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艺术影院的法国模式
李媛媛
艺术影院在欧美国家的电影放映体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法国是最早出现艺术影院的国家,同时也是当今全球艺术院线体系中运营模式最完善的代表。文章试图通过对法国艺术影院运营模式的系统性介绍,揭示艺术影院对于电影产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其推动本土电影发展、促进电影形式多元化,以及培养大众观影习惯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艺术影院;艺术影片;电影放映
处于电影产业链下游的放映环节,对于影片的存在价值至关重要。一部可能经过两、三年或者更长时间制作完成的拷贝只有在通过放映阶段和观众见面之后才能成为一部真正现实意义上的影片。法国电影经济学家热内·伯奈勒(René Bonnell)*如无特殊注明,本文中出现的外文以及引用资料的原文均为法语,翻译工作皆由笔者完成。在其著作中曾这样写道:“人们对电影的需求伴随每部影片而来,在每次放映之后消失。”[1]这句话不仅诚实地道出了影片作为文化消费品的固有属性,同时也明确地指出放映环节对于一部影片的重要性。在电影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放映活动的实现都是在电影院这样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公共场所完成的。尽管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影的放映渠道早已突破了影院放映的单一模式,但是能够在大银幕上得以展示仍然是一部影片存在价值的重要体现,有时甚至是导演们的终极梦想。*2016年5月吴天明导演的作品《百鸟朝凤》上映引发的风波佐证了这一观点。
虽然作为放映重要方式之一的影院放映对于一部影片的存在意义至关重要,但并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够顺利到达影院,尤其是在电影制作技术日趋被普通人掌握以及影视产品日益丰富的当下。一部影片完成后通过DVD、电视或者网络等放映手段进入大众视线,抑或尘封于制片公司的办公室或是导演家的书房被无限期搁置,这些现象并不罕见。以影视产业中不管是在制作还是在放映方面都位于世界前列的美国为例,据统计,美国本土制作的影片,每年大概只有四分之三能够在电影院与观众见面。而法国或者美国等国家电影审查制度相对宽松,影片的放映标准更多的是以市场为导向,在那些“被搁置”的作品中,艺术影片占有很大的比例。
事实上,艺术影片和大众商业院线确实存在着某些排斥性。尽管关于艺术影片的定义在整个电影史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实验性和先锋性是艺术影片公认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艺术影片自身的特质使它有意或是无意地制造出与观众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所产生出的疏离使得艺术影片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大众观影口味与习惯的一种挑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整个电影经济的纵向链条中,影院是最保守的区域。因其投入资本的固定性,影院需要最快速地取得盈利。这种对于利润的追求就促使其最大限度地远离可能的商业危险。而对于电影而言,远离商业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迎合大众口味与习惯。
然而,矛盾的是电影工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创新,换句话说,需要实验性和先锋性,需要艺术影片的存在。如果说艺术电影的创作成为推动电影工业发展的必要因素,那么,拍摄出来的艺术影片在哪里与观众见面便成为一个问题。在电影的诞生地法国,两位演员阿芒·塔利耶(Armand Tallier)和劳伦斯·米合戛(Laurence Myrga)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1925年,他们二人在巴黎五区建立了约尔苏林纳工作室(Studio des Ursulines)*此影院也是最早加入艺术与实验影院联盟的影院之一,现在仍在进行艺术影片的放映活动。放映先锋电影。这个在当时被称为“特殊影院”的放映地点成为法国艺术影院的前身。在之后的几年,随着电影爱好者(cinéphile)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新影院开始放映当时“最好的作品”,这其中就包括让·埃普斯坦(Jean Epstein)、阿百勒·冈茨(Abel Gance)以及爱森斯坦的影片。
在法国艺术影院的发展过程中,另外一个重要力量是1955年由几个影院经营者以及影评人建立起来的法国艺术与实验影院联盟(Association française des cinémas art et essai,简称为AFCAE)。加入这个联盟的最初5个影院旨在放映与普通商业院线有所区别的影片,从而为观众提供多元化选择的可能性。1959年,随着法国政府文化部的建立,在部长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的大力推动下,电影成为被政府认可的艺术,相应的艺术院线也成为政府的文化策略之一。这种由商业到文化的转换对于艺术影院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被列入文化策略的行列,艺术院线名正言顺地得到了政府财政的支持,这也是艺术院线得以持续存在的坚实后盾。
