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艳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如何做好声乐教学工作
董艳艳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改革,声乐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声乐教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技能性,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专业的学习起到提升作用。声乐教学属于理论与应用技术结合度较高的学科,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声乐教学的发展建设,因此各个院校积极对声乐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对声乐教学进行改革,使得学生的声乐专项学习技能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学校也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声乐教学素养的高技能教师。本文就如何做好声乐教学工作作出相关讨论。
【关键词】声乐教学;改进方法;策略
学校开展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科学的方式克服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不足之处,由于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相对较强,需要学生对发音技巧进行掌握,对嗓音的高低也需要完善,可以更好的体现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还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材内容陈旧以及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声乐学习存在限制,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声乐教学建议。
(一)教学观念落后
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对声乐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教师认为对于语数外的学习更加重要,对于声乐的学习只是在主科学习之外起到放松大脑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只是简单的进行演唱教学活动,对于审美思维教学训练缺少一定的要求。每堂课的声乐教学只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但是谈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学生均表示不理解,达不到国家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内容陈旧
当前对于我国学校声乐教学的工作,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虽然专业性相对较强,但实用操作性相对较弱。就全国使用的声乐教材来看,目前还没有一种专门适合学生学习的固定教材,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按照当今社会的需求进行授课,对声乐曲目的更新非常缓慢,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不了教材中所能提供的创新点,教学按照传统教材授课,声乐教学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三)教学模式单一
学校在声乐教学中主要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训练,常常忽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模式的过分专业化导致学生学习经常情绪化,特别是在声乐学习中出现错误受到教师批评容易走极端,这都教师在教学模式上极易忽略的问题,使得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一度降低。
(四)教学缺乏主动引导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仅仅追求对学生声乐理论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却极少对实践教学中的学习进行专业性引导,使得学生学习声乐存在被动性,而且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仅仅处于初学状态,声乐系统教学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学生的声乐审美意识和艺术水平的修养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五)艺术实践环节较少
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并且学校每周一般只开设两节声乐课程,声乐学习时间往往成为限制学生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条件,学生在舞台上展示声乐演奏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声乐实践得不到更充足的发挥。
(六)评价体系单一化
学校对于声乐教学评价的设置较为简单,很多在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都没有体现到评价体系的设置中,对于学生的声乐学习非常不负责任,导致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不达标,学生的声乐学习水平很难做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一)明确教学目标
学校开设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高技能的声乐专业性人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声乐技能水平关心的同时,更要关心学生对声乐作品能力的理解,促进学生声乐技能的长远发展。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中体会声乐作品的韵味,从文化发展建设角度加强对声乐审美能力的理解,提高自身演奏技能。同时,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声乐文化修养,选择独特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加以运用,来提高声乐的艺术表现力,达到培养学生声乐审美学习的目的。
(二)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国外对于声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高,我国和国外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理论都以国外声乐研究理论作为指导。另外,我国的声乐教学没有固定的教材可循,很多学校多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声乐曲选》进行教学。随着声乐教学的开展,一些问题逐渐呈现出来,例如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接触最新的声乐曲目,甚至一些教材中没有的作品反而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对学生演奏能力的提高更有帮助。因此,学校在教学中要及时调整和更新教材内容,通过省、市、县等教育局及时对声乐教材进行更新,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和艺术的中外声乐作品进行训练,同时对流行的曲目加以利用。
(三)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声乐教学中很多学校依旧采用课堂单一教学法,主要以授课教学为主,很少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师虽然花费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课前准备,却依旧无法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进行课堂学习,学生对作品不理解演唱技巧不到位,同时集体协调性明显不足,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无法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应当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课堂上采取花样教学,提出问题或者以“S”型的形式邀请学生上台演奏作品,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从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四)培养教师教学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声乐教学同主科教学一样也采用“填鸭式”教育进行教学,学生习惯于接受“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主动性不高,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严重影响。经过素质教育的改革,声乐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声乐学
习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主动思索、探究和总结,在课堂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答,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强化理解记忆。例如学生在课堂中对某一作品进行演奏时,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风格和内容,通过与歌谱的结合使学生能够表达出更具感情的演奏技巧。
(五)加强实践教学
随着社会对声乐学习需求不断的变化,社会声乐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更需要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达标和实践技能达标的艺术性人才。第一,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声乐学习水平打造不同的教学平台,积极开展课外声乐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声乐学习实践能力得到较高水平的发展,例如在周末休息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校演唱会,加强学生之间的声乐交流和制造登台演唱的机会;第二,适当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种声乐表演活动,并在学生演出结束后进行集中教育辅导,实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实践能力;第三,学生应当积极参与教师在声乐创作中的编排工作,针对我国开展的声乐教育状况积极展开讨论,从而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正规渠道参与社会声乐比赛活动,加强学生在实践中的表演能力和演奏水平。
(六)加强声乐考试机制
第一,对于声乐考试不要局限于期中期末考试,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对学生的声乐学习进行抽查工作,在一学期内保证对每位学生都能够抽查一遍,保证了学生对声乐的系统性学习;第二,对于考试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对于声乐学习容易接受的风格,要循序渐进的加深难度,使得学生对于不同风格的声乐都能拿捏到位,还可以添加具有戏曲教学的题材内容,达到学生广泛学习声乐的目的;第三,在考试中不要局限于独唱这一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所能选择不能的形式,可重唱可自弹自唱可合唱,采用不同的计分形式,达到考试的目的。通过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声乐学习中朝着自主化的方向,使得学生的演奏水平和审美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总而言之,学校在声乐教学中要遵循声乐发展的规律,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其演奏水平和表演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媛.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做好声乐教学工作[J].关爱明天,2015,(3):61-61.
[2]孙晓峰.论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意识培养[J].北方音乐,2015,(8): 101-101,103.
[3]王琳.浅谈在声乐学习中意识的重要性[J].教育界,2015,(12):187-187.
[4]杨为强.声乐小组课中练声环节教学方法[J].北方音乐,2014,(13): 83-83,85.
作者简介:董艳艳(1978—),女,汉族,山东艺术学院,讲师,山东济南,硕士,研究方向:演唱或音乐表演。