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科”及“副科”教师尴尬处境的成因及其消解

2019-01-11 02:36王方全四川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
教书育人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主科处境边缘化

王方全 (四川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

长期以来,基于教学科目在考试、升学中作用的大小,中小学开设的教学科目被人为地分成了“主科”和“副科”,前者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后者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人们对待“主科”与“副科”的态度也截然不同:“主科”一直被重视、被追捧,“副科”则被“打入冷宫”,无人问津。与之相对应的,“主科”教师和“副科”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待遇也截然不同,“副科”教师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这种现象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已经十分普遍,亟待改变。

一、“副科”及“副科”教师的尴尬处境

由于“主科”“副科”观念的影响,“主科”“副科”之分一直存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副科”一直被边缘化,进而导致“副科”教师的地位也越来越尴尬。

1.“副科”被边缘化

“副科”被边缘化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副科”被边缘化首先表现在“副科”给“主科”让位上。在科目安排上,一天中的黄金时间全部分配给“主科”,例如上午的第一、二、三节都是安排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其他时间则安排“副科”;在考核和评价上,“副科”采用的是非统一考试,多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甚至有的科目根本就没有考试一说。统计成绩的时候,也是只统计“主科”,不统计“副科”。教师只是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给出一个优、良、中、及格的综合等级。其次,“副科”被边缘化还表现在师资配置上。如果“副科”教师缺乏,可以任意挑选教师来任教,而不考虑专业是否对口,甚至很多时候“副科”只是“主科”教师工作量不够时的“添头”。在“主科”教师兼任“副科”的情况下,“副科”课时经常会被“主科”教学占用,导致“副科”开设的课时名存实亡。第三,“副科”被边缘化还表现在“副科”课时被随意挤压上。由于“主科”都是考试科目,为了能让学生在“主科”上取得好的成绩,“副科”随时要听从学校或“主科”教师的“协调”而被占课。同时,如果学校有什么重大活动需要占用课时的时候,一般也会选择占用“副科”课时而不占用“主科”课时。

2.“副科”教师待遇不公

受“副科”被边缘化的影响,“副科”教师也经常遇到待遇不公的问题。这种待遇不公首先表现在工作量或课时系数的计算上。据调查,有的学校“主科”教师满课时为每周10~12节,“主科”教师带班主任满课时为每周6~7 节,而“副科”满工作量为每周15~18 节,甚至多达21 节。“副科”教师的课时节数远远多于“主科”教师。在“副科”的课时系数计算上也存在差异,例如“主科”系数为1,“副科”的系数则为0.8,甚至更低。虽然“副科”教师的隐形工作量不如“主科”教师,但是总工作量上却大于“主科”教师。其次,在班主任任职机会上也不均等,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是语文、数学教师,其次是外语或理化教师,“副科”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机会少之又少。第三,“副科”教师基本上不被家长重视。家长只重视与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教师的交流,与“副科”教师一般都不交流,甚至都不知道“副科”教师的姓氏或者名字。最后,在绩效考核上,学校一般倾向于按照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主科”教师贡献的大小可以通过成绩来体现,班主任贡献的大小也可以通过班级管理质量来体现,而“副科”没有考试成绩,也没有班主任工作,考核排名往往都很靠后,“副科”教师就成了被漠视的群体。

二、“副科”及“副科”教师尴尬处境的成因探析

出现“主科”“副科”之分以及“副科”及“副科”教师尴尬处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受传统观念和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影响、应试教育的挤压、科目设置及实施缺乏监督和考评机制。

1.传统观念和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影响

在学生和家长中,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副科”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可。一般而言,人们对语文、数学、外语这些“主科”的工具性质和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加之语文、数学、外语是考试的“重头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绩和升学。因此,这些一直都是被高度重视的学科。而对于音乐、体育、美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些非考试的“副科”,人们都觉得在升学中起不到多少作用,故将其视作“豆芽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副科”教师自然就会受到漠视。

