为目的的特色产业。重点实施“六大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并依托基地逐渐培育龙头企业,即:以克一河为中心的东部食用菌业,以金河为中心的北部北极狐特种动物养殖业,以根河为中心的驯鹿养殖业,以大杨树为中心的蓝莓种植业,以绰尔为中心的马匹养殖业,以图里河和绰源为中心的中南部北药种植业,实现林下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
2.2.3加大对外开放,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要充分发挥林区采运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优势,不断提升与周边国家森林采伐利用、木材精深加工和劳务输出等合作层次,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提升“跨界经营”能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2.3构建以科技与信息为支撑的创新体系
2.3.1财务创新
①加强资本运作,加快推进资产管理向资本管理转变;②实施资本有偿使用制度,提高资本使用效率;③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集中优势打好攻坚战;④建立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对接机制,从打造融资服务链条和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入手,实现科技与资本市场“联姻”,为科技插上金融的翅膀。
2.3.2组织结构创新
①积极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重叠职能提炼和整合,组建新的智能化的职能部门,形成数字统一、技术集中、指导服务有效的职能模式;②弱化环节管理机构和职能,构建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的组织体系,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3.3科技与信息创新
①强化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技术研究、林业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林业碳汇技术研究、林业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数字林业技术研究,健全林区科技示范体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林区科技推广体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强标准制度修订工作,构建适应林区科学发展的标准体系。②强化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建立覆盖全林区的信息化体系,畅通与上级信息系统的对接沟通,全面提高国有林管理局信息化应用水平。整合林区现有信息资源,实现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统计管理、人力资源、森林经营、森林资源、防火监测、产业发展、安全管理、党建工作等领域的互通互联,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网络化;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林业发展新模式,全面支撑林业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
2.4构建以人才资源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2.4.1人力资本是解决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人才资源是林区经济转型升级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①建立人才扶持机制。加强对企业家、职业经理、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注重知识工人的培养,实现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的高科技产业转变,技术工人作用尤为关键。只有依靠职工的积极创造性,依靠职工素质的提高,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②建立人才使用机制。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借助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撑,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飞跃。完善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
2.4.2健全集团项目开发和培育机制
①积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注重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建设等环节的节能增效;②抓好绿色项目建设,严格实施项目能评和环评制度,加强对重点耗能单位监管和过程控制,不断提高林区的能源和资源利用水平;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顶层设计,注重规模效益;④严格投资管理。严把投资方向和节奏,由地毯式轰炸改为定点轰炸,实施定向刺激;⑤严控高风险业务。科学评估新进入行业的市场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和风险保全。
2.5构建以国家投入为抓手的保障体系
2.5.1国家应对国有林区给予特殊政策扶持
①加大资本投入力度。生态建设的现实和管护要求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改善,职工工资增长,都需要国家加大资本的投入。②加大产业政策扶持。集中扶持一批能够充分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项目,促进林区实现经济转型。
2.5.2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实现林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济主体市场化,形成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提升林区整体经济运行效率。
[责任编辑:路实]
Reflection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Forest Region
LIULi-fang
(China Inner Mongolia ForestryGroup,Yakeshi,Inner Mongolia 022150,China)
Analyze the major challenges facing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fores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tourism economy as the pilla,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as the support,human resources as the core countries,national invest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forest region.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Economic Development;Transformation Mode
F326.23
A
1673-5919(2016)05-0044-03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6.05.011
2016-09-03
刘丽芳(1966-),女,山东潍坊人,经济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