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元
(渭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渭源 748208)
“艺考热”背后的冷思考
张新元
(渭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渭源 748208)
艺试作为高考升学的一种形式,在近两年越来越普遍,较前一阶段,艺考大军正在急剧攀升,这不仅源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几年的经济结构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但“艺考热”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不仅对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对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分向标具有一定影响。
艺考;分析;思考
“艺考”顾名思义,就是艺术类的考试,从狭义上讲,专指艺术类的高考,不指一般的考试,所包含的学子与一般意义上的有所不同,专指专业学习艺术门类的考生进行的升学考试。广义层面上的升学考试。艺考分为音乐类、美术类、传媒类和其他有关项目。从近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考生基本上以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划分,各辖区统一组织联考的形式进行考试。
(一)增加的专业进行分析
在高校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民办院校、独立院校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犹如雨后春笋。但适龄考学人数却在逐年减少,再加上艺术类专业有着学费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各大院校逐年增加艺考招收人数,专业门类繁多且不尽科学,高校恐有争夺生源、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办学弊病之嫌。
(二)艺考人数的不断攀升
若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的话,之前的音乐类艺考人数就甘肃省而言,基本上在3000人以内,从2010年以来,人数超过3000人,之后每年音乐类艺考人数都在增加。2015年艺考人数在同比之下又有了新的突破。这说明更多的学生投入到音乐艺考当中来了,从人数的攀升上可以看出,音乐作为一门上层建筑的精神生活,需要充裕的物质基础作为铺垫,人数增多,意味着社会物质财富将极大的提高;其二在于人们意识和价值观的变化,从愿意学习艺术到艺考热反映出部分考生存有一夜成名和迅速走红的想法。
(三)省外多院校从不认可“联考”到认可
以2010年作为节点,联考结束后,考生频繁奔走于各大考点,穿梭于各个艺考考场。择心仪院校,争取有限的名额。使得考生来回奔走、身心疲惫,而且对部分考生造成经济负担,另外,由于校考时间集中,有些甚至重叠,考生错失了良机,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症结在于,既然好多院校不承认联考成绩,那么联考是否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呢?据笔者所知,联考成绩在众多省外院校的校考中变成了一纸空文。
(四)单独招生院校越来越少
2014年以来,对校考的院校进行了条件限制,规定无硕士研究生授予权的院校,一律不准单独组织招生考试。至此校考院校减少,联考成绩又回归了昔日的地位。这样既有利于艺考的规范化,也减少了部分院校在招生考试中借机敛财的现象,而且也杜绝了种种招考怪象。从长远意义上而言其积极意义是不可言喻的。
(五)文化课成绩比重逐年加大
对于广大艺术类考生而言,公共文化课是他们的弱项,原因在于,部分考生因为学习专业,放松了对文化课的学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文化课本来就不好才来学习艺术的。然而艺术门类属于哲学范畴,良好的文化素养对于艺术而言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其它门类,文化知识的学习确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化课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成为制约我国艺术人才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长远考虑,近几年对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做了一定的上调,使得文化课成绩在艺考升学当中的比例增大。
(一)考试改革频繁
以2010年时间节点,在此之前基本是稳定的,主科主科(声乐演唱或者器乐演奏)加上基本乐理、视唱、听音,和加试。表演时自带伴奏、幕后表演,评委看不见,主科采用百分制×70%的核算形式,其余三科(基本乐理、视唱听音、乐器加试)各占10分,总共一百分。09年开始,拉帘时代结束,视唱考试取消了,练耳比重加大,基本乐理和练耳占到了40%,主科占了60%。考试不用伴奏,一律清唱。2010年前后,艺考变化频繁,每年都在革新,广大师生难以捉摸。
(二)评委问题
评委问题不在于老师的专业水平上,而是在社会风气与世俗人情上。好多学生在考试前几个月甚至是在考试前几年就已经投身于某某教授名下进行自费学习,在个人关系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考试中,若他的学生得不到高分,那么下一年拿什么作为自己招生的筹码呢?
2010年以后,评委组进行了保密式方式,从外省借调,以确保考试的公正性,较之从前,其公正、公平性已是不言而喻。但由于每个区域的艺术水准差异和文化地域差异,这一方法还是有待于改进。
(三)多个限制条框
表演是一种享受,清唱,会使艺术缺乏一种美感。考试过程中会让评委不自觉的产生一种不适、厌倦、烦躁,既不利于考生的水平发挥,也不利于评委客观公正的打分。另外,考试曲目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是不客观,也是不科学的,一些少数民族的考生,因为语言、习惯、习俗等原因,无法演唱规定的曲目。
上大学是一种美好的夙愿,不论是深爱艺术,还是就为了上大学参加艺考都是无可厚非的。艺术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工具,不管初衷是什么?学习都没错,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能够正确对待艺考,不随波逐流。能够有一颗平常心,客观理性的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 罗英迪.艺考热的生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 邹新娟.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艺考热”[D].复旦大学,2009.
[3] 唐洁.声乐艺考现状调查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15.
[4] 王振先.“艺考热”与“高扩招”彰显艺术院校诸多问题[J].艺术教育,2007,11:136-137.
[5] 黄伟.器乐艺考热背后冷思考[J].乐器,2007,04:6-11.
[6] 刘根禾.“艺考热”有关社会问题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7,06: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