2.应试教育的挤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考试依然是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的风向标。换句话说,考试成绩的好坏和升学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引下,无论是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和家长,都会把要统一考试的科目看作“主科”,把考试中分值较大的科目看作“主科”,而把与升学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非考试科目看作“副科”。因此,一门学科是“主科”还是“副科”,不是取决于学科的性质和功能,而是取决于是否是统一考试科目、是否是升学的主考科目。可见,应试教育直接决定了“主科”与“副科”的命运:“副科”被“主科”严重挤压,“主科”及“主科”教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副科”教师却是身处闹市无人问。

3.科目设置及实施缺乏监督和考评机制

虽然国家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开哪些科目、开设科目的先后顺序、科目总课时的多少等都有明确要求。但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的体制也赋予了学校一定的权利。学校为了提升应试教育分数,借口课程改革任意压缩或削减“副科”课时,原本规定必需开设的教学科目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要给考试科目让路而被变更,有的甚至被直接取消。甚至有的学校还有两套课表,迎接检查时是一套课表,实际使用的又是一套课表。由于科目设置及实施的监督和考评机制的缺乏,致使学校在科目设置和教学上任意而为,加剧了“主科”与“副科”的分化,导致“副科”被边缘化,“副科”教师在无形之中也被边缘化,二者都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三、“副科”及“副科”教师尴尬处境的消解之策

要破解“副科”及“副科”教师的尴尬处境,首先必须为“副科”正名,让“副科”回归本位,改变“副科”的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消解“副科”教师面临的各种尴尬处境。

1.更新教育观念,摒弃功利性的教育价值取向

不管是作为工具性学科的语数外,承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理化生、政史地,还是技艺类的音体美,都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须学习的内容。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用全面、综合、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未来发展,摒弃“为考试和升学而学习”的过于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要把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终极价值追求,而不是仅仅将眼光放在考试科目、大分值科目等所谓的“主科”上。只有如此,“副科”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副科”教师也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2.改革应试教育,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的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是造成“主科”“副科”之分,“副科”和“副科”教师尴尬处境最直接的原因。要消除“副科”现象,让“副科”教师摆脱现在的尴尬处境,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全面落实以全面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素质教育。改变教学中过分突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考试科目而忽视“副科”的教学现状,重视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力、竞争力、创造力、应变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切实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避免因轻视“副科”而形成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发展的瓶颈或“短板”。如此一来:“副科”及“副科”教师就能够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从而避免出现“副科”及“副科”教师处境尴尬的情况。

3.强化教学监管,完善课程教学的评价体制

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中,明确规定了应该开设的课程门类,但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因为监管体制和评价体制的缺失,导致“副科”及“副科”教师被边缘化,处境越来越尴尬。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科目设置和教学过程的监管,督促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防止“主科”抢占“副科”课时和师资资源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副科”教学的评价体系建设,尽快出台集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定于一体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把政史地生、音体美等国家规定开设的科目都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范畴,让人们认识和重视“副科”,充分发挥好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让“副科”回归本位。而对于擅自削减国家所规定的“副科”教学科目、“副科”教学偷工减料等行为,要进行通报批评,让“副科”真正变“主科”,让“副科”教师也能与“主科”教师平起平坐,从而改变“副科”及“副科”教师的尴尬处境。

总之,“主科”与“副科”之分由来已久,“副科”及“副科”教师的尴尬处境也非一日之功所能改变的,还需要从教育观念、考试制度、综合评价、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循序渐进,最后才能真正消除中小学教育中的“副科”现象及“副科”教师的尴尬处境。

猜你喜欢
主科处境边缘化
体操教学“边缘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病案突进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Debate rages over proposal to ax English 取消英语主科地位引发热议
体育成“主科”彰显健身强体的“核心价值”
延迟开学期间,学校不能只提供几门“主科”的网课
画与理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体育成主科,中考指挥棒如何挥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