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年1—6期(总109—114期)总目录
·新媒体与媒介融合·
胡占凡 媒体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
徐 辉 媒介融合语境下电影学术期刊的跨界编辑思路(2)
陆 地 敖 鹏 四种媒介的未来肖像(3)
胡雨濛 “艾滋病”隐喻:入侵与污染——基于一个艾滋病论坛的网络民族志研究(3)
周 佳 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手机传媒发展路径分析(3)
曾一果 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的转向(4)
尤 游 新媒体环境下本土社区报的转型实践探索(4)
徐 蒙 祝仁涛 新媒体视域下UGC模式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以网络直播为例(4)
于莉莉 新媒体语境下的观看之道与影像表达(4)
陈 兵 闫雪薇 微媒体的战略假设风险与转型之道(5)
朱 熠 VR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思路探析:本源、核心与动力(5)
郜书锴 苏 柳 微博舆论场:现状分析与公共治理(6)
应力浩 新媒体时代异化的加剧与反异化的兴起(6)
胡雨濛 新媒体话语赋权下的边缘抗争——基于一个艾滋病论坛的话语分析(6)
龙 强 金恒江 医患冲突事件中医生社群的传播网络和话语框架(6)
·新媒体:技术·文化·社会·
张爱凤 视频新闻发展与文化权力结构的嬗变(1)
张梦晗 重塑惯例:媒介化时间对新媒体社会的建构(1)
张珊珊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及模式探研(1)
唐乐水 中国青年创业者之媒介论述建构(1)
肖 阳 我国视频网站独播策略的分析——以爱奇艺为例(1)
·跨文化传播·
杨 颖 美国媒体涉华新闻的多模态论辩话语分析——以CNN一则电视新闻为例(5)
孔祥雯 20世纪初中俄侨民报刊新闻视野比较——以《中兴日报》与《霞光报》为例(5)
·话语与传播·
杨圣琼 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建研究(4)
刘彩霞 英汉新闻转述引语的类型特征及其语用功能(4)
·话语研究·
楚艳芳 近二十年网络语言研究综观(5)
杜晓红 城镇化进程中杭州地区语言发展对策研究(5)
·政治传播研究·
陈彩林 “独语”与“公仇”——论鲁迅的精神气质与中国现代传媒的生命力(1)
梁晓波 张晓琳 谭桔玲 国家形象主流新闻网站跨文化认知建构与传播(1)
·地域形象传播·
吴玉霞 电影艺术的地域形象传播(2)
孙 旭 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游客心理认知调查分析——以浙江古镇为例(2)
周 毅 荷花画图像模式与杭州城市形象传播(2)
·健康传播研究·
高芳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4)
李东晓 微信用户健康养生信息的传播行为分析(4)
翁苏伟 邱鸿峰 中国主流媒体转基因议题关注周期与报道框架(4)
侯 琳 李 欣 “镜像”如何建构:《南方周末》医患关系报道框架研究(4)
·传媒史探微·
蔡 罕 纸弹力能挫暴 笔垒亦可却敌——《战时记者》关于“新闻武器论”的研究(3)
何扬鸣 冯章国 简析1927—1937年的浙江新闻事业(3)
王秋艳 把杂志作为引导青年学生的舞台——杨贤江对《学生杂志》的革新及其编辑思想(3)
王玉良 战后中国对美国电影的批评模式(1945—1950)(3)
徐洲赤 民国士人观影的心路历程——基于《余绍宋日记》中观影笔记的解读(3)
韩 梅 电视专题片概念的迷失与追踪(3)
·新闻理论研究·
李良荣 中国新闻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重构路径(6)
唐克龙 专业新闻视域下的“社会”认知与“社会新闻”再定义(6)
章 震 组织合法性与媒体职业权威的建构研究述评(6)
张 洋 陈柯伶 失衡的流动:依附理论视野下的中国省际新闻研究(6)
·影视文化·
陈 涛 都市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出租车司机掠“影”(1)
包 磊 “老片新映”:一种文化现象的审视(1)
冯国翼 2015年暑期档国产影片票房神话解析——接受美学视阈中的《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1)
范志忠 范静涵 2015年中国电影报告(2)