艺术影院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给大多数情况下商业上不能带来良好收益的艺术影片提供展映的场所*这种陈述并非有意轻视艺术电影的票房号召力,有些艺术电影确实也获得过很好的票房收益。但是纵观电影超过百年的历史,这种艺术影片成为票房奇迹的例子并非多数。。在法语中,艺术影院是Salle Art et Essai,艺术影片是Film Art et Essai。这种命名上的一致性印证了两者的共生关系。如果从这种共生性出发,艺术影院可以毫无疑义地被定义为放映艺术影片的场所。这种通俗的说法并不错,因为根据法国电影管理的权威机构国家电影与活动影像中心(Centre national du cinéma et de l’image animée,简称CNC,下文简称为国家电影中心)的规定,一个影院成为艺术影院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放映艺术影片。
那么,在法国人看来什么是艺术影片呢?按照法语中艺术影片Film Art et Essai的字面意思,艺术影片就是具有艺术与实验性质的影片。但是鉴于艺术与实验词义的模糊性,在具体操作层面,国家电影中心对于艺术影片的范畴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一*这些规定在法文原文中并没有标号,这里添加标号是为了方便后面的论述。、拥有不可质疑的价值却没有获得观众注意的影片;二、电影领域内具有实验与创新意义的影片;三、反映其他国家生活的影片,这些影片在法国很少被展映;四、具有艺术或历史意义可以被认可为‘银幕经典作品(classiques de l’écran)’的影片;五、试图创新电影艺术性的短片;六、受到评论以及观众双重好评,同时被认为对电影艺术作出卓越贡献的近期影片;七、具有非凡特质的业余影片(desuvres cinématographiques d’amateurs)。”*由于法国国家电影中心对于艺术影院的相关政策在2002年做出了重要调整,如无特殊标明,本文中提到的相关法规均出自于2002年后出台的新规定。
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的以上规定试图从多维度对艺术电影的丰富可能性做出界定。人们在提及艺术影片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首先关注的是其所能够达到的艺术高度或是其代表的先锋(avant-garde)精神,这点在规定中的第二、四和五条有明确的体现。规定中的第五条和第七条体现了对于影片多样性的平等关注,不管是长片、短片、专业电影和业余电影,如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创新性,与传统意义上正规的长片一样,都值得被展示,值得被观众看到。此外,这种多样性还包括在影片来源国层面,规定中的第三条强调了对于不同国家影片的重视。
但是,对于法国人而言,这些常规意义上的观点也只是对于艺术影片界定的部分内容。事实上,艺术电影的核心意义应该是规定中的第一条,即“拥有不可质疑的价值却没有获得观众注意的影片”。这项条文不仅体现了作为商业与艺术综合体的电影在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评定上可能具有的相反指向,同时也隐含地点明了一部影片的艺术价值不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观众的注意。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情况通常恰恰相反。就观众接受的层面而言,艺术影片尤其是带有实验性质的影片的受欢迎程度明显低于以好莱坞出品为代表的正统娱乐片。正因如此,艺术影院的存在更显其重要性,有时候一部影片的价值是需要在特定场所被发现的。
此外,规定中的第六条值得特别注意。它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谁有权利与资格对于一部影片是否属于艺术或实验影片作出判定?事实上,在法国,根据国家电影中心和法国艺术与实验影院联盟的协议,对于艺术影片的判定是由一个百人构成的团体执行,这个百人团体由导演、制片人、发行人、独立电影院经理、文化领域的名人以及年青观众的代表组成,判定的唯一标准就是影片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法国国家电影中心和艺术与实验影院联盟的协议中注明“实验与发现”这个类别的艺术电影是由另外组成的团体进行判定。这个附加款项基本上也与对于艺术电影的欣赏是需要经过培养的事实相符。从协议中规定的人选可以看出,对于艺术影片的判定行业内人士的看法意义重大。但是,电影自身的文化消费品属性决定即使是艺术影片也不能完全忽视主要观影人群的意见,规定中的第六条是对于艺术影片判定标准来源的重要补充,评论界的看法以及普通观众的喜好也是艺术影片评定不容忽视的参考值。
艺术影院是为了给艺术影片提供展映的场所而存在的。由上面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影片的涵盖范围广泛,包含类型丰富。为了更好地引导大众消费,在影片供给丰富的法国,国家电影中心将艺术影院进行了分类。根据规定,艺术影院可以被赋予三种不同的品牌(label):“研究与发现”(Recherche et Découverte),“遗产与保留剧目”(Patrimoine et Répertoire)和“年轻观众”(Jeune Public)。这三个品牌中的前两个基本涵括了艺术电影的不同类别,最后一个品牌则突出了年轻观众对于第七艺术的重要性。