王 锋 含泪的微笑:国产喜剧电影叙事风格的拓展与突破(2)
谭笑晗 侯孝贤电影的海外传播与受容——以法国《电影手册》杂志为中心(2)
杨 薇 从叙事学层面谈文学经典的影视传播——以《简·爱》被改编的影视文本为例(2)
戴颖洁 章 宏 《中国好声音》:全球模式节目重构中的国家想象和本土现代性(3)
徐溧遥 从《主编死了》解读当下电影译名的“规范”(3)
付 晓 论香港电视新浪潮的探索价值(1975—1980)(3)
李道新 石贤奎 从“专题”到“整体”:中国电影的历史景观——电影史学家李道新访谈录(4)
廖 亮 姚紫莹 新媒体环境下戏曲电影生存处境之思考(4)
陈林侠 电影的文化竞争力:从表征符号、公共经验到意识形态(5)
李 静 论张艺谋民俗电影在国内及北美传播中的文化误读(5)
刘明洋 北美外语片市场与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竞争力(5)
宋锦轩 1967—1988:美国公路电影中家庭元素的缺失与复现(5)
邵清风 不一样的江南——浙商题材电视剧的独特道路(6)
张梦晗 媒介、空间与城市意象的地域化:当代电视剧中苏州意象的表达(6)
李媛媛 艺术影院的法国模式(6)
朱 怡 看电影不仅是“看”,看的不仅是“电影”?——论新型观影模式的崛起(6)
·影视理论·
向 宇 理论和政治的纠缠:从华语语系研究到华语语系电影(5)
韩 程 城乡差异背景下的“乡村幻象”——城乡体验真人秀的意识形态解读(5)
·影视美学·
曾 胜 王娟萍 3D电影:审美经验的知觉现象学变革(2)
马 晟 顾肖联 黄社人 3D全息声音系统在视听艺术中的应用与研究(2)
钟丽茜 数字艺术诸“间性”特征初探(2)
·影视声音·
张晋辉 姚国强 体系建构:电影声音理论研究新意识(1)
王旭锋 论声音专业对高校影视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1)
吴丽颖 论新技术语境下中国电影声音创作方法——以影片《归来》为例(1)
·女性与影视·
石 研 电视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兼评劳拉·斯·蒙福德的女性主义电视研究理论(3)
徐文明 郭 莉 多元社会视野与女性生存关照——20世纪90年代以来伊朗女性电影导演群体创作扫描(3)
·“华莱坞”电影研究·
邵培仁 周 颖 华莱坞电影配乐类型及国际化生存路径研究(1)
项仲平 王冰雪 “互联网+”时代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机制创新(1)
蔡馥谣 华莱坞电影“走出去”策略初探(1)
胡晓梅 呈现·重构·扩散:华莱坞电影中的中医影像(3)
周 颖 跨文化语境下华莱坞电影符号营销路径研究(3)
·文化产业·
周 斌 中小规模民营影视公司发展的现状、策略与前景(2)
朱 旭 薛超杰 基于钻石模型的微信竞争力分析(2)
徐亚萍 识别和评估电影市场风险的电影舆情分析路径(4)
杨祖增 大数据时代传统期刊转型创新展望(4)
曹淑艳 赵丽莎 动漫游戏企业国际化发展路径的案例研究——以北京市为例(6)
韩永军 杨旭丹 民营企业文化创新危机治理路径研究(6)
张远满 传统节日文化图书出版现状及对策研究(6)
·出版研究·
张 凌 中国公共关系研究的结构化分析——基于对五种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的考察(2)
王彬竹 从文化史角度对《新青年》杂志文学翻译的一点思考(2)
郭 静 《科学》杂志与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建构及传播(2)
刘汉武 聚焦编辑客体 提升政府网站的用户满意度(2)
·哲学研究·
冯溪屏 恩格斯早期从劳动问题展开的理论创造——兼论马恩早期思想的主要契合点(3)
胡小恒 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3)
·国学论坛·
陈凌广 “后家族时代”浙江祠堂建筑文化场域内涵刍议(2)
王书艳 建筑文化视野中的诗美境界——廊的空间情态与唐诗的审美意蕴(2)
·茅盾研究·
赵顺宏 文学史视野与茅盾的神话研究(1)
俞春放 真实性话语与现代性焦虑——从《子夜》谈当代中国小说经典的形成机制(1)
·外国文学研究·
张素玫 《傲慢与偏见》的现代传播与重新塑形(6)
林晓筱 雨果美丑诗学观的经典化(6)
徐雨霁 论《新爱洛依丝》经典化的生成(6)
·媒介素养研究·
刘 勇 “新传播革命”:理解媒介素养的新维度(1)
李 娟 政府“媒介形象”的建构与公务员媒介素养的培育——基于“媒介化社会”的视角(1)
王淑华 媒介“减权”·网络恐惧·自我区隔——杭州家政女性的媒介接触和使用实践分析(1)
·媒介与文化记忆·
刘于思 签到即记忆:移动媒介的空间实践与意义生产(5)