为了获得不同品牌的标签,影院需要满足不同的条件。比如,一个影院如果要申请“研究与发现”的标签,就需要放映足够数量的被定义为“研究与发现”的艺术影片。一个基准的数量是每年需要放映20到25部这样的影片,但是这个标准会因为影院所处地区的人口规模以及放映场次的数量有所调整。同样,为了获得“遗产与保留剧目”的标签就需要放映相应数目的非近期影片,这些影片首映的时间规定为1970年以前。关于数量的规定,巴黎以外的地区是每年至少15部影片。此外放映场次以及放映频率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年轻观众”*这里的“年轻观众”指的是高中及以下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标签的获得比上两个要复杂些。如果影院想要持有这个标签,不仅需要每年放映10到15部定义为“年轻观众”的影片,影片的放映活动必须是经常性和系统性的,还需要满足相应的附加条件。比如,放映时间是学校上课之外的时段,这种放映不能同时获得其他资助。*这里需要指出,在法国有很多资助是针对在学校放映的电影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电影学院(Collège du cinéma)这个项目。此外,与前两项不同的是,具备“年轻观众”标签的影院每年必须放映不少于50%的属于艺术电影范畴的“年轻观众”影片。
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影院并非只能获得一个标签,三个不同的标签是可以叠加的,就是说,一个影院可以同时拥有两个或三个标签。从商业的角度说,标签越多的影院排片量就越丰富,同时对于潜在观众的吸引力更高。根据政策规定,艺术影院需要每年审核一次,时间是在年中,主要检查审核年份前年年中到去年年中的排片。以2013年为例,2013年4月进行的新一轮审核,主要考查的是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的影院排片。对于三个品牌标签的申请是在每年对影院审核的同时进行的。
从整个电影发展的层面而言,三种品牌在影片和观众两个方向促进了电影的良性持续运行。“遗产与保留剧目”和“研究与发现”不仅从继承及创新两个方面将电影这种更注重时下性的文化消费放置到历史发展的维度中,同时也满足了不同观影人群的需要。据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的统计,20到30岁这个年龄段的观众更倾向于主流商业新片的消费,而40岁及以上年龄段会更多走入艺术院线,关注电影史上的经典或是具有探索意义的影片。“年轻观众”则更多体现了对于电影教育的关注、对于“迷影之爱”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于潜在消费者观影品味的培养。上述种种对于供给和需求多样性的培养,不仅有文化上的考虑,同时对于电影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因为不管是在文化上还是商业上,多样性都是电影产业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支柱。
诚然,艺术影院的存在是为了推广艺术影片。艺术影院的建立初衷是基于“电影是艺术”理念上的一项法国政府的“文化策略”。然而任何一项“文化策略”如果和电影相关便不可避免地沾染上商业的气息,这是电影的工业属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接下来将主要通过艺术影院的商业运营和商业院线的对比来突出说明艺术影院的特点。在运营上,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规模上,艺术院线拥有银幕和座位的数量远不及商业院线。尽管在法国所有的电影院中,艺术影院占据了大约一半的数量。但是,数量上的相似不代表银幕和座位数量上的均等。在拥有银幕数上,艺术影院平均拥有2到5块银幕,而当下以UGC和Gaumont-Pathé为代表的商业院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则侧重于多厅影城(multiplex),这些影城基本上会拥有8到10块甚至以上数目的银幕量。在拥有座位数量上,艺术院线也远不及商业院线。因为历史原因,艺术影院大部分是一些属于私人财产的小型影院,占地面积较小,因此一个厅的座位平均量在100到150个座位之间。而在影城中必不可少的是可以容纳400到500人的大型放映厅,一个放映厅的容量就可以达到一个艺术影院整体的容量。
其次,在影院所处的地理位置上,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商业院线主要位于繁华的商业街区或者是城市郊区的大型购物中心内。艺术院线则更多地位于老街区,这与艺术院线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比如巴黎著名的拉丁区,高校云集,文化气息浓厚,10家左右的艺术院线都集中在这里。此外,除了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商业院线和艺术院线并存,在其他地区这两类院线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同一街区。以上现象存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类影院不同的消费定位:商业院线更多地是满足工业化的大众消费,而艺术院线则致力于满足精英化的小众消费需求。
再次,两类影院的票价也存在差异。因为政府的资助*法国政府关于艺术影院的资助有一套详细的基于人口比例计算出来的政策和规定,本文限于篇幅不做详细介绍。,艺术院线的票价要比商业院线便宜。这里以法国三大商业院线之一的UGC和位于拉丁区的老牌艺术影院“拉丁区电影资料馆”的票价比较为例:2016年前者的正常票价是11.2欧元,而后者则为9欧元;尽管每张电影票只有2.2欧元的差距,但是如果我们换算为百分比的话,商业院线要比艺术院线贵超过20%,这五分之一的差距在最终整体票房收入的比较中会突出地表明两类院线的差异。此外,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法国的电影票每年都有小幅增长,但是艺术影院票价的增长要比商业影院的少。
最后,尽管在法国,艺术院线和商业院线需要遵守相同的影片放映的基本行会规则,即每个电影院在每周三的时候换片:每周三新片上映,同时已经上映的影片如果票房不理想也在当天下线。但是,两类院线在影片排片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商业院线的排片场次基本是固定的,在影院一天的营业时间里,根据影片的时长安排放映时间。如果是一部90分钟的影片,大概会一天安排6场左右的放映。放映厅在一周之内基本固定,两个影片安排在同一个厅放映的情况会出现,但不普遍。艺术院线则不一样,它在排片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因为艺术影院经常会举办各种展映活动,如果从上一个周三到下一个周二举办某个导演的回顾展,那么此导演的某部影片可能在这7天的时间内只有一次放映的机会。因为商业院线每周放映影片的数量受限于它拥有的放映厅的数量,艺术院线则不受这个限制,这就导致艺术院线虽然拥有的放映厅不多,但是实际的排片量要比商业院线多。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艺术影片、艺术院线、商业影片以及商业院线四者之间也存在复杂的关系。比如,虽然艺术院线必须放映艺术影片,但是艺术影片的放映场所不局限于艺术院线,*在法国,除了艺术影院,电视台以及DVD的销售和出租也是艺术影片与观众见面的重要渠道。如果有些艺术影片被认为具有票房潜力,可能会在一些商业院线上映。此外,艺术院线也可以放映政府配额范围允许的商业影片。但是这些都需要按照严格的行业规定执行,一部卖座的商业片要在多久之后才能在艺术院线放映需要遵守法定的时间差。
在法国所有的影院中,艺术影院占大致一半的数量。但是因为艺术影院普遍规模较小,其能实现的票房收益普遍不及商业院线。据统计,近些年来艺术院线仅仅贡献了30%不到的全年上座率,票房的贡献也一直徘徊在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尽管存在这些商业上的不利数据,艺术院线在国家公共资源的资助下仍然顽强地存在着,这主要归因于法国人对于文化多元性的推崇以及艺术创新性的支持。而这些理念以及财政上的支持在其他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收效。总体而言,艺术影院的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促进影片的多元化;二是保护本土影片;三是培养观众对电影的热爱以及观影品味;四是某些艺术影院的放映活动是商业院线的有益补充。
在促进影片的多元化方面,由于艺术院线的存在,影片放映的总体数量增多。在法国全年放映的影片中,接近90%的影片(包括艺术影片和非艺术影片)都在艺术院线放映过,其中将近一半的影片只在艺术影院中放映过。艺术影院存在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使观众能看到更加多种类与多元化的影片。国别上的多样性是个典型的例子。法国的艺术影院除了为本土影片提供放映场所之外,其他国家的影片也会在这里得到展示。这些影片不仅让观众了解到电影的多样性,还为观众提供了了解异域民众生活样态的机会,因为每个国家的影片都带有其国家的文化艺术特色。
艺术影院在保护与促进法国本土电影发展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不论是艺术影片或商业影片,美国影片总体要比法国影片有更好的商业收益,但是艺术院线仍然不遗余力地为本土影片提供和观众见面的机会。在艺术影院放映的艺术影片中法国本土影片占多数,这些影片包括法国全资以及法国投资占多数的影片。就国籍方面而言,这种“本土影片多,美国影片少”的现象在欧洲其他国家已经消失,但是因为艺术影院的大力支持,法国人还能骄傲地抵抗着美国电影的入侵。
艺术影院的存在对于观众欣赏口味的培养以及对相关电影知识的扩散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围绕电影的主题活动是艺术院线放映活动的特色之一。比如巴黎著名的艺术影院“电影从业者影院”(Le cinéma des cinéastes)就曾经组织过一个名为“电影从业者有约”(Les cinéastes invitent)的活动。这个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法国本土导演邀请一位外国导演,在这里进行影片的首映并与观众讨论交流。在这种类似的活动中,电影院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消费场所,而是一个传达对电影的爱以及理解的地方,一个跨文化交流的舞台。一些艺术影院的管理者纷纷表示这种主题放映活动基本上是影院上座率最好的场次。
艺术影院的放映活动有时是商业院线放映的有益补充。这点更多是针对好莱坞影片。比如在商业院线放映《人猿星球》的时候,艺术院线会放映《人猿星球前传》。又比如当伍迪·艾伦、昆丁·塔伦提诺或者科恩兄弟的新片在商业院线上映的时候,艺术院线也会届时举办相应的回顾展。这种放映有时会以3部影片通宵场连放加配早餐的模式进行,位于巴黎拉丁区的艺术影院尚伯(Champo)就经常会举办类似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影是一种满足欲望的消费,而对于影片的欲求是可以培养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法国和美国在艺术影院的运营策略上存在不同,两国政府和民众在此事上的态度也持有异议,但是,艺术影院在两个国家的最终作用都是相同的:艺术影院的存在为电影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保证了影片和观众观影口味的多样性,其最终的结果就是保持电影工业良好持续的发展。