宋嘉伟 创伤记忆的视觉招魂技术——当代亚洲纪录片中的三种记忆表征模式(5)
胡晓华 记忆构建与历史书写研究的早期实践路径——以顾颉刚的史料研究为例(5)
·媒介与社会·
孙小兵 蔡 也 新闻传播消费主义现象的文化批判——基于消费主义语境的思考(2)
于翠玲 报纸媒介的历史文献价值及解读思路——兼论大学生的媒介文化素养(2)
黄琦翔 鞠宏磊 大数据时代广告创意的新趋势(2)
尹 力 媒介权力研究中的二元范型及新综合模式探析(3)
简 婷 徐卫华 舆论监督模式创新与传媒公共性——基于温州市民监督团的探讨(3)
薛诗怡 余敬中 基于国内外北极报道的极地传播探索(3)
袁靖华 郝文琦 中美政府社交媒体的公共危机传播比较研究——以天津爆炸、波士顿爆炸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为例(4)
骆正林 舆论监督呼唤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以奶粉危机事件为例(4)
吴 吟 青少年网络公民认知现状调查(4)
陈守湖 论医患关系舆情的矫正——基于新闻专业主义视角的分析(5)
陈国战 社交媒体与当前中国社会中的自恋主义文化(5)
刘 虎 韩宇华 基于语料库的《华盛顿邮报》同性恋报道的话语分析(2004-2015)(5)
唐乐水 科学作者在科学传播中的认知及沟通策略(6)
林晓华 邱艳萍 文学传媒的“媒化”运行机制研究——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例(6)
倪琦珺 论“台网联动”传播业态下主持人形象品牌的三要素(6)
·全球化与文化融合·
濮 波 表演杂糅:山水实景奇观表演的空间编码(3)
晏 青 陈光凤 传统文化现代融合的逻辑与路径(3)
·教育 教学 管理·
王淑华 基于“AGIL”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学特点研究——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为例(3)
姜 武 张康康 高校亚腐败案件的定性与处理研究(3)
施建华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视域下的传媒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4)
郝 欣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媒介素养提升方案研究(4)
赖 彦 英汉新闻引语的信源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差异——基于报纸语料的调查分析(5)
沈浮郡 沈国芳 新媒介语境下“戏剧与影视学”类本科专业教学的改革策略(5)
陈 欣 “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英语专业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理念(5)
葛进平 王 颖 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集聚研究(5)
程青英 基于制度变迁的大学内部审计功能分析(5)
叶福军 长三角地区县域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实证分析(6)
史 雯 基于家庭因素的青少年网络阅读两极化现象分析——以浙江省在校青少年学生为例(6)
吴生华 新媒体时代新闻学专业教育的反思——面向公司的新闻学教育(6)
·会议综述·
袁靖华 王冰雪 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的创新理路——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梦”影视创作与传播策略研究》开题论证会综述(1)
徐 卓 “互联网+”时代“艺术与科技”专业的挑战与机遇——浙传音乐学院艺术与科技重点专业建设学术论坛综述(1)
邰小丽 中国新闻学的坚守与创新——2016年第九届中国新闻学年会综述(5)
·书评·
徐迎春 “西方”和“结构”之外:“中国”作为话语整体的传播研究新视角——评施旭国际新作《中国话语研究》(英文版)(1)
戴 哲 微观观察与媒介理论的有机结合——评《边缘身份融入:符号与传播——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调查》(2)
池昌海 沈贻伟 画论有格当作别样读——评周毅《国画山水画论篇章研究》(3)
李新祥 文化产业激励机制的深度探索——评《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