2016年1月,在《关于艺术与实验的任务》一文中,法国艺术与实验影院联盟的主席弗朗索瓦·埃魅(François Aymé)提到:“(放映)地点的多样性是影片与观众多样性最好的保证。”[2]在这个欧洲仅存的仍然可以保持电影创作活力、尚未被好莱坞完全占领的国家,“(放映)地点的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数以千计的艺术与实验影院(以下简称为“艺术影院”)。这些让众多“作者电影导演”或者“独立电影导演”一心向往甚至是赖以生存的电影放映场所,在超过六十年的时间里(如果我们将时间的起始点确定为法国艺术与实验影院联盟建立的年份1955年),为法国电影、欧洲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多样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根据法国国家电影中心2015年的统计[3]:法国共有1159座电影院被确定为艺术影院,其中620座影院被确定为三个品牌中的一个或多个,政府给予艺术院线一千四百多万欧元的财政拨款。这些中性的数字统计中掩盖了每个艺术影院具体的不安与希望。2015年11月4日,位于巴黎市区繁华地带的宝塔电影院(La Pagode)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公开声明,[4]宣布这个承载了法国艺术院线辉煌历史的小影院将于同年11月10日晚关闭。这是个经历过多次关门与复开的艺术影院,曾经为爱森斯坦、伯格曼、布努艾尔、科克托、特吕弗、马勒以及其他重要的来自全世界电影人的作品得以展示作出过重要贡献。
然而在部分影院面临关门危机的同时,法国艺术院线的整体发展却呈现良好的态势,有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艺术院线上座率在提高,而商业院线上座率在下降。新的艺术院线在不断地增加,这些新影院多数是曾经长期关门的影院经过整修后重新开业,但是也有新的拥有多家影院的艺术联合院线出现。比如明星院线(Étoile),它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代表,旗下已经拥有巴黎以及外省的6家影院。这6家影院包括已经存在的知名艺术影院,同时也包括在城郊新建立的具有当代建筑风格的全新的影院。从捍卫艺术的独行侠到旗下拥有多家影院的艺术院线联盟,新一代的管理者们也开始运用新的经营理念去开拓以及促进艺术影院的发展。
总之,艺术影院的存在及其良好的运营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法国人在其多年的试验和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艺术院线运营模式的可能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不管是经济的、情感的、或者制度上的因素,都为法国本土电影的多样性和观众的多元化提供了存在的空间。而这个空间的存在毋庸置疑有益于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突飞猛进,不论是在出品影片数量还是在影院建设上,都是以欧美国家不可企及的速度增长;但是影片的丰富性和放映场所的多样性却和速度的增长之间存在着时差。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放映地点单一引发的发行方和影院之间矛盾的加剧,使得艺术影院的建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因为文化、经济以及体制的差异,中国需要探索一条自己风格的放映体制,但是,在艺术院线的运营模式上,法国的案例对于中国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1]René Bonnell,La vingt-cinquième image.Uneéconomiedel’audiovisuel[M].Paris,Gallimard,1996:11.
[2]François Aymé.Seretrouverserassembler[EB/OL].http://www.art-et-essai.org/editos/689242/janvier-2016,2016-02-10.
[3]Lesclassementdessalles[EB/OL].http://www.art-et-essai.org/7/le-classement-des-salles,2016-04-22.
[4]Étoile Pagode,Communiquédepresseétoilecinéma[EB/OL].http://www.etoile-cinemas.com/pagode/,2016-04-24.
[责任编辑:詹小路]
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法国艺术院线研究”(Y201430961)的成果。
李媛媛,女,讲师,电影学博士。(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310028)
J946
A
1008-6552(2016)06-